服饰视角下凤在中国古代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2020-06-02 04:54赵艾茜郭丰秋
纺织科技进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帝王服饰图案

赵艾茜,郭丰秋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的图案、色彩、材质、廓形款式等要素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管理功能。凤乃古代社会虚构的灵禽,是人们将鸡、鹰、燕、乌、鹑、鹤、孔雀、练鹊等鸟禽形象中某些部位综合起来而创造的一种神鸟、仙鸟、吉鸟、祥鸟。在某些场合或时期,这些自然界的鸟禽都被称为凤,可谓是凤的家族成员。在古代经书中,凤有很多名称,如凤、凰、鸾、朱雀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形象和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对于凤的起源、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演变与古代社会管理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服装为切入点,探讨凤在古代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1 中国古代帝王与官员服饰中的凤

1.1 凤与帝王服饰

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偏向将具有神话性质或政治祥瑞性质的凤鸟形象绘绣于冕服之中,再通过一系列规模宏大、程序繁缛、耗费颇大的祭祀活动塑造帝王权力的神秘性,以证明其合法性,使参与其中的人员受到视觉刺激和心理震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塑造帝王权力的神秘性。

关于凤的描述,现存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早期甲骨文中“凤”的形象为鸟,其读音与“风”相同。人们相信,凤鸟具有通天神力,受到天帝驱使,能为人间带来风。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据相关研究,凤与商人部落的起源有关。《诗经·商颂》中记载:“天降玄鸟,降而生商。”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喾,即华夏民族的祖先,其妃子简狄外出洗澡时捡到一枚鸟蛋,吞下后怀孕,生下契,而契就是商人部落祖先。《尚书·高宗肜日》中记载:“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传统的解释为,殷高宗武丁祭祀时,遇到雉鸡登鼎耳,祖己认为,这是祖先来到王的面前,向商王纠正祭祀的要事。由此可见,殷商以雉鸡为祖神,因此才对神鸟越鼎的现象感到恐惧。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凤形玉佩。据研究,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生前曾多次带兵出征,并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她也是占卜官,还曾主持重要的祭司活动,位高权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妇好墓中的凤形玉佩很可能是她与祖先之灵进行沟通的媒介或凭证。换言之,在神秘莫测的祭祀活动中,将凤形玉佩悬挂于身上,对观者而言,能深切感受到王权的神圣和强大。

商纣王无道,周人试图推翻其统治。为了击败商朝,受命于天的神话理论“天命无常,惟德是辅”的观念兴起。据传说,周文王在岐山时,曾有凤凰到此鸣叫,正所谓“凤鸣岐山”,即是为了证明周文王有德,周灭商乃天道。于是,在周人的观念中,伴随着天命无常新理念的崛起,凤鸟也成为继起受命新王的祥瑞,成为革除天命的德性符号[1]。因此,人们认为周文王德才兼备,才会有凤鸣岐山的奇闻。反之,商纣王无德,因此被天帝抛弃。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有凤来仪”成为帝王德才兼备的象征。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精英阶层将帝王比喻为凤,帝王也会将自己比喻为凤。唐太宗曾专门写了一篇《威凤赋》,其中以“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之句将自己比喻为百鸟之王凤凰,将大臣比喻为百鸟,以此自傲,也赞扬大臣的贤德。

在帝王冕服中,凤的家族成员雉鸡被绘绣于帝王冕服之上,象征帝王五德俱备,从而实现“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理想局面。自东汉永平冕制起,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虽然冕服样式会有所变化,但雉鸡——凤形象在冕服上并未消失,其政治文化内涵代代相传。唐代杨烔在《公卿以下冕服议》中写道:“华虫者,雉也,雉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也。”帝王冕服十二章纹样中的华虫,即雉鸡象征帝王的仁德。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时期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图1),主要纹样有十二章纹、金龙纹、云蝠纹、团寿纹和海水江崖纹。其中,十二章纹在其服装上的分布行为左右异章,具体表现为:日月在左右两肩,星辰和山纹在前后领口处,黻、黼、藻、宗彝在前身两侧,粉米、华虫、火、龙在后身两侧。整体纹样分布均匀但尺寸较小,主要夹杂在龙纹和海水江崖纹之间。以象征王权的龙纹和各具含义的十二章纹装饰在帝王的吉服上,寓意帝德的至善至美。

