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娇 杜岩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视频健康教育对微创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4月于笔者科室微创拔除阻生牙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9年5月-6月于笔者科室微创拔除阻生牙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微信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拔牙知识掌握、手术过程中的心率变化、牙科焦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拔牙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牙科焦虑评估表分数(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注射时、拔牙开始后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视频教育能够促进微创拔牙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缓解牙科焦虑水平,稳定生命体征。
[关键词]微信视频教育;阻生牙;微创拔牙;牙科焦虑;心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3-01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eChat video health education on dental anxiety respon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extraction patients.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impacted teeth extrac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y were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70 patients with impacted teeth extrac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y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received Video health education by WeChat.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of the knowledge of extraction and the changes of heart rate. 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tooth extraction knowled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dental anxiety assessment scale (MDAS) after educ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ear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time of anesthetic injec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tooth extrac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Video education of WeChat can promote the mastery of relevant knowledge, alleviate dental anxiety and stabilize vital signs of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
Key words: WeChat video education; impacted teeth;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 dental anxiety; heart rate
阻生牙是由于位置不当,不能萌出到正常咬合位置的牙齿,可导致口臭、龋坏、冠周炎、牙源性囊肿等疾病[1],需要及时通过手术拔除。但大多数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易产生负面情绪。牙科焦虑症是口腔科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27%~74%[2],主要是从不同渠道获得的负面信息和不良牙科经历所导致。焦虑的发生可导致疼痛敏感性增高,降低患者的耐受性,甚至出现躲避或拒绝治疗现象。研究表明[3],约90%的牙科焦虑患者希望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因此,减轻患者的牙科焦虑十分重要。目前微信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现已引起医疗领域的关注。现选取笔者科室2019年3月-6月收治的140例微创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微信视频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3月-4月于笔者科室微创拔除阻生牙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5月-6月于笔者科室微创拔除阻生牙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上病例纳入标准:①均自愿参与研究;②需要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颗);③需使用仰角手机进行微创手术;④年龄18~36岁;⑤无装置起搏器者;⑥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认知能力正常;⑦精神状态正常;⑧未接受过任何牙科有关的健康教育;⑨可熟练使用微信。排除标准:①合并口腔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心血管疾病;③视听障碍;④凝血功能障碍;⑤急性炎症期;⑥严重的心理疾病;⑦合并糖尿病;⑧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者。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29.85±5.68)岁;近中阻生18例,頰/舌向阻生16例,水平阻生22例,远中阻生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含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30例。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8.78±5.24)岁;近中阻生20例,颊/舌向阻生13例,水平阻生20例,远中阻生1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含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29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拍摄牙片,明确患牙情况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评价骨组织阻力和软组织阻力,使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仰角手机,微创手术器械等。术前30min记录患者平静状态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拔牙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微信视频健康教育,拔牙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常规健康教育: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微创拔牙的过程,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及其作用,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感受。术后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疼痛及张口不适都是能够缓解的,讲解术后用药知识,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
