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一首《鲁冰花》让很多人记住了鲁冰花这个名字,加上同名电影《鲁冰花》,人们亲切地称鲁冰花为“母亲花”,但是有很多人不清楚鲁冰花究竟为何物。
鲁冰花原名羽扇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含有根瘤菌,可以固氮。在还没有化肥的时候,勤劳的茶农发现路边的这种植物可以帮助茶树生长得更好,那时,人们简单地称它为“路边花”。后来,作家钟肇政在写以客家茶农为题材的小说时,为了增强这种植物的艺术性,将其更名为“鲁冰花”。
我们如今可以看到花色丰富的鲁冰花,源自一位园丁二十多年的坚持。1911年,55岁的园丁乔治·罗素在雇主家花园里看到一种花色为蓝色、白色的宝塔外形花朵,他十分好奇地问雇主那是什么花,雇主告诉他:“它叫羽扇豆,是从北美洲进口的种子。”罗素接着问:“它还有其他颜色吗?”雇主回答说:“目前还没有培育出其他的花朵。如果你有兴趣尝试一下,这里还有一些剩下的种子。”
就此,罗素走上了培育鲁冰花的道路,他下定决心不但要培育出花色丰富的花朵,还要让人们从各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它裸露的花茎。他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终于在自家的花园里种出了随意一瞥都没有花茎且拥有彩虹版的多色鲁冰花。
不过最初的时候,罗素将这些种子藏了起来,拒绝任何人购买,直到1935年,詹姆斯·贝克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他严肃地告诉罗素:“自私会让你把精心繁育多年的鲁冰花连同你的骸骨一同带进坟墓。”这才让罗素放下固执。在1937年的花展上,罗素的鲁冰花不但夺得冠军。而且罗素开始以1先令12粒种子的价格向人们出售种子,并给种子起名为罗素·鲁冰。
20世纪80年代,芭芭拉·库尼出版了一本名叫《花婆婆》的绘本,绘本以鲁冰花牵引全书,而书中的主人公爱丽丝就是被人称作“鲁冰花夫人”的康妮·科斯特。
1952年,生活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麓下的康妮·科斯特与丈夫经营着一家牧场,一家人其乐融融。唯一闹心的就是科斯特夫人的几个孩子总是抱怨去往学校的路上太孤寂、太荒凉。科斯特夫人想起有一次看到关于鲁冰花的报道,五彩缤纷的小宝塔十分好看,她想,如果在路旁种满鲁冰花,孩子们一定不会觉得孤单。虽然价格昂贵,科斯特夫人还是瞒着丈夫从国外邮购了鲁冰花种子,然后带着孩子们将种子播撒在了路边,孩子们路过的时候总会顺带给种子、幼苗浇水。等到花期来临的时候,路边开出了一丛丛颜色各异的鲁冰花。鲁冰花的种子一旦成熟,就会从豆荚中蹦出散开,然后自发生长成新的鲁冰花。
有一次,科斯特的丈夫路过时感到十分惊讶,回家之后对科斯特说:“你知道吗?在我回来的路上有一片花海,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美丽极了!上帝一定是觉得阿尔卑斯山麓太单调,于是给了它一片花海。”孩子们听到之后,開心地说:“爸爸,妈妈就是那个播撒种子的上帝。”若干年后,路边花变成了一片令人流连忘返的花海,康妮·科斯特也长眠在花海中。来这里的游客听闻花海来源的故事,亲切地称这种花为“妈妈花”,用来纪念这位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