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锦 刘小熙 孙文婧 郑雪娇
编者按: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中日两国在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入,打造“健康管理专业”,培养大批护理人才是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护理人才素质良莠不齐、人才缺口巨大,培训护理人才已经是各大养老机构迫在眉睫的问题。该文章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对护理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介绍,为护理人才培养机构提供了可参考性意见。
(一)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带来的机遇
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味着传统的“治疗医学”的模式正迅速的向“健康医学”转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医疗卫生技术的提升与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健康的核心要求不仅仅是“治疗”,还应体现“未病先治、大病变小病、小病化无,提高生命质量”等观念。这就要求把预防疾病,呵护人體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核心观念纳入到的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围绕着“治疗”环节,注重疾病前的健康管理与疾病后的康复,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从产业链来看,未来医疗卫生产业的核心价值将从“治疗疾病”环节向治疗前、与治疗后横向延伸,从个体健康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纵向拓展。
(二)老龄化社会的人才需求
目前,健康与老年服务专技类人才可谓是求之若渴。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比上一年度增长了859万,增长率为0.6%。失能老人4000余万人,认知障碍人1000余万人。全国养老服务床位680万张,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8万家。根据预测,2030年全国老年康复治疗、老年护理(照护)、心理健康与营养、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具有学历的专技人才缺口将超过1000万[1]。
(三)疾病谱细分业态机遇
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我国政府未来10年将重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和地方性疾病。这几类疾病是影响我国公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就人才需求而言,针对于以上几种病种所需特殊专业人才将更为急迫。
(四)健康管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倡导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来看,大健康的观念最终离不开个人、家庭的健康管理理念。因此,营养与膳食、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等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福祉教育最早起源于日本,日本国民健康水平、养老产业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除了生活环境的改善、医疗卫生技术发达,社会保险体系完善之外,健康福祉教育、健康福祉人才的输出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政府鼓励健康福祉学科发展,实施公立、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目前已经形成了高等学历教育体系、专业职业学校中等教育与培训体系、国家职业资格与民间团体职业水平认证培训的健康福祉大专业职业教育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率先在2010年创办国内第一个本科福祉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的福祉理念和学科发展优势,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福祉学科。2013年首先创立了护理福祉专业,在国内护理教育界首创把护理、福祉、养老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有别于其它院校的护理专业,以“突出福祉、突出养老、夯实护理、加强人文、重视技能”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大健康、大福祉、”创新思维,能适应健康产业多元化和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内实用、国际适用”的技能型人才[2]。
(一)办学层次
借鉴日本的福祉教育理念,加强本科教育,建设健康福祉特色学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健康福祉特色人才为基本原则。同时,融合学校优势学科,以本科护理福祉教育为基石,逐步发展专业向高层次迈进,开设福祉硕士点,培养高、精、尖专业福祉人才,以其社会影响力带动专业发展,以专业进步推动健康社会的逐步形成。在从事护理福祉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中,突出福祉、突出养老。根据全球老龄化和我国大健康对护理福祉人才的大量需求,重视护理技术在养老过程中的应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拓展。
(二)专业设置
护理福祉专业除设置一般性福祉理念教育外,不断开创新的专业化福祉教育内容。把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维护”的大福祉服务,作为专业设置的目标。坚持与相关学科的创造性融合、创新性发展,逐渐形成具有福祉特色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福祉理念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
建立福祉基础学科教育、老年护理课程群,增加老年护理实训课比例,增设“老年护理与介护技术”为专业必修课程,使课程体系更贴近养老,服务养老,用于养老,把福祉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教育部护理本科教育办学标准为基础,开设“大健康、大福祉”发展的相关课程。将中医健康、专业思政融入健康福祉教育理念中,提高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形成职业行为,培养全方位服务的福祉能力。
(一)加强社会人文科学与思想道德的学习与建设
科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文化教育的建设,但仅仅依靠科学文化的建设是不够的。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是思想道德的建设,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末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不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之所以在短期内取得有效战疫成果,除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手段外,更重要的是每个公民、每个医护人员的道德意识影响着道德行为,进而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整齐划一的抗疫行动。因此,进行健康福祉教育,更重要的是使人回归到道德意识的提升,这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动力。
(二)积极学习发达国家教育理念,加强与国外优秀教育单位合作
学习国外优秀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取长补短,以医学教育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完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入健康福祉相关教学经验,教材,教学成果为我所用,融入国际最前沿的健康福祉教育理念。为此,需要与国外福祉大学进行深入交流合作,推展合作办学,拓展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具有用福祉的理念看待人类健康问题的视角。建立护理职业的特殊情感,热爱生命,鼓励学生从事养老、健康管理等福祉事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这是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当前健康问题的现实途径,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借鉴日本福祉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在国内创立及发展健康福祉教育,对维护人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福祉的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改革与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东海林,万结美.中国健康养老2.0业态与健康福祉职业教育机遇[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01):11-14.
[2]刘玉锦,赵岫峰,孙文婧,张美玲.关于高校福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福祉研究,2019,2(0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