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要:从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概念出发,根据体育学科素养的要求,提出了“深研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的要求,提炼认知目标的基本点;精研课程内容的要求,寻找认知目标的应用点;细研学情,确认学生的认知发展点;广研课型,分清认知目标的差异点”等四个方面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关键词: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3 .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17-03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运动认知性学科,其认知学习从身体运动发起,涉及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动作等多个方面。随着身体认知理论不断研究与发展,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身体认知学习活动。那么,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在体育核心素养要求下怎样制定已成为高中体育教师必须面对、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
翻看高中体育教师历年体育教案,从课堂教学目标中发现制定认知目标,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布鲁纳认知目标领域的识记、理解、运用三个思维动词。这种思维方式的动词,不能说使用得不合理,但从体育课堂教学真正发生的活动,继而引发学生身体认知冲突看,远没有达到这种思维认知目标的水准。因此,讨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制定,需要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重新学习布鲁纳认知领域目标,无论是原版的还是修订版的,尤其要对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去学习和思考,这样会帮助我们准确地确认究竟什么是體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是指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对课程学习内容的要求,依据学习进程,不同课的类型和学生不同的运动学习认知基础,经过课堂相应课程内容学习预期将要达到的学习思想、思维与情感、运动基本原理与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完成身体运动动作而获得的不同层次的、整体的、身心合一的、各个方面的预期认知学习结果。搞清楚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是什么、以什么为基础与指向什么是关键问题,以往教师大多都会将认知目标指向动作结构、要领、方法和知识等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而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既包括当下讨论的运动原理认知又包括运动实践认知和思想与情感认知等。随着身体认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应用,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时,既要考虑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又考虑学生本体自我的认知和发展。
二、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制定的逻辑
从当下高中体育教师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表现和水平看,认知目标常常被忽视,一般教师都会在制定运动技能目标上下功夫,于是就形成“八股式”的认知目标表述的套话,并且不随学习进程而进行调整。“千课一标”,几乎引领各学段所有学生体育课堂认知学习,这是体育教师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急需改进的地方。那么,在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视角下,如何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研读《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结合多年高中体育课教学这方面实践经验,根据本期讨论主题,提出如下几个思考逻辑。
(一)深研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的要求,提炼认知目标的基本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分目标中分别在高中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用“发展、运用和提高”三个行为动词,对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运动认知学习目标进行定位,并且对通过本课程学习达成的学习目标要求进行了具体描述。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显著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这140多个字的描述中,既有理论知识方面的认知学习要求,又有运动实践认知方面的学习寄托,更有运动健康思想与情感方面的发展期待。如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的认知要求,运动实践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要求等。同样,在健康行为方面使用“养成”行为动词,对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目标进行定位,具体学习要求描述则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基本健康技能,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这近120个字的描述凝练了健康行为学习要求,认知点内含其中。而要深刻领会认知学习要求继而提炼出认知点,就需要在深研上下功夫,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掌握并运用、评价、实施、分析、综合等行为动词涉及的理论与实践认知点提炼出来。如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增进健康的原则和方法是掌握的;安全运动、预防常见运动损伤和突发事故、消除运动疲劳的知识与方法是掌握并运用的;体能锻炼计划制订是掌握并实施和评价的等。进而沿着认知点去细化认知学习目标。如体能模块学习第9次课(雾霾室内),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可表述为:经过学习90%同学能够独立制订体能锻炼计划,10%同学能够合作制订体能锻炼计划;40%同学能够独立实施体能锻炼计划,60%同学在家长督促和同学带领下能够实施体能锻炼计划;通过体能锻炼计划实施,思想上增强健体的使命感,情感上收获体能增强的获得感。再如足球模块学习第7次课,运动实践教学认知目标可表述为:在理解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基本原理认知基础上,运用“二过一”战术基本原理,在消极防守下完成“二过一”战术配合,并在教学比赛中运用“二过一”战术,且面对防守冷静对待,对过激的防守动作能够包容。上述课堂教学认知目标表述,是基于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目标认知点细化的表述。