1.2.2 微信视频健康教育:由专业人员负责视频的录制(单反数码相机)、外科医生讲解内容,内容包括麻醉介绍、手术步骤、焦虑的应对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等5个部分。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告知患者观看视频的方法,嘱患者自行观看。相关内容如下:①麻醉:局部麻醉的方法、使用的药物、麻醉效果的判断、麻醉持续时间;②焦虑的应对方法:松弛呼吸训练;③手术步骤:从手术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过程,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器械声以及牙挺插入牙与牙槽骨间可能会使用敲锤时出现的敲击声。讲解目前微创拔牙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强调仰角手机去骨、冠根分离去除阻力的优势;④术后注意事项:如咬紧棉球30min,创面止血后方可离开;术后24h方可漱口,术后饮食注意事项,保持口腔卫生,勿用舌头反复舔和用手触摸牙床;术后1周拆线以及活动和休息的安排等;⑤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冰敷预防肿胀,服用止痛药、抗感染药,疼痛或出血严重及时就诊。播放视频的过程中陪伴在患者身边,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1.3.1 拔牙健康知识掌握:采用杨珏君设计的《拔牙知识调查问卷》[4]于宣教后进行调查。该问卷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知晓情况评分1~4分,1分为完全不知晓,4分为完全知晓,总分10~40分,>30分纳入知晓率,得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内容效度指数为0.922。
1.3.2 牙科焦虑:采用牙科焦虑评估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5]于宣教后进行调查。该评估表共包括4个项目,每项5个选择,均为单选,每条目5个备选答案,根据焦虑程度评分1~5分,总分4~20分,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得分≥11分认为具有牙科焦虑。
1.3.3 生命体征监测:于术前30min、麻醉药注射时、拔牙开始时记录患者心率(HR)。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0.0,由2名专业人员负责数据的录入,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牙健康知识及牙科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宣教前的MD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宣教后的拔牙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MD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30min 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注射时、拔牙开始后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阻生牙被包埋,操作范围小、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可出现的反应性疼痛、面部肿胀等因素[3],患者较容易出现牙科焦虑症。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在牙科诊治的过程中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属于一种特定的恐惧[6-7],发病率较高。牙科焦虑的出现可使患者对阻生牙的拔除产生抵触情绪,术中配合程度下降。研究认为[8],阻生牙拔除治疗期间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
本研究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微信视频健康教育组的患者拔牙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更高,MDAS评分低,而且麻醉时、拔牙时的心率更加平稳(P<0.05)。这提示微信视频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要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刘朝祥认为[9],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减轻阻生牙拔除患者的牙科焦虑。但常规健康教育多采用语言、文字资料的方式,随机性大、缺乏系统性及计划性[10],护理人员大多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采用口头宣教的方式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患者,导致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微信进行视频健康教育,利用图、文、声、像等手段,图文并茂,声像兼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扫描微信公众号学习阻生牙拔除的宣教视频,通过观察视频了解疾病知识,直观动态观看整个拔牙过程,了解焦虑的应对方法以及病友对术后疼痛的感受和应对方法,更容易加深患者对拔牙健康宣教的理解及认识,提高患者对拔牙知识的掌握程度。沈静仁等[11-13]研究均已证实视频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吴妹娟等认为[14],提前向患者说明阻生牙治疗过程,当患者拔牙期间听到涡轮机钻运作声音时,并不会导致显著的情绪焦虑。
拔牙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体验,而视频宣教的实施使患者术前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减少了不确定感,增加了治疗信心,降低了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牙科焦虑。同时视频播放还具有注意力分散作用,能够减少患者对拔牙这一事件的过度关注,同时改变了患者在认知、态度方面的不良心理反应,缓解了牙科焦虑。此外,视频健康教育可重复播放,适用于任何文化层次的患者,能够避免患者的个体差异、口头宣教时的沟通障碍以及一对一宣教时人工成本高的缺点,可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宁华,吴迪,吴军楼,等.多媒体宣教干预对口腔种植手术患者牙科焦虑和疼痛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8,19(6):335-339.
[2]陆英,金友良.心理行为干预对洁治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3):481-482.
[3]李淑芳.放松疗法联合音乐干预对阻生牙拔除患者恐惧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2):412-414.
[4]杨珏君.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9):1025-1027.
[5]Yuan S,Freeman R,Lahti S.Som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 with cross validation[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8,25(6):22.
[6]刘春红.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8(3):40-42.
[7]崔庆赢,陈思宇,张长彬,等.音乐疗法在牙科焦虑患者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27(4):252-256.
[8]唐云侠.护理干预用于拔除阻生牙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280-281.
[9]刘朝祥.口腔健康宣教对拔除阻生智齿患者牙科焦虑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9):191.
[10]冯丽嫦,林丽珊,周小彤,等.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宣教在阻生牙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95-96.
[11]沈静仁.视频宣教对降低多颗阻生牙同期拔除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0):1598-1599.
[12]庞继艾,梁雁芳,吴铖林,等.鼻咽癌放疗健康教育视频的制作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4):97-99.
[13]钱爱云,王燕梅,谢小敏.视频健康教育模式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8):1102-1104,1136.
[14]吴妹娟,李张维,吴丹妮,等.超声骨刀拔除牙科焦虑症患者阻生齿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68-70.
[收稿日期]2019-07-12
本文引用格式:王建嬌,杜岩.微信视频健康教育对微创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