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并且要能够持之以恒,同时还要始终把握好斗争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伟大复兴,斗争精神,斗争本领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为中央党校学员讲课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支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居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并且把“伟大斗争”列于“四个伟大”的首位,可见我们党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员干部必须一贯保持战斗品格和斗争态势,才能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不断走向胜利。
1.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推进“四个伟大”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灯塔和归宿。马克思说:“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四个伟大”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不可避免的构成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光荣而艰巨历史使命。
今天,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诸多矛盾、风险和挑战:国际上,因“树大招风”而导致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必须应对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国内发展中,遇到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和需要突破的利益固化问题,等等,不一而足。统筹解决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任务甚可以说是相当严峻而繁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也离不开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不仅需要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更需要克敌制胜的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说,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選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总书记告诫我们,缺乏斗争精神的斗争本领是没有灵魂的,缺乏斗争本领的斗争精神也是很难坚持长久的,推进“四个伟大”绝不能离开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2.党员干部要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这就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时刻准备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斗争本色永不褪。
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只有这样,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既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的精气神,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是否端正的问题,而最好的途径就是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增强斗争本领必须走出去,用切身经历去感受斗争的艰苦,在意志磨砺中不断提高斗争本领。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纳入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每位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科学预测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困难面前永葆敢于斗争的气节风骨,在风险和挑战面前永葆善于斗争的胆魄雄心。二要持之以恒。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有斗争的意识和斗争的自觉,做到居安思危,以时不我待的斗争精神,任凭风浪起,敢于迎接任何大风风浪的考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是等来、喊来的,而是靠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拼搏出来、战斗出来、斗争出来的。没有党员干部义无反顾的主动斗争,没有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就不会有伟大梦想的胜利,因为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握好斗争的方向和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斗争的重点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五个方面的风险挑战,为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意识形态、反腐倡廉、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强军兴军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斗争既不能简单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不能理解为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其目标指向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将斗争的着力点放在重点领域,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就是不断在斗争中成长,不断在斗争中壮大,不断在斗争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斗争是斗与争的辩证统一。“斗”是对对立面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矛盾的肯定方面的否定。比如,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破除社会主义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错误认知。“争”是争取,是“斗”要达到的结果。比如,建立了新中国、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各种矛盾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面对新的矛盾和挑战,既要坚守斗争的原则,又要讲究斗争的艺术,正确处理好“斗”与“争”的关系。比如,在处理中美经贸摩擦的斗争中,“斗”体现在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霸权主义,“争”体现在实现合作、共赢,实现为世界谋大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长期艰苦的伟大斗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简介:王静(1969.11--),女,河北唐山人,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