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流
摘 要: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推动实施涉及多样化的组织,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和投入,进而形成多元化的推动主体。同时,冰雪运动进校园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具有跨界协动的必然性,有赖于不同利益主体协调互动、协力共治。当前,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组织架构虽已初步形成,但仅处于相关事宜对接的初始合作阶段,需要在合作层次、深度和推进机制上加以完善。在分析多主体协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扶持培育冰雪运动社团、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优化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冰雪运动进校园多主体协同的践行路径。
关键词:冰雪运动;学校;主体;协同
2018年,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承办世界性体育赛事。毋庸置疑,北京冬奥会将开启中国冰雪运动新时代,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冰雪运动得到密集有力的政策支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多措并举,既有“南展、西扩、东进”的宏观战略规划,也有关涉“场地、人才、经费”的微观具体措施。这其中,“冰雪运动进校园”备受社会关注,是推进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重要途径。早在申办2022冬奥会前,“大力推进冰雪进校园”的建议便被提出,历经几年的布局,2019年5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作为对政策的积极回应,各地纷纷开启启动仪式,发布具体实施方案,冰雪运动进校园方兴未艾。
随着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推进,学界也将目光投向这一充满无限潜力和活力的领域,就其价值与意义、困难及实施路径(李捷,2018;郝晓娟,2019;任海龙,2019;庞博韬,2019)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综观当前研究,其主题和内容对场地、师资、安全等方面的实物性要素关注过多,且存在重复研究的局限,而对体制、机制等无形要素缺乏理论观照。事实上,“冰雪运动进校园” 不是简单的商品配送,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推动实施涉及复杂的组织及机制,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特点,需要推动主体的建立与健全、协同体系的跟进与完善。然而,就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体协同还面临着现实问题的制约,这里既有推动主体能力较弱的结构性缺憾,也有部门利益化的现实使然。
一、多主体协同: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应有之义
冰雪运动进校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无论之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还是之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贯彻实施,抑或对于青少年冰雪运动人才根基建设,都是一次值得期待的生动实践。
然而,冰雪运动进校园并非易事。从内容到方式、从体制到机制,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推进工作,既涉及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体系,也关涉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冰雪运动进校园不是单一部门所能承载的,产生的问题也非某一系统能够化解,资源投入也不可能依赖于政府单一主体,更非学校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而是具有跨界协动的必然性,需要用跨界的思路、方法和机制,突破传统的管理边界和局限,进行协商对话、协调互动、协力共治。早在2017冬季运动校园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问题上就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整合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2019年,《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要求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校园冰雪运动推进机制”显然是对主体协同必然性的深刻注解。
本研究所述“多主体协同”,即冰雪运动进校园推动主体的多元化,推动方式的协同化。
这里的“主体”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利益相关主体。从职能边界上看,政府着重的是方向、政策、规划、指导、监督以及冰雪资源的投入与整合,而各级各类冰雪运动社团、冰雪企业、体育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着力于技术、人才、场地、科研方面的服务保障,冰雪运动进校园具体事务的推进和服务的提供。
至于 “协同”,是指上述利益相关主体基于一定的规则和价值认同,在冰雪运动进校园实践推进中的协调与合作。“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1]。“协同”并非一种全新认识,中国协同思想源远流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民间俗语就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写照。现代社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同,在这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几乎任何产品的生产及社会事务的完成均需借助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因而,作为一项社会实践,冰雪运动进校园具有主体协同的必然性。
二、冰雪运动进校园多主体协同的现实困境
1.冰雪社团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难以构成有效的协同力量
社会团体是推动体育项目发展和传播的基本组织形式。近年来,太极进校园、空竹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行为的背后都有体育社团的身影。尽管冰雪运动在中国北方地区开展已久,但缺乏组织化支撑,冰雪社团较为鲜见,遑论南部地区。2022北京冬奥申奥成功,“南展、西扩、东进”的顶层设计点燃了大江南北的冰雪运动热情。为建立与冰雪运动发展相匹配的组织体系,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冰雪社团,借此推动当地冰雪运动的开展:2017年9月,广东省成立冰雪运动协会;2018年7月和12月,湖南省冰雪轮滑运动协会和四川省冰雪运动协会成立;2019年5月和9月,青海省冰雪运动协会和福建省冰雪运动协会成立;2020年1月,甘肃省冰雪运动协会成立……尽管这些冰雪社团在成立初期就获得了较为充足的资源输入,但放眼全國,冰雪组织毕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难有成熟的发展经验,就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而言,这些社团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历练。即便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北京也难脱离这一两难的境地。北京现存5个市级冰雪社团,拥有国内最为完善的冰雪运动发展组织体系。但这5个社团多成立于北京冬奥申办成功之后:北京市冰壶协会、北京市滑雪协会成立于2016年,北京市滑冰协会成立于2018年,北京市雪上运动协会成立于2019年,较早成立的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至今也仅有8年的发展历程。