图1 乾隆时期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

1.2 凤与官员服饰

中国古代社会中,帝王公务繁忙,在工作中很难迅速确定官员的等级和职位。鉴于此,最具创造性的行为,便是明清文官补服中以凤鸟家族成员来确定官员身份和等级,以提醒其修品养德,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

根据出席场合不同,明清官员服饰分为不同种类,具体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及燕服。据《明实录》记载,明代伊始,统治者便“古昔帝王治天下,必定制礼以辨贵贱,明等威”,还有“服饰在人,其事情若小,而所系甚大”的记录[2]。其中最初规定“常服用料为杂色文绮、绫罗、彩绣,不得用玄、黄、紫3色,以及织绣龙凤纹。朝见人员,四时并用色衣,不许纯素”。九品官员常服分为3色,具体表现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3]。但是,根据服色辨别官员等级尚可,辨别其具体身份仍有所困难。于是,以禽、兽图案为标志的补服应运而生。

如表1所示,可知明清时期文官补子图案区别不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基本相同。以清朝补服图案为例,文官一品用仙鹤图案,其寓意来自《诗经·小雅》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以此比喻官员奏对天子之意。同时,仙鹤也是长寿和神仙的象征,是仅次于凤凰的吉鸟、仙鸟。二品文官用锦鸡图案,其羽毛色彩绚丽,据说能驱鬼辟邪,可以绣在帝王冕服之上,也可以插在武将头冠上,表示威仪和高贵。三品文官图案是孔雀,《增益经》中描述孔雀有“九德”:“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因此孔雀是具有贤德、文明品质的吉祥、文明之鸟。四品文官图案的云雁飞行有序、行止有礼,是文明礼仪的象征。五品文官图案是白鹇,产于南方,羽毛洁白,面颊赤红,尾羽纤长。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可见将白鹇作为五品官员补子,提醒官员应行为举止娴雅,对帝王和朝廷忠诚。六品文官图案是鹭鸶,俗称白鸟,因羽毛洁白,飞行有序,提醒官员应公正廉洁,举止有序。七品文官图案是鸂鶒,又被称为“紫鸳鸯”,成双成对,象征忠心不二。八品文官图案用鹌鹑,象征平安吉祥。九品文官图案用练鹊,又称练雀,常衔绶带,象征富贵和权力。

在君臣、父子、男女壁垒和等级森严的礼治社会中,官员补服的穿用遵循“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规定,高品官可穿下品服,而其下不得僭上。明清补服以凤鸟家族成员标识官员品级,同时又提醒官员应忠于职守,安分守己,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例如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缂丝仙鹤官服补子(图2),呈方形,分为左右2片。补子四周是万寿字纹,以线形金边装饰增加立体感。补子中间图案是以单腿站立山石之上的仙鹤、红日、卷云、海水云崖纹组合而成,整体布局匀称、色彩丰富。

