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群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去中职学校读书似乎成了部分学生最无可奈何的选择。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孩子常被人们认为是“问题孩子”,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然后这些孩子也真的越来越成为真正的“问题孩子”了,尤其是心理成长方面,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行为表现越来越令人失望。
连州市地处粤北贫困山区,许多劳动力都出外打工谋生,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教育状况也相对落后。该市目前有两个公办中职类学校,笔者在该市两所中职学校都任教过,从教近十年,期间既担任科任教师,也担任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收集了一些关于该地区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资料,并进行了分析探究。
一、连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成长问题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统一,防止混乱,如果这一阶段发展得好便会形成诚实、友爱的品格特征,如果发展得不好则容易形成反叛、轻浮、矛盾的品格。中职学生基本是从初中上来的,该市的中职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5—16岁左右,处于真正的青少年时期。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该地区中职学校的孩子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一)心理品质不良,缺乏上进心,学习意志不坚强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相当部分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习意志不坚强,无心向学,缺乏优良的心理品质,更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有的同学不仅学习无长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还染上一些不良习惯,迟到、旷课、早退是常态,吸烟、喝酒、斗殴也司空见惯,这些学生给校园的学习风气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二)学生心理敏感、脆弱,无法直面挫折
学校里很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都是敏感脆弱的,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弱,容易失去自控。同学之间无意的一个玩笑,老师的一句严厉的批评,父母的一次责骂,往往会在他们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导致一些反常现象发生。比如,一天晚修下班,我刚回到家,一个女同学就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老师,小麦要跳楼了,你快回来看看!”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家里距离学校将近6公里,我立即赶回学校,只见小麦搬个凳子站在楼道护栏边,并没有爬上去。经了解情况后得知,因为值日倒垃圾的问题,同学之间争论起来,她觉得委屈就做出了这样的举动。这样的心理素质将来如何面对社会中遇到的挫折?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学生与周围老师、同学缺乏交流沟通,存在封闭心理
很多同学,尤其是乡镇上来的同学,都是孤独地行走在去教室、去饭堂、回宿舍的校道上,下课期间也是一个人闷闷地坐在座位上发呆,他们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谈,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任何人、任何事似乎都不在他们关注的范围内。某专业的陈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已经初中毕业辍学两年,到社会上打过两年工,自知无一技之长难以立足社会,又跑回来读书,年龄比其他同学大,阅历比其他同学多,满脸挂着忧愁和冷漠,没有熟悉的同学,也没有亲密的朋友,独来独往,什么事也不关心,也不与老师同学主动交流,还偶尔与宿舍同学起冲突,最后恶化到要求一个人单独住,班主任没办法向学校申请了个小单间给他,可是他也没有能够坚持在学校读完两年的理论课程,还是中途退学了。
(四)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容易误入歧途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社会规范、价值观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他认为,观察、认同和模仿是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形式。一方面是生理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同伴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使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我曾经听一个班主任说起,他们班上有三个外宿女孩,每天回校总是无精打采,甚至有一次下午搞全校大清洁时,三个女孩站在走廊里摇头晃脑的,说话也是语无伦次,这位班主任意识到这三个孩子可能吸食了某种药物,出现症状了,于是打电话叫家长过来接回去了。
二、连州市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探寻原因、对症下药,对矫正中职学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帮助,究其原因,有以下几大点:
(一)学生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引导不到位
很多孩子自小父母就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相伴。隔代教育一直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有些孩子就像被施错了肥的小树苗,长得东倒西歪的;有些则像脱缰的小野马,没有规矩,随心所欲。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确价值观导向的孩子,长大了很难在正确的导向下形成长远明确的目标,更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学习、工作。
(二)与同学相比,学习上的差距产生自卑心理
中职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差,无望考大学,“被父母嫌弃”的群体。很多同学其实是怀有大学梦的,但是由于学习基础差,自知无缘大学。看着自己的同学都读高中奔大学去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心理承受能力好点的,可能很快调整过来,适应了中职的生活,并为一技之长努力奋斗着;心理素质差点的,可能就会自爆自弃,表现得脆弱敏感,只要别人说一点自己的缺陷,就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嫌弃他,就会寻找一些极端的方法去掩盖现实。
(三)中职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他们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义务还没有明确的意識。因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常常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
三、引导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市中职类学校一直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有专业的心理老师,近几年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被进一步提上日程。笔者觉得,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行为和谐、生活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尽己所能,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做该有的努力。
(一)加强价值观教育,用正能量引导学生成长
价值观是人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態度,是人头脑中的信念,它决定着人一切行为的取向,是人行为的指挥棒。中职学生尚处在一个可塑性的阶段,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笔者建议学校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着手,让学生每天做同一件事,比如:每天整理宿舍内务,搞好清洁卫生,逐渐把良好的行为变成日常;每天坚持写日记,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成长中的得失功过,使自我心灵得到净化,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用实际行动进行个人价值观的纠正等。
(二)家校共育,多方联合,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课老师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合,给予孩子的一个停靠的驿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学校做了工作,父母也应尽到自己的职责,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父母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如果不能,也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其次,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父母可以利用假期把成长在温室里的孩子送到工厂去做暑期工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负重和面对挫折的辛酸。最后,鼓励孩子多参加校内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学校的篮球赛,技能竞赛等,让孩子多接触有正能量的事物和人物,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定期举办心理讲座,设置定点心理咨询室,提供定时心理咨询服务
一方面,学校要严格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定期举办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讲解心理咨询案例,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信箱,为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还可以尝试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直接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素质健全起来。
像连州市这样的山区中职学生,他们是学生队伍里面的边缘人,很容易被父母恼怒和被社会嫌弃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心理尤其脆弱,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重点,主动出击,常抓不懈,让山区孩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