(二)精研课程内容的要求,寻找认知目标的应用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有选择和代表性地对不同运动项目模块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虽然没有涵盖所有运动项目,但是其表述的方式结构是一致的,精研必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收获。而之所以对课程内容提出的模块内容学习要求精研,不仅考虑在具体的内容要求表述中,拥有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核心素养认知方面的“点”,而且考虑并被教学实践证明它是高中体育教师制定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重要参考。如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除两个必修必学模块外,其他均是一并呈现了三个递进模块内容要求,从模块1到模块3,认知目标深度与广度是不同的。如跳远模块1,第一条理论知识内容要求:了解和运用跳远运动的动作技术原理以及跳远运动的安全知识和方法,理解跳远运动对增进健康、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跳远模块2,第一条理论知识内容要求:了解跳远运动的发展简史、文化价值和技术原理等,掌握和运用跳远运动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跳远模块3,第一条理论知识内容要求:了解跳远起跳时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决定跳远远度等跳跃的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跳远运动中消除疲劳的知识和方法。同样是跳远模块学习,运动实践认知目标也是不同的,如在参与跳远运动的一般性和专项性体能练习的认知态度上,模块1是参与、模块2是积极参与、模块3则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试想,这些文字上的变化,只有精研细读,才会发现是如何运用的,进而才会为精准地制定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提供方法支撑。
(三)细研学情,确认学生的认知发展点
无论任何年龄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认知、身体或者情感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这是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发展的自然结果。这种人体的运动学习综合差异是选择性教学和因材施教合理存在的條件,也是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事实已被无数成功或者失败的教学案例所证明,如高中体育课进行健身健美操模块1学习,当经过6次课学习后,如果将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确定为:认识健身健美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并在承担课堂教学比赛工作中,收获对健身健美操运动文化内涵的认知能力提升。但是,仅仅6次课学习将学生学习认知目标定得如此之高,不可能在教学中达成,这样的目标是虚假的目标,是没有生命力的目标。再如足球模块1学习第9次课,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是:80%以上学生能够理解足球接球运球传球动作组合技术的基本原理,20%学生能够理解抢球 传球动作组合技术的基本原理,且在小场地同质分组教学比赛中均有运用,参与过程中体优生思想表现不自满,体困生思想表现不气馁;经过实战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和改进组合动作技术的积极性。像这样的教学认知目标层次,是基于教师细研学情,了解不同学生认知能力和足球技术基础而诞生的,是指向学生理论与实践不同认知发展点的,是具有操作性和生命力的目标。
(四)广研课型,分清认知目标的差异点
众所周知,体育课一般分为理论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几种类型。体育课型影响课的性质,也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而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之一的认知目标自然也会被影响,并表现出认知目标的不同。如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一般都会围绕一个模块运动项目总的运动与技战术的基本原理,及运动项目学习价值和教学中相关注意问题进行教学;新授课往往只对一个技术动作、组合动作或者一个战术的基本原理随同运动实践学习进行教学;复习课则侧重于运动知识与技能结构的梳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提升对理论和知识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助推学生逐步收获基于运动实践学习而升华出的、外展的、超越身体的、身心合一的身体整体性认知;综合课则又是运用运动知识与技能层次性和关联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身体认知经验和掌握的运动知识与技能,自主建构学习新的运动技术动作获得新的认知;考核课主要是发展性学习诊断,是对体育课阶段性学习各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包括认知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发展性的检测。过去体育课堂学习考核,对认知性和情感性目标检测不够重视,一味地针对学生运动技术动作表现出的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等量化评价,将完整学习人为割裂,导致学生成为运动技术动作学习的机器。通过以上阐述,在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课中,教学认知目标指向是有区别的,它们所表现出的区别正是我们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需要把握的不同点。同时,随着学生体育课堂学习不断深入,在身体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区别也会体现在模块学习阶段性的课次之中。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是一种新时代的要求。既然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制定也要认真对待,且要超越“身体”,聚焦于“人”,这样才能达成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设计出更合适、更具操作性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殷治国,王林,范运祥.身体认知论视野下的运动学习实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3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