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2020-06-01 10:08高馨月
北方音乐 2020年8期
关键词:戏曲元素艺术处理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音乐的结合体。但是,这些作品的作曲家们在作品的创作中融入了很多戏曲元素,却不被人所知,使得在作品的诠释上不能展示出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以《长相知》为例,分析了这类艺术歌曲中戏曲元素的渗透及在后期歌曲艺术处理中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够使歌者们重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戏曲元素;装饰唱法;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7X(2020)08-0066-02

【本文著录格式】高馨月.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J].北方音乐,2020,04(08):66-67.

《长相知》出自《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从歌曲名我们就能理解到主人公对于天长地久的一种欺骗,以及对爱情的一种忠贞不渝的态度。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这个词中是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出发,表述了这名女子对于常年因战乱聚少离多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并且还表达了女子的一种坚定不移的态度。相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打动了著名作曲家石夫,为这个作品谱写这样一个如泣如诉的旋律。

一、诗词背景

诗词《长相知》是乐府《鼓吹曲辞》中《铙歌十八曲》之一。鼓吹曲辞又名短萧铙歌,是乐府时期一种民间“杂曲”的另一名字。铙,从汉字特点上来看便能发现与金属有关。经查证,它是用铜制作的,古代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常用于军队传播号令等,演奏中常与钹配合演奏。因此,铙歌便是汉乐府中的军歌,也会用于宴享功臣及班师凯旋等场合。这些军歌中有一些通过借助当时北方地区羌胡等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使音乐具有了塞外音乐的特点。另一部分铙歌采用了民间流传的歌谣、文人的作品等内容,涵盖面比较庞杂。这首《长相知》便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一首。作品是借助了历史著名才女毛萍的典故来创作的,文中直接以女子的口吻阐述其对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心。诗词本身只有三句,第一句就是一句对上天呐喊般的感叹,第二句开门见山地诉说了这名女子对自己的丈夫的爱慕之情绝对会不绝不衰,接下来第三句更是利用排比手法列出了五种绝对不会出现的自然现象,从而表达了女子坚定不移的态度。这首诗词流行于汉至唐代,在当时以女子作为第一人称,并且还直白地表述自己爱情态度的作品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这也可能正是这首诗词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

二、歌曲旋律中的戏曲元素

艺术歌曲《长相知》的旋律部分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石夫老先生创作的,他老人家创作成果丰厚,并且涉及了很多领域。美国的《舞蹈新闻》月刊评价他时写道:“石夫的音乐是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浪漫和谐的结合。”相信,也只有这样一位才思敏捷的作曲家才能配合这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古诗词创作出散发着浓厚的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这首作品刚看的时候感觉是c小调的作品,第一句直接起于降E大调的六级,但是通读全谱后会发现,其实石夫先生在调式上采用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使作品既有淡淡的悲伤感,又有中国古风的感觉。仔细观察旋律后还会发现,这首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这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也是不多见的。作品中前后共安排了20个倚音,这些倚音大部分出现在句首和句尾,尤其是句尾,这些倚音与戏曲中的装饰唱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作品第一句上来就使用了一个小三度的倚音,这个倚音正好对应了上字,正类似于戏曲中字音的处理唱法,能够很好地强调字音的四声,保证了字的发音。再如,旋律中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第五句以及最后一句都使用了一个小三度下行的倚音。这种倚音则类似于戏曲中装饰唱法中的宝塔腔,小三度下行将旋律进行了尾音的处理,另外还对乐句进行了表情处理,暗示唱腔由强渐弱,营造出乐句的喘息感,有点类似于渐弱记号的作用。除了这两种倚音,作品中还出现了6个小二度倚音。当然,与其说是这是一个小倚音,更不如说这是一个小滑音更为贴切,这种倚音就是我国传统民歌、戏曲中的立音润腔,例如乐曲中的第八小节。而正是这简简单单的旋律润腔也使作品融入了戏曲的感觉,同时还将主人公女性内心温柔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除了倚音,石老先生还使用了六个颤音记号。这些颤音有点类似于京剧中的颤音,不是在歌词的开头出现,而是在字的后半部分才出现,这也正是让这个作品具有戏曲风格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作品的旋律中,句子大量使用了小三度音程的开场及小三度音程的结尾。而小三度音程的链接也正是京剧中的一种常见方式。例如《生死恨》的二黄散板,中间使用了十多次的小三度音程的衔接,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中的“气冲霄汉”在高音区利用小三度抒发了豪情。这些小三度主要是围绕着调式中最基本的宫、商、角、徵、羽进行迂回式的小三度音程。当然,京剧中小三度音程的使用是非常精妙的,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使用类型了。在节奏上,石夫先生在看似简单的节奏型中穿插了附点和空拍,让简短的歌词配上了极具流动性的旋律,看似很随意却包含着非常微妙的设计。例如,作品的第四小节,前四个音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连用在加入了附点音符,这也是戏曲中润腔的一种形式。而在第七小节中,在小节中间的一个小小的空拍,将“知”字切分成了两个音,前面是“知”字,后面由于没有了声母只能通过归韵的方法,用尾音演唱,而这正是昆曲中的“带腔”。《长相知》这首作品,除了旋律上戏曲元素的大量运用,其实在钢琴伴奏中也配合了旋律的特点融入了大量模拟戏曲伴奏的效果。首先,在伴奏中,作者在右手的部分大量使用了四度音程平行进行,充分地展示了中国民族化和声的特点,并且利用这种和声效果模仿出了古筝(古琴)的音响效果。

