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小辫
“一人身子直,右长两个驼,头上一只眼,孔子家里多。”猜猜它是什么?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书。想想看,还有比书更奇妙的东西吗?它轻巧得你可以随便就提起,却又沉重地记录人类的思想和历史,奇妙得只是用白纸和黑字就可以构建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是这最最平常的书,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远古时期,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人们采用结绳记事法,用绳子打成大大小小和距离不等的结来记录重要事件。这种方法对于我们这些信息发达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无法想象,用绳结怎么来记事呢?这不仅很容易遗漏,而且特别抽象。如果记忆力不好,很快就忘了。所以渐渐地,人们就用画画来代替,然后又由画衍生出了文字。
那么把文字写在哪里又成了一个难题,写在地上或者石头上,都很难带走,所以聪明的古人就想到了轻巧且便于携带的龟壳,这就有了我国的第一种书——龟壳书,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朝后期就出现了,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但是在当时甲骨并不常见,且时间长了容易损坏,怎样才能将文字长久地保留下来呢?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文字铸在青铜器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金文(钟鼎文)。
青铜器可不是人人都能铸造的,除了工匠,谁都无法轻易掌握这门技术活儿,这时候竹简出场了。將竹子做成竹片,然后用麻绳、丝绳等穿起来,再在竹片上面刻上文字,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几乎人人都可以操作。不过,要想随身携带的话,一两卷竹简还不成问题,要是多了的话就有点困难了。这时聪明的古人又有了新方法——帛书,将文字写在轻便的绸子上面,一部书就是一卷绸子。所以你们知道“读书破万卷”,这个“卷”是怎么来的了吧?
竹简和帛书之后就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纸书了,要知道早在公元前12年,纸就出现了。不过当时造出来的纸,质量很差。东汉的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时的书还是用手抄的。到了唐朝时期,书改为用雕版印刷术印刷。这时印刷的版是无法活动的,所以写一本书就得雕一次版,很费功夫。宋朝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版可以刻好后再根据书的内容逐字拼凑,就不用每本书都重新刻版了,这大大提高了书的印刷效率,使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印刷术一直被沿用至今,我们现在学习生活中所用的书,也都是由印刷而来的。
书法传统讲共有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种字体,也就是五个大类。你能区分这几类字体吗?一起来测试一下: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文人墨客雅集兰亭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第一帖”。
A.行书 B.草书 C.隶书 D.篆书 E.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