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摘要】文章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基于体能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策略,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重复性训练做法,强化教学策略选择意识,运用环境刺激策略、强度选择策略、多元搭配策略和组织形式策略等,以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强化学生热爱运动意识,发展学生体能,树立终身运动理念。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发展;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学校教育本身而言,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教育不再局限于学生某一方面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而是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小学生体能成为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从外部环境分析,全民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终身体育等理念的不断深入,也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小学生具备较强的体能。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强化学生体能发展意识,并根据小学生体能发展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有效策略,在促进小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强化学生热爱运动意识,树立终身运动理念。
一、环境刺激策略
目前,不少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能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借助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营造体能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师生对体能发展认知水平。
1.开展体能比赛活动营造氛围
比赛是小学体育教学必备活动之一,它能够有效激发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鉴于教师对学生体能发展缺乏足够重视的现状,可以开展一定的体能竞赛活动,给小学生创造参与体能比赛的机会。
例如围绕基础性体能训练,按照体能强度开展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深蹲、立定跳远等竞赛活动。体能竞赛项目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能比赛活动中。
开展比赛活动,不仅可以强化教师对学生体能发展的意识,促进体育教师优化体育训练,而且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体能发展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2.营造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
体育实践表明,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方式比较简单,以重复性训练为主,小学生参与体能训练兴趣不高,而且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存在畏惧心理,甚至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为了改变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现状,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体能训练。
例如“慢跑”体能训练,如果简单地采用传统训练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可以借助音乐营造“慢跑”氛围,让学生在舒缓音乐的感染下进行慢跑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潜能,而且利用音乐节奏感,让学生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受到音乐的熏陶,让学生根据节奏跑步,跑出节奏,提高学生跑步效率。
环境刺激策略的选择要与体能训练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借助良好的环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使师生在体能训练中始终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
二、强度选择策略
体能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体能训练项目强度不同,这就需要将体育教材内容根据强度大小进行优化处理,并且尊重小学生体能发展基础,合理地进行体能训练。
1.以教材体能训练强度整体安排为主线
小学体育教材中,体能训练强度安排从整体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一般是按照由低到高的强度进行安排。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体能训练内容,准确把握教材体能训练强度系数,坚持以教材体能训练强度安排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对于教材体能训练强度系数,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体能发展总体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果学生体能发展现状和教材保持一致,可以按照教材主线进行训练;如果学生整体体能发展水平较高,可以进行高一级强度系数的体能训练;如果学生整体体能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可以适度地降低体能训练强度,从而使体能训练和学生总体体能发展水平保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体能训练强度与学生整体水平失衡现象。
2.尊重学生个体体能差异合理优化强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除了尊重学生整体体能发展水平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体能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体能素质现状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避免学生超负荷或者低负荷训练现象的出现。
因此,在小学生体能发展训练时,教师要深入解读学情,充分了解学生体能发展水平,在合理选择体能训练项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强度调整策略,主要包括降负荷和强度补偿两种方式。针对体能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降负荷的方法,下调体能训练强度,再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的强度;对于体能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强度补偿的做法,适当地增加体能训练强度,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体能发展。
三、多元搭配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训练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改变单一化体能训练方法,采取多元搭配策略,将多种力量訓练、内外训练和大小训练有机搭配起来,从而实现学生各项体能的协同发展。
1.力量搭配训练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力量体系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和下肢力量等,其中每一种力量对于学生体能素质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如果哪一种力量发展不均衡,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力量的协同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基于学生体能发展的需要,将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先分后合,即先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再选择综合项目进行组合训练。
上肢力量训练,可以进行俯卧撑训练,俯卧撑训练时还要根据体能训练的强度合理地选择训练的形式,将计量俯卧撑训练和窄距俯卧撑训练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针对不同体能的学生实施差异化训练;腰腹部力量训练在体能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人体运动中运用的频次很高,甚至可以说不可或缺,为了训练学生腰腹部力量,我们可以将训练项目配合起来,例如平板支撑训练、左右侧平板支撑训练、仰卧起坐训练等,训练同样也把握好强度,可以通过训练时间控制进行调整;下肢力量训练适宜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要根据运动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例如深蹲跳训练、单独支撑训练和蛙跳训练等。
2.内外搭配训练
内外搭配训练是从学生生理系统和外部形体关系而言,从生理上分析,体能发展需要生理支持,除了基础的生理机能外,还与学生内部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有密切的关系。体能训练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采用内外搭配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训练,使学生内部系统在与学生外部形态配合中发挥出最佳的状态,避免内外不协调对学生体能发展产生约束作用。
学生内部系统的训练,可以采用耐久跑的方式,要掌握好训练的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强度,避免对学生生理机能造成伤害;外部形态训练,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训练,主要包括肩部训练、背部训练和腰部训练等,最终使学生内部系统和外部形态实现协同发展。
3.大小搭配训练
大小搭配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肌肉群,将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韧带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注意力集中在大肌肉群和韧带发展训练上,然而对小肌肉群关注不够,从而造成大小肌肉群发展不均衡。
针对这一现状,需要进行大小搭配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大肌肉群、韧带训练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小肌肉群发展,开展同步训练,使大小肌肉群获得协同发展,从而使肌肉群发挥出最佳的运动状态,满足体能训练要求,促进体能发展目标的达成。
四、组织形式策略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的组织形式不同,收到的训练效果也各不相同。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以机械训练形式为主,这种形式过于简单,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对体能训练组织形式进行变革和创新。
1.开展对抗训练
在小学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整齐划一的训练形式,将学生和学生、小组和小组之间有机地组合起来,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对抗性训练活动。例如“跳远”训练,可以开展接力跳对抗性训练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好胜心,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中保持较好的运动情绪,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
2.引入游戏活动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体育认知兴趣和爱好等,合理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的选择,既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游戏组织形式,也可以从民间体育游戏中选材,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需要对游戏进行创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体能发展意识,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体能素养,才能为小学生参与其他体育运动提供有力的支持。然而,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能的发展要改变机械、重复性训练做法,强化教学策略选择意识,通过环境刺激策略、强度选择策略、多元搭配策略和组织形式策略等,激發学生运动潜能。
【参考文献】
[1] 林其光.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探析 [J].学周刊,2020(05):145.
[2] 季美萍.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J].名师在线,2020(07).
[3] 刘禹心.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体能素养路径探究 [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2).
[4] 嵇明海.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的整合策略 [J].中国学校体育,2013(0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