三、作品的艺术处理

在演唱中,其实这是一首比较难的作品,也是一首很好地将西方音乐与中国戏曲元素结合的作品。一般的歌者拿到作品如果完全按照作品的记谱来演唱是不能很好地展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毕竟,如果完全按照五线谱的记谱来演唱,很多戏曲中的元素都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因此,在演唱这个作品的时候,大部分歌者会选择通过听吴碧霞老师演唱出来的作品来学习这个歌曲。但是听到作品后,我们会发现在记谱上,作品中的倚音、颤音记号吴碧霞老师根据戏曲的唱腔进行了二次处理。首先,倚音从原来的不占拍变成了占拍来演唱,并且倚音不要过于干净,需要唱成滑音的感觉。颤音记号方面,不能在标记的地方直接演唱,而是则根据京剧中颤音的演唱方法做了一些延迟,处理成了迟到颤音的唱法,这些颤音要注意速度,不能过快过多,否则会显得旋律凌乱。并且作品中根据昆曲、京剧的行腔,加入了很多小二度的前倚音。在旋律进行中,由于词少,音符多,因此,字的归韵显得格外重要,这部分要像昆曲唱腔一样,将“字”和“声”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昆曲的韵味。甚至在除了曲谱上的二次处理外,声音的处理显得更为重要。很多歌者在演唱这个作品的时候使用了偏民歌的写法,声音上高耸、圆润、流畅,希望表达诗词中妻子坚定不移的决心。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在这个作品中由于大量的戏曲元素的渗透,在旋律的进行中为了方便这些元素的展示,需要借鉴昆曲及京剧的声音特点。声音上除了高耸、圆润、流畅以外,更要注意通透性及统一性,不需要过于明亮甚至尖锐,这样便于润腔、带腔演唱技巧的展示。当然,一个艺术作品的展示需要强大的文化底蕴及大量的演唱经验,相信类似于这种蕴含戏曲元素中国艺术歌曲定会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歌者,将这样的作品进行分析帮助更多的歌者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作者简介:高馨月,女,汉族,山东省黄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表演。

猜你喜欢
戏曲元素艺术处理
舞台语言之我见
论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
群文活动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发展探析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的有效融合
简谈咏叹调《啊!人们都叫我咪咪》的人物形象与艺术处理
中国舞编创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