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每所学校在发展中都会自然产生一些“关键事件”,管理者应该挖掘这些“关键事件”的独特价值,寻找其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并通过优化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案例1:从“要我说”到“我要说”。
在一次合理化建议月活动中,工会主席满脸愁容找到我,说提前半个月就布置的工作,任凭怎样催促教师们出主意、想办法,积极为园所献计献策,可收上来的建议还是寥寥无几。后来,我召开班子会对园所管理进行了反思,制定了三条原则:一是对任何人提出的建议都要表示感谢;二是对教师指出的园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三是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大会上进行明确解答,能落实的立即落实,暂时落实不了的说明原因。由于管理变得透明化、时效化,教师们在合理化建议中讲真话、讲实话的多了,提出的有利于园所发展的建议多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为园所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两次合理化建议活动之所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主要在于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第一次,工会主席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教师写建议,教师心中有顾虑:提了建议领导是否爱听、是否能解决、是否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看法等。而第二次,由于我们转变了管理方式和行为,打消了教师的顾虑,让教师切实体验到主人翁的快乐。
案例2:变“要我研”为“我要研”。
学期初,大班教研组长找到我,反映本组教师在活动中不积极主动发言,担心教研活动无法深入进行。于是,班子在教师间进行了调研,发现教师们发言不积极的原因主要是不敢说、不会说。于是,我们积极改变教研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实行分层指导,变“要我研”为“我要研”。
业务园长组织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教研组和研究的课题;教研组修订园本教研管理细则;改变评价方式,请家长和幼儿参与评价。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轮流主持每次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分享一篇跟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并说明选择此文的原因;活动后,针对研讨主题,总结收获和感悟。学期末,还会举行“我最喜欢的主持人”活动,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园所逐步形成了园长指导业务园长,业务园长指导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把握教师的研究方向,起到了带动引领的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管理者要关注、分析、处理好学校管理中的“關键事件”,不断优化管理行为,促进园所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家长满意的幼儿园。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