表1 明清时期文官补子图案

图2 清代缂丝仙鹤官服补子

2 中国古代后妃与命妇服饰中的凤

2.1 凤与后妃服饰

随着社会发展,凤的象征意义中男性气质逐渐让位于女性气质,演变为后妃的象征符号。如今,当我们谈到中国古代后妃时,自然而然地会将皇后喻为鸟中之王,与皇帝一起形成男女阴阳体系。但是,在后妃服饰中,是否可以使用凤或凤属家族成员,使用的数量均取决于其身份等级,凤的形象在服饰中有助于确定后妃命妇身份,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以明朝皇后礼冠为例,明孝端皇后可以享用九龙九凤装饰礼冠,妃亦可使用用鸾凤,但妃以下各品则分别用不同数量的翟、孔雀、鸳鸯、练鹊等凤属家族成员装饰。到了清乾隆时期,皇后礼冠可以施凤,顶高四重,上用大冬珠一,下三重贯东珠三,刻金为三凤,凤各饰东珠三,冠前左右缀金凤七。妃嫔所用金凤只能有五只。根据《清实录》记载,顺治十一年四月,议定皇后、妃嫔、和硕亲王福晋、固伦公主以下、辅国公夫人以上,顶珠服饰等制:“皇后服色,用凤凰、翟鸟、缀珠衣、黄缎、蟒缎、妆缎、补子各色等缎”,“皇妃、和硕亲王福晋、固伦公主、九嫔、世子侧福晋、多罗君王福晋、和硕格格,用翟鸟、蟒缎、妆缎、补子等缎。禁用凤凰、缀珠衣、黄色、秋香色。”由此可见,在皇室女性服装中,凤凰、翟鸟乃最高等级纹饰,除了皇后,其他皇室女眷一概被排除在外。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乾隆时期龙凤女夹褂(图3)为例,服装图案是八团妆花织金龙凤纹,织造者以深浅二色圆金线交替织出龙纹、凤纹,利用金线的深浅变化,突出龙纹的立体感,并与舞动的凤纹相呼应,达到阴阳对比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此龙凤女夹褂上的凤鸟形象显得凌厉狰狞,可见凤眼圆睁、凤喙弯曲、凤翅大张、凤尾较短,与之相对的飞龙亦是如此,颇具王者风范。整体龙凤纹样布局简洁大气,与褂底的海水江崖纹样共同营造出强烈的政治、权威气氛。

图3 乾隆时期石青八团龙凤妆花缎夹褂及局部细节

2.2 凤与命妇服饰

明代时期,凤冠霞帔的组合被定为内命妇的礼服服制,在明代《舆服志》中记载:“命礼部议之。奏定,命妇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为朝服。”同时规定:除皇后、后妃在受封、祭祀、朝会等隆重场合可以戴凤冠以外,平民阶层的妇女一律不能私自戴凤冠。需要注意的是,明清以来对于服饰等级划分的规定虽十分严苛,得益于明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一些高官和商人阶层拥有大量的钱财,他们往往花费颇多为自己家族中的女子打造形制形同后妃所用的凤冠。久而久之,朝廷无法管制,这种内外命妇和富商女子婚嫁所用的礼冠也被称作“凤冠”。因此,对老百姓来说,在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时刻,借助凤纹服饰,暂时实现了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霞帔是由最初的帔饰装饰演变成为一种身份品级尊卑有别的标识,后又成为婚仪服饰的重要部分,在婚俗文化中大放异彩。《舆服志》中对服用霞帔具体的形制有详细说明,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有明确的规定,如一、二品命妇霞帔用蹙金绣云霞翟纹,三、四品命妇用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命妇用云霞鸳鸯纹,六、七品命妇用云霞练鹊纹。虽然所用纹样是用于区分等级,但其中翟、孔雀、鸳鸯、练雀这类鸟纹样大多都代表祥瑞的美好寓意,体现人们祈求幸福和美好的情感诉求。

3 中国古代婚礼节庆服饰中的凤

在古代社会,人们面对自然界的天灾、病痛或死亡常感到无能为力,因而产生对各种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凤最初被视为风神,是商人祖先之灵。在儒家文化中,它是能够带来太平盛世的祥瑞之鸟;在道教文化中,它是能够助人升仙的仙鸟;在佛教文化里,它与莲花一起,成为吉祥寓意的象征。随着凤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和演变,凤集神鸟、祥鸟、仙鸟的特点于一身,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庶民,都希望用凤来装饰自身,以祈求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或富贵绵延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凤在古代社会服饰中具有强大的祈福纳祥功能,有助于构建社会共享的祥瑞符号体系。

