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需要潜移默化

2020-06-01 18:39曾李苑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事学会意识

曾李苑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感恩从树立意识开始

反思孩子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层次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因此,我们要送给孩子感受快乐的细胞——感恩之心。要让孩子明白: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感恩之心,并将之变为一种习惯,这个人才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快乐。要让孩子意识到别人为你所有的付出,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恩,都需要回报。要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父母,感谢一切为他付出的人,珍惜别人对他的爱,回报别人对他的爱,并学会表达爱的情感。我们要反复告诉孩子,父母爱他,同时也要求他同样的爱父母。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这样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师长吗?

二、感恩从言传身教起步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建立积极向上的亲情关系。比如,爸爸妈妈之间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牵挂;与孩子之间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严慈相济的亲子关系;对老人充满尊敬、关爱与感恩之情等。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孩子的那颗感恩之心已经悄然萌发了,长大之后,就会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悟了。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给孩子了解家长工作辛苦的机会。现在有不少家长在家庭遇到困难时,为了不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他们常常为孩子制造一些假象。他们自己节衣缩食,在孩子身上却出手大方,有时还有意无意地与其他家庭攀比,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苦了大人,害了孩子。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促使孩子养成好的品行,反而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付出与辛苦不闻不问。我们父母不能无条件地给予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应该多给孩子了解家长工作辛苦的机会。如带孩子去上一天班,让孩子体会父母的工作的辛劳;让孩子为家庭支出记一下帐,体会一下生活的不易……要让孩子知道,钱要靠劳动获得,不会凭空而来,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只有懂得这些,他们才会知道去感激父母,去体贴父母。

三、感恩从生活小事做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首先应鼓励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诉他们,一个小举动,一件小礼物,甚至是一个微笑,都是感恩的一种体现:当一个孩子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时,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父母的感恩;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时,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感恩;当一个孩子帮助老师提录音机時,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感恩……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孩子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也是孩子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

其次,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体验父母的辛劳,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指导孩子参与社区服务,让孩子感受为家人、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而且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感恩意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感恩教育,需要潜移默化,要犹如丝丝春雨,不断地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田。愿天下的孩子,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都不会变成人们口中、眼中的“白眼狼”,懂得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自己也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小事学会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小事不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难忘那件小事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