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明
2018年至2019年,省委向1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区)派出帮扶工作队,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战斗、冲刺攻坚。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共有27名同志,由23个后方单位选派,承担灌云最后2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帮扶任务,帮扶对象涉及12个乡镇(街道)、16875户、7715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1510户、3527人。两年来,在队长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有关部门、后方单位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体队员牢记初心使命,施精准之策、下绣花功夫,持续奋力推动驻村帮扶高质量发展,省定经济薄弱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摘帽”,帮扶队被灌云县委县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
盯紧市场,产业发展动力更强
盯着市场谋产业。坚持产业为本、项目为王,把大部分资金投向产业项目。遵从市场规律,在优化项目结构、确保项目质量上多作谋划,在对接产业政策、衔接乡村规划、应接资源禀赋上多作谋划,在用好市场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上多作谋划,科学制定总体方案。两年确定项目174个,投资1.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有53个,投资占比达70.9%。
跟紧市场调项目。市场是变化的,好项目也是相对的。两年来,我们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调”,先后派出40多个调研组,赴各地学习考察、研判市场、论证方案,持续推动产业项目优进劣汰、提档升级。灌云电商馆、反季节小龙虾养殖、龙苴柳编等一批创意新、效益好的产业项目,都是“调”出来的。
带闯市场促增收。带领村民闯市场,才能把好项目扶出好收益。岗东村种辣椒,已签兜底协议,市场也看好,我们仍然带领村民、拖着辣椒,辗转各大超市,夜奔常州批发市场,感受每日市场波动,帮助村民“丰产能丰收”。200亩辣椒不仅多卖20多万元,而且大大增强了村民做强农业的信心。
案说市场推典型。近年来,我们推出一批“闯市场、真脱贫”典型案例,对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示范作用。“岗东模式”被省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报告》、市《领导参考》刊载并重点推广。灌云电商馆项目成为省政府扶贫办确定的6大经典案例之一,获市电商扶贫公益创投大赛优秀奖。“花果新世界”田园综合体被评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贴紧百姓,民生实事实惠更多
急需先办。兴办民生实事,只有把握好轻重缓急,百姓获得感才能最大化。工作队刚到灌云,大东村的村民就找上门,说麦子已抽穗、育秧在即,可村里灌溉渡槽的经费还没有着落,我们马上启动修建项目,在200多亩稻秧最需要保水的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走访港西村,发现个别危房很危险,在认真排查、仔细甄别的基础上,从最危房屋入手,先后帮助改建53户,赢得了口碑,消除了隐患。
总体公平。“患不均”问题在经济薄弱村往往更敏感。两年来,我们建设村组道路21段、37.2公里,新建16个、改建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工程标准均严格限制在规定范围内。我们为2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捐建“农家书屋”以及给建档立卡户人口办理“防返贫保险”,为五保户、低保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等,都是“一把尺”“全覆盖”。
持续推动。民生实事讲究“长流水、不断线”。两年来,我们一方面推动基础设施类项目稳步实施,一方面组织捐送慰问类实事常态上门,不断组织爱心助学、捐赠教学办公设备等活动,反复开展送医药、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累计达152批次,逢年过节就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共走访3713户次,发放慰问金136.5万元。
百姓认可。好事要让百姓“叫好”。过去,扶贫做了很多事,但满意度测评上不去。这两年,我们更加注重“百姓认可度”,用心从实推进民生项目。以安装光伏路灯为例,在绝大部分村民需要的路段才装,在绝大部分村民认可的位置安装,安装结束后组织验收请村民代表评价,累计安装2224盏路灯,被群众赞为“眼前一亮”工程。
靠紧后方,挂钩帮扶资源更足
当好桥梁纽带。“五方挂钩”会议是汇聚各方力量的“立交桥”,我们认真做好会议筹备,借助“五方挂钩”会议及时总结部署和推动帮扶工作,抓住机会协调解决难题。我们自觉把落实“五方挂钩”机制作为重要职责,主动邀请后方单位到一线指导慰问鼓舞,并抓住机会汇报、争取支持。两年间,我们共接待后方单位超过250批次。
借力推动规划。规划做好,才能扶到根上。两年来,我们借助后方单位组织人才优势,争取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智库支持,发挥队员专业特长,先后启动灌云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灌云电商馆、东王集镇“花果新世界”、杨集镇潮河湾采摘园等一批项目规划,并及时跟进抓好实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协同落实资金。邀请指导、当面汇报、电话沟通、去函提醒,甚至倡议致谢等,都是争取后方资金的有效方式。两年来,帮扶灌云的各后方单位给予了最大支持,累计到位资金8743.11万元,到位率209.2%。此外募集到218.1万元爱心助学款、115万元修路修厕款、107.9万元薄壳山核桃苗木,获赠“慈善一日捐”163.5万元、40万元药品、30万元电脑及一大批教学办公设备。
压紧责任,特色帮扶渠道更宽
力推招商帮扶。协助灌云在扬中举办两地产业发展对接会,两地成功签署《南北结对共建战略协议》;以张家港建设高铁城为契机,指导队员现场招商并取得实效。两年累计招引投资超过4.4亿元。沿海“渔光互补”、利民再生资源、伟晟新能源、法维诺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灌云。
开展教育帮扶。发出“1+1”结对帮扶助学倡议书,省交通厅、高科技投资集团等后方单位积极响应、捐款捐物,组织职工赴灌云开展“爱心课堂”“手拉手”等活动。
实施生态帮扶。发出“生态帮扶·绿美灌云”倡议,开展“帮扶林”共建活动,在伊山、同兴两镇累计栽植薄壳山核桃苗木2万株、占地800多亩(密植)。
强化就业帮扶。挖掘社会资源,争取江苏远洋、连云港金辰等公司大规模招聘培養海员、缝纫工、电工、厨师、保安、保洁等。
铆紧机制,稳脱防返措施更实
建立项目汰劣机制。紧盯“村集体收入”“建档立卡户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核心指标,我们推行“三上三下”项目汰劣评审机制,反复听取经济薄弱村、所在乡镇、扶贫办以及评审专家、建档立卡户意见,不断优化调整项目方案,各类项目落地快、推进快、见效快。
例行督促落实机制。帮扶项目决不能解读成“帮扶队的项目”,产业项目难度大、风险高,更要明确责任,形成合力。项目方案一出台,我们就推行“周报情、月调度、季督查、年总评”督促落实机制,配套落实帮扶队员和乡镇领导“双签字”制度,确保镇村干部与帮扶干部一起“绑”在项目“战车”上。这项机制对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起到了关键作用,去年底,最后2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最高超过100万元,平均37万元。
构建长效稳脱机制。扶贫扶志,举办“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培训班,带领经济薄弱村负责人到安吉、扬中学习,致力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扶贫扶智,与省农科院专业所签订协议,建设果树种植、薄壳山核桃等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帮扶·冲刺攻坚”培训;经常性开展柳编、缝纫、小龙虾养殖等技能培训。扶贫“扶上马、送一程”,探索“混合型+公司化”模式,协助组建扶贫项目公司17个,新增村净资产过亿元;推行订单产业,绝大部分产业项目以及贡菜、红辣椒等农产品均签订“兜底”收购协议。
落实帮扶监督机制。始终坚持“项目公开、资金透明、规范运行、全程监督”原则,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及监督制度,每笔帮扶资金须经6位同志签字才能拨付。帮扶工作结束前,主动邀请独立第三方进行审计,并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切实狠抓整改,确保所有帮扶资金都用得其所、用在其时,用得安全、用出实效。
(作者系2018—2019年度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队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