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沈涛
【摘要】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戏曲音乐对二胡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胡艺术只有根植于民族音乐这块肥沃的土壤,与戏曲音乐相结合,才能求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就各地方戏曲音乐与二胡作品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深的认识,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二胡;戏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081-02
【本文著录格式】王玥,沈涛.浅析戏曲音乐对二胡艺术的影响[J].北方音乐,2020,04(07):81-82.
一、戏曲音乐与二胡艺术的内在联系
中国的戏曲作为古老的戏剧之一,从原始歌舞开始,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集众家所长,由诗、乐、舞、以及表演艺术等综合而成,成一家之精华。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不同方言、习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同形式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音乐。中国戏曲又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发展,因此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多样,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地方戏曲大约有三百六十种之多。
在陕西地区,秦腔是最大的古老剧种,是有陕西地区长时间的历史文化而形成。秦腔还被称做“乱弹”,俗称“桄桄子”,称为陕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还有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剧种,如皮影戏、花鼓戏、木偶戏等。
二胡是戏曲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戏曲音乐也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空间,经过上千年的历史,二胡与戏曲两者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但二胡一直以戏曲音乐伴奏伴奏乐器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二胡体系一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脱颖而出,他大胆改革二胡,使二胡从一件戏曲音乐伴奏乐器成为可以上台独奏的乐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我国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刘天华同样明白只有吸收民族音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二胡曲。最为出名的二胡十大名曲就取材于中国的国粹京剧,当中的曲牌就被刘天华借鉴而来创作出了经典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是二胡创作的高峰期,涌现出了大量经典的二胡曲。如《汉宫秋月》,《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等。大部分取材戏曲音乐,这些作品以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技法,使得二胡艺术更上一层楼,改革开放以来,二胡曲《长城随想》《宝玉哭灵》等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乐曲更加借鉴吸收了戏曲音乐当中的精华,不光采用戏曲音乐的曲牌和唱腔,还运用了托腔、垛句等手法,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更加在旋律上运用了散板和润腔的戏曲方式。不同地区的戏曲通过声腔的不同展现自己地方特色的戏曲,戏曲的声腔对二胡艺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二胡演奏家们认识到声腔对二胡艺术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对此非常看重。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她在二胡演奏中吸收各地的民间戏曲音乐,如京剧,越剧,江南丝竹等取其精华,丰富了二胡艺术的形式。她提出“二胡声腔化演奏”的理论,所谓“二胡声腔化演奏”宽泛着说就是将中国戏曲唱腔艺术的一些技巧和特征应用于二胡演奏中。
二、我国地方戏曲对二胡作品的影响
由于我国众多的地方戏曲音乐为二胡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展的广阔的天地,使得各个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二胡音乐体裁,从而提高了二胡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使得二胡的表演形式异彩纷呈。本文通过对陕西地区,河南地区,江南地区等地来论述地方戏曲音乐对二胡艺术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的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个地区的不同的地形,气候,人文,风俗等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影響。各种各样的戏曲体裁,为当地的二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陕西地区地处我国的黄河中游,地形较陡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养成了当地热情豪放的陕西汉子的形象,使得他们创作的二胡作品具有激扬、质朴、激情慷慨的音乐风格。陕西的大部分二胡作品吸收了陕西地区戏曲音乐的精髓,将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改编发展成二胡曲。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陕西二胡艺术的特征和演奏风格。
陕西地区二胡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秦腔随想曲》,这首作品是以陕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秦腔的曲牌为音乐素材,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使得该曲被美誉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作品。引子部分就直接选自秦腔的“滚白”(苦音),旋律起伏大,让人感觉有先声夺人之感。第一乐段更是旋律中蕴含着浓郁的戏曲音乐唱腔的韵味,乐曲当中常常使用滑音,显得格外的悲凉哀怨,具有浓厚的戏曲风格,使这部作品成为二胡作品中的代表作品,带动了秦派音乐的发展和壮大,形成具有地方独特的演奏风格。
河南地区属于我国平原地区,河南人具有豪爽粗犷的性格,在二胡艺术也有所体现他们的性格,他们在二胡演奏时,更加注重运弓时的功力。由于当地的唢呐和坠琴独树一帜,在二胡的演奏技巧上,就会借鉴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从而使二胡艺术更加成熟。河南是我国文明艺术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孕育了具有深厚韵味的河南传统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戏曲。
河南的戏曲的比如说代表河南的地方特色的《河南小曲》,这首乐曲运用了大量的坠胡的演奏技巧,不管第一乐段情绪喜悦,表现了河南地方诙谐幽默的情感和地方风格,还是第二乐段舒展如歌,体现了河南人们自豪的情感,都在乐曲当中感受到河南风格,作品中还融入了豫剧的唱腔特征。《豫北叙事曲》也是代表河南地区风格的一首经典的作品,这部作品是由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一首二胡曲。乐曲第一乐段就直接按照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改编的主题进行演奏,第二段时又运用了豫剧常用的倚音,充满者诙谐的感觉,第三乐段时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快时慢,旋律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从而使得这部作品被称作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江南地区处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由于当地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由于江南地区连绵不断的细雨,音乐也是如此,似断非断,让人心情心旷神怡,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江南地区的大部分曲子是以当地出名的江南丝竹为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发展,二胡演奏中如墊指滑音、小打音,带弓、浪弓等很多技巧都是由江南丝竹乐借鉴而来。
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中吸收了很多昆曲中的风格元素,二胡的创始人华彦钧就出自江南地区。《二泉映月》是他著名的二胡曲,吸取了戏曲音乐的精华之所在,也应该说戏曲艺术提高了的二胡艺术的水准,中国戏曲音乐那种绝妙的韵味是西方音乐所没有的,也有一些西洋音乐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
三、结语
由于二胡是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二胡的发展的过程中总是离不开戏曲音乐,在二胡艺术发展过程中,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地方戏曲音乐,因此二胡艺术发展得越来越好。各个地区的戏曲音乐是二胡艺术发展的基础,魅力非语言所能表述,二胡独特的韵味板式、结构乃至音律的运用,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文化。
二胡汲取了各个地区的戏曲音乐,不管是曲牌还是演奏技巧,都使得二胡艺术更上一层楼。通过各个地区戏曲音乐与二胡艺术的关系,明白了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二胡艺术乃至中国民族的文化艺术,才能在世界上展现中国特有的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通过了解戏曲音乐对二胡艺术的影响时,明白了创作出好的作品好的文化,一定是在继承上创新,在传承上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艺洁.陕西地域戏曲音乐对建国后二胡艺术的影响[J].音乐天地2011(2):54-57.
[2]杨奕坤.浅谈河南戏曲音乐对二胡艺术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7(9):18-19.
[3]段晋中.对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6(7):75.
[4]温剑兵.论戏曲伴奏中二胡演奏的情感魅力[J].大众文艺,2014(2):154.
[5]李小波.浅谈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情感魅力[J].知音励志,2017(2):226.
[6]郭泽勇.论二胡在戏曲演奏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