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社区服务领域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07:38米大帅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大学生

米大帅

摘要:大学生是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而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是中国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相关组织或个人和社区社工进行具体研究与调查,找到两者无法顺利进行工作的主要原因:志愿者价值观缺乏引领,志愿活动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质量不高等。鉴于此,提出高校与社区开展价值观教育,社区与高校对接,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等针对性建议,促进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逐渐融合,从而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工的互补优势,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 社区服务 个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38-02

高校的学分中通常都会有社会实践分,这就要求全体大学生都要“自愿”承担志愿者角色。但是,大多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草草了事,相关服务机构反馈评价普遍不高,并且出现了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具体实践矛盾难以调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前培训工作缺失、大学生服务能力较低等问题。

一、研究状况

1.研究背景

志愿服务是我国社会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志愿服务工作与社会工作都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必要一环。而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占比极高,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但是,社区服务领域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相关的服务岗位中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专业能力与具体实践矛盾难以调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前培训工作缺失、服务能力较低等问题。这使得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相关服务工作结果与反馈差强人意。本研究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相关组织或个人,以及社区方面社工开展具体调查与研究,找到大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工的互补优势,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2.研究现状及动态

邵桂红和郁政宏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研究》(2014)中提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已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至2009年12月,全国累计有4.03亿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向社会提供了超过83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并且提出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性、培训不到位,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或者专业与实践相结合时,一般很难满足社区服务需要,并提出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高校、社区三方共同努力。

杨海华、杨娟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参与性研究:基于盐城市高校大学生的调查》(2018)中以问卷的形式对盐城市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间不能保证,多在三月雷锋日开展,志愿服务没有做到常态运行。

贺红霞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实践与反思》(2007)中的反思阶段中提出,应该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增强活动方式的可操作性。从整体现状看,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高校实际工作的不平衡性,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地方走在了前头,有的地方还有待深入。并且提倡各高校也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和补偿制度,对学生的志愿行动给予价值肯定。

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其研究资料的获取方法都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其次是文献资料或二手资料补充。对各个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有关问卷的问题设置过于广泛又缺乏深入了解,面向群体也只局限于大学生,这就导致资料的完整性和深度有一定的欠缺。本研究将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社工和相关人员进行采访,以求获得多方视角的资料。

二、大学生在社区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价值观缺乏正确引导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愿程度更多的与学校相应分值奖励相关,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将志愿服务视为为自己累计学分增加筹码的机会,导致其真正的志愿服务时的效率与质量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2.志愿服务缺乏持久性,存在形式主义

大学生志愿者的年级构成多为低年级,因为高校主要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将社会服务纳入学分的考核,换句话说,这种考核的存在让大学生被迫参与志愿服务。因此,很多大学生以应付心态参与一次志愿活动便草草了事,志愿服务无法持续进行。另外,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的风氣。由于学业繁重等原因,大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时间较为有限,往往集中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例如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形式主义的志愿活动对社区造成不小的压力,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活动也无法常态化运行。

3.社区志愿服务质量不高

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从未接触或者了解过社区服务基本常识,更没有接受过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的相应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没有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与技巧,进而导致社区志愿服务质量不高。由于缺乏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一些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内涵缺乏了解,甚至陷入志愿服务就是“做苦力”的误区,同时无法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没办法实现既培养自身专业能力又提高实践能力的双赢。

4.志愿服务活动资金不足

资金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志愿服务能否顺利开展。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不易获得持续、足够的活动资金。近半数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活动经费来源于院校。虽然社区也会提供一部分资金,但数额有限,无法支持整个活动。由于没有合理的渠道筹措资金,无法为案主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因此无形中打击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1.高校开展相关教育,完善监督机制

由于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导致志愿服务行为上存在偏差。针对此情况,首先需要高校与社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态度。同时,高校要完善志愿服务监督机制。有的院校学生只要志愿参加活动就会得到学分,导致有些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表现懈怠,不投入、不专心,这也导致形式主义的志愿活动的现象。因此,高校需要强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考核监督,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真正有效地开展。

2.社区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提供相应培训

大学生志愿者不在少数,开展活动也不是一两个,但是结果却不太理想,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大学生志愿者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与培训。针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的培训,要考虑到其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的特殊性质,灵活安排志愿服务培训课程。要从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始。要将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与案主如何沟通的技巧等作为培训的重点。这种培训不仅能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区工作经验借鉴,也能为大学生志愿团队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打下基础,继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

3.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

稳定充足的活动资金能够为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保驾护航,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校与社区应该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经费来源。同时,应该由高校组织志愿团体、社工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捐助,保障活动的开展。

四、结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而产生的相应的新活动形式。大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对社区服务的发展乃至对社区、社会的和谐皆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障碍与难题更应该得到重视并及时处理,这才能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发掘活动本身价值,使得大学生志愿活动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EB/OL].(2017-10-18).http://www.12371.cn/special/19da/bg/.

[2]谭建光.中国城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模式探析[J].城市观察,2011(5):96.

[3]邵桂红,郁政宏.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2):140-142.

[4]杨海华,杨娟.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参与性研究:基于盐城市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33(3):75-80.

[5]贺红霞.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实践与反思[J].社会工作,2007(5):31-33.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大学生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面向社区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