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祝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极其罕见的传播速度、防控难度,成为世界范围内重大“全球大流行病”,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經济和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这次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医药参与面之广、介入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也是举世瞩目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医作用和中医药优势,有效缩短了病程,为提高救治效果、防止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提出了“江苏方案”、作出了“中医贡献”。
一是制定中医辨治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江苏省中医院整合中西医专家资源,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其中专门设立中医专家组,参与所有确诊病例的专家会诊、远程会诊,因人施治,精准施治。医院组织传染病防治中医专家,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亲自指导下,按照明清时期中医温病理论,结合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明确中医病机和理法方药,牵头拟定江苏省新冠肺炎中医辨治方案,指导全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为更好指导儿童新冠肺炎防治,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在全国首家发布江苏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专家建议(试行第一版),组织全国名中医、儿科专家汪受传教授审定中医药辨证论治部分,针对儿童冬春季流感多发特点,选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预防方剂玉屏风散加味,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
二是发挥中西医协同增效作用。发热门诊是医疗救治第一关,疫情在武汉蔓延后,作为全省门诊量连续19年排名第一的省中医院第一时间站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第一时间建成隔离病房,安排有经验的中医专家加强门诊预检分诊指导、门诊外感发热患者的中医诊治,保证患者及时合理应用中药。对隔离病房收治的疑似患者,组织中医专家组进行病例讨论,根据每一位患者病情变化和转归,及时调整治则与方药,在病历中完善中医诊疗记录,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努力提高临床疗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发热病人、疑似病例、确诊转诊病例没有一例死亡、没有一例转为危重症。
三是及时研发中药院内制剂。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中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中医药专家团队,坚持以应用为标准,以实战为方向,边研究边产出,快出成果,为疫情防控提供临床支撑。专家团队根据传统中医温病学理论,结合对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患者以及省内会诊患者与湖北江夏方舱医院患者的中医药诊治疗效分析,在中药药理学和中药制剂部门紧密配合下,研制出“芪参固表汤”和“羌藿祛湿清瘟汤”2个院内制剂,2月20日顺利通过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论证会,并在临床广泛使用,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四是积极派出中医专家支援湖北。疫情发生后,江苏省中医院积极发挥中医优势,先后派出5批中医医疗队共52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省武汉市和黄石市,驰援当地新冠肺炎防治,涵盖医院呼吸、重症、急诊等科室中西医专家。目前,所有医疗队员全部胜利完成任务平安凯旋。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医院还派出中医专家援助委内瑞拉抗击新冠疫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医智慧、提供中医力量、展现中医担当。其中江苏省中医院的援鄂中医专家进驻武汉唯一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全程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频道多次介绍江苏省中医院中医专家综合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成功经验。江苏省中医院还为援鄂医疗队准备针对新冠肺炎临床主要证型配制的荆防败毒散颗粒剂、上感颗粒、羌活胜湿颗粒、麻杏石甘颗粒等中医药特色制剂,方便随证用药,提高疗效。中医药的介入,降低了轻症和普通型病人向重型转化、重型向危重型转化的风险,在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为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引。
在当前抗疫战场上,古老的中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次抗疫阻击战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提高正常人群抗病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阻止轻型中型向重症、危重症转变,加速出院患者后期康复等方面彰显了其独特优势,不仅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也极大鼓舞了中医人的士气和信心。
在抗疫的历史中,中医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的传染病,在中国古代称疫疠、天行、时行、瘟疫等,具有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中医学在同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流行疫病,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唐孙思邈的《千金方》、清江苏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叶天士的《温热论》等经典名著,系统总结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方剂药物和技术方法,凝结了古人对疫病防治规律不断探索、思考、总结的智慧。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为后世疟疾治疗提供了许多有效方药,如青蒿截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正是受了葛洪的启发,最终从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评价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正是通过几千年与疫病的斗争,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人威廉·麦克尼尔在其撰写的《瘟疫与人》一书中,谈到了一个令他十分迷惑的现象——中国清代瘟疫高频率流行,人口却出现激增,清中期突破一亿,末期达到三亿,而同时期的欧洲总人口才一亿五千万,而且是低度增长。这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中医的贡献功不可没。
面向未来,中医药的发展必然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坚持中医理论,适应当今需求,产生强大动力,引领未来发展,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中医智慧,作出中医贡献。
(作者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