2. 市场组织趋利本性,难以达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在各地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大量出现了校企合作、政企协同的联动化趋势。如张家口一所中学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学校冰雪场地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出资,在校内建设气膜冰雪训练馆。除了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冰雪运动场馆,充分利用市场上现有的冰雪场馆也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如清华附小冰球队每周三次的晚间训练都借助清河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内的冰场进行。
除了场地设施,在师资方面也可以借助企业组织的现有资源。如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既是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也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其“轮滑冰球梯队”成立于2017年,目前主要依托校外轮滑俱乐部的师资开展教学和训练。在北京,除了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也在“借助社会资源,聘请校外的‘外援来支持冰雪教育”[2]。
毋庸置疑,冰雪运动进校园,企业在其优势领域内理应成为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其在场地、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拥有较为完善的冰雪资源,如“目前国内冰雪场地,尤其是雪场90%以上都是社会力量在经营”[3]。但不能忽视的是,“市场中的营利性组织自身的逐利性、信息不对称等会导致公共性缺失、私人垄断等市场供给失灵”[4]。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大多以营利为先,当成本偏高或政策支持不足时,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3.部门利益化,政府部门协同作用受限
政府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要责任者,在这一行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其他主体起到培育、扶持、引导、控制和监管的作用。教育和体育两大职能部门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在联手举办各类校园冰雪赛事的同时,体育部门可以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技能支持、教师培训及场地设施的配备,促进资源共享。目前,两大职能部门的协同成为各地普遍做法,如天津市体育局与天津市教委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使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5]。
然而,受制于条块分割的部门视野和思维定式,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的协调整合机制并非完善。无论是同一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还是上下级政府同一部门之间的“纵向协同”,冰雪运动进校园中的跨部门协同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主动性和动力不足的尴尬。这一点,从学校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推进实践中可见一斑。学校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已经推行十余年,但因为场地设施的产权或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执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地区达到了100%,有的地区70%、80%,有的地区可能更低一些”[6]。
三、冰雪运动进校园多主体协同的践行路径
从当前情况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组织架构虽已初步形成,但仅处于相关事宜对接的初始合作阶段,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成熟有效的合作渠道与交流平台尚未建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推动主体需要在合作层次、深度和推进机制上加以完善,更高形式的协同,产生协同效应。达到这一效果需要深化协同的意识和认知,建立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目标实现的基本机制,补齐推进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短板,优化激励措施,激發社会参与的活力。
1.深化协同认同
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一个时代命题,但现实实践中,各利益主体可能存在理念的分歧、目的的偏差和任务的错位,这是多主体协同的隐形障碍。因而,树立协同理念,形成价值认知和目标共识,强化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是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思想根基。
2.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为了将分散化的管理和服务整合起来,冰雪运动进校园可采取多种协调保障机制,部门联席会议是基本形式之一。这种形式“致力于充分协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7]。通过联席会议进行协商和分工,最大限度地规避部门利益化及利益部门化的弊端,构建起多主体协同的制度平台。
3.大力扶持培育冰雪运动社团
各类冰雪运动社团是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组织支撑,也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各地冰雪运动社团发展期较短,作用发挥有限,这是冰雪运动组织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憾。加大对冰雪运动社团的扶持培育力度,打造覆盖广泛、载体多样、措施有力的扶持培育体系,尽快壮大这一社会力量,是冰雪运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4.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不应仅追求资本的扩张,还应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即企业在履行经济功能的同时还应承担起更广泛的促进社会进步的其他无形责任,我们通常称之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履行不力、社会责任整体水平较低的现实,在加强引导和培育的同时,建立评价和监督体系,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优化激励措施
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自身动力问题,是关涉多主体协同实现程度的重要因素。政府作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导者,应尽可能释放政策红利,落实配套措施的跟进与完善,挖掘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动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说文解字[M].汤可敬译.北京:中华书局,2018:55.
[2] 50所冰雪示范校2017年将建成 2020年前北京市将建100所[EB\OL](2017-1-10).http://news.eastday.com.
[3] 冰雪进校园要“进到讲台、舞台和平台”[EB\OL](2017-2-14).https://www.sohu.com/a/126283114_219984.
[4]齐艳芬.城镇化加速期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新路径——多元协同网络供给[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1:165-168.
[5]冰雪进校园在津门生根发芽[N].中国体育报,2020-3-15.
[6]高校体育场馆为何难对公众开放?国家体育总局回应[EB\OL](2019-7-19).https://www.sohu.com/a/327983493_123753.
[7]朱春奎,毛万磊.议事协调机构、部际联席会议和部门协议:中国政府部门横向协调机制研究[J].行政论坛,2015,6:39-44.
注: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19GZH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