3.1 凤与婚姻服饰

在婚姻服饰中,凤是常见的题材,用以祈求爱情婚姻幸福美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最初的凤是有自然性别的。《山海经》记载:“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当凤凰并称时,凤乃雄性,凰乃雌性;当鸾凤并举时,鸾为雄性,凤为雌性。在宋朝《营造法式》中还专门就凤、凰、鸾的形象做了区分。直到明清时期,凤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有称呼,与龙一起构成性别体系。大体说来,凤凰人格意义上的“性”变过程为:男性——两“性”共存——女性,并最终定型[4]。具体服饰中,凤的性别是可以随着主题不断变化的。例如,在古代服饰中,凤经常与牡丹一起,构成婚姻服饰的主题图案。在一件绣五彩凤戏牡丹菱形肚兜上,图案的中心是一株盛开的牡丹花,凤在牡丹花之下作飞翔姿态,配有寓意子孙繁衍、绵延不断的石榴花。在这里,凤属男性。有学者认为,凤戏牡丹、凤穿牡丹均含有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凤是百鸟之王为雄,牡丹百花皇后为雌,这两者的结合则暗指阴阳相抱,是孕育生命的迹象。故这种纹饰承载的是人们对于生育的希冀,在民间婚嫁服饰中经常运用[5]。同时,牡丹又是富贵的象征,与具有吉祥瑞意的凤纹结合,表达了着装者对当下与未来生活的双重期待。

作为服饰纹样,凤纹在服饰中的应用需遵循严格的规定,故平民不能使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统治者为了安抚普通民众,允许普通百姓在婚礼等节日庆典时刻可以突破服饰等级限制,这里以婚礼中的“摄盛”风俗为例。《周礼》记载:“新迎亦当玄冕,摄盛也。”摄盛习俗即新郎官可虚抬自己的身份、官位,可乘五马之车,头戴卿大夫的冠帽。唐代敦煌壁画中关于婚嫁题材的婚礼图有46幅。其中莫高窟第116窟和第12窟壁画(图4),所描绘的婚礼属于盛唐时期,新郎新娘在青幔中行“作揖”之礼,新郎穿着如同帝王一般,头戴冕旒,褒衣博带。新娘头戴花冠,身穿后妃级别的青色长裙;晚唐第12窟壁画中的新郎穿着正红色袍服,头戴幞头,双手持有朝廷命官朝会所用的笏,一身官僚贵族的装束。而新娘则是珠翠满头,着帝后和后妃才可用的凤冠,极尽奢华。

图4 敦煌莫高窟116窟北壁(左)和莫高窟12窟壁画(右)

3.2 凤与节庆服饰

在节日庆典服饰中,凤常常与龙、祥云、花卉、蝙蝠、蜜蜂等具有特别寓意的图案符号构成喜庆、热闹、吉祥的场景,表达着装者对富贵永生的理想追求,在明清时期服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代社会末期,服饰图案的象征寓意愈加明显,正所谓“衣必有图,图必有意”。孝端皇后的一件卍喜龙凤纹罗纱夹衣(图5)中,一条面目威严的龙被置于正中,上方装饰着卍字纹,象征福寿绵延。喜字纹则说明这是节日庆典所穿礼服。而代表皇后的两只凤被放置在龙的下方,自由飞翔于寓意万世升平的海水江崖纹之上。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清代酱色缎织八团喜相逢夹褂(图6),主要服装纹样是蝴蝶、蝙蝠、寿桃等构成的喜相逢图案,凤与四季花卉、蜜蜂、蝙蝠、寿石、仙鹤、鹿驮宝瓶、鸳鸯、如意、地景、寿山福海等意象共同形成“一路平安”、“福寿如意”等吉祥场景。这里的凤无所谓性别,其重点在于表达福寿、祥瑞的生活愿景。

图5 孝端皇后卍喜龙凤纹罗纱夹衣

图6 清代八团喜相逢夹褂及局部细节

4 结语

在古代社会中,统治者将自然界的等级秩序移植、并借用到社会管理系统,赋予凤及其家族成员以特定意义,形成一套复杂而完备的符号象征系统,借助服饰载体,从而实现合理、有序的社会管理。时至今日,凤的形象在中国服饰文化中依然具有传情、喻情、祈福纳祥等象征功能,并成为中华民族典型的文化符号,为现代服装设计师提供灵感。

猜你喜欢
帝王服饰图案
走,去抓帝王蟹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