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经此一役,我们发现全球供应链与市场的整合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高。美国外科口罩与呼吸机的缺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兴国家作为供应商与市场都至关重要,如果这些地方发生震荡,一定会削弱整个世界经济;同样,如果先发国家不能提供足够的订单,那么新兴国家也一定会开工不足。
全球供应链经过这么多年已经打造得十分成熟,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出现自然经济的可能性,也就是回归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转变与全球化刚好相反。这种情况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接下来六个月可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如果各国政府能够在未来六个月或者一年內控制或克服当前危机,那么即使有一些支撑全球化的基础因素发生了修正,世界也可能重返全球化之路。然而,即使重返全球化,资本生产机器固有的内在矛盾也不会有解决的可能性,并且,很多人寄予厚望的智能技术也将无法解决这样的矛盾。内在矛盾突出体现在两大悖论上。
第一个悖论是生产力悖论。生产力的基本定义是用更少的人来完成更多更好的工作。因此,所有机构的目的都是不断提高效率,例如泰勒制就是一个效率机制的典型。但效率的极限在哪里呢?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只有少数人在一个地方通过高效的工作获得很好的回报,而相当多的人会被效率列车完全甩掉?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被甩掉的人,每一位都是活生生的个人,他们最后还是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如果总有不能实现效率的人,拿他们该怎么办?这些人要去到哪儿?被这个过程排除在正式工作之外的人,不得不寻求各种生存方式,无论是参与非正规经济还是非法经济,或者是不得不自己来做那些本来可以付钱让别人干的事情。传统上,经济通过将无价格的工作转化为有价值的因此可测量的工作而增长。但是,生产率的提高有效地减少了工作量,尽管经济保持增长,所以定价工作最终会破坏工作。
说到智能技术,如果我们考虑到自动化与机器人,生产力的提高更是工作的大杀器。我们已经看到自动化逐渐导致蓝领岗位的消失,如果服务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大行其道的话,低价值的服务工作也会消失。那么这就会导致另外一个悖论:财富的悖论。因为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不断地促进消费,每个人的消费变成生产机器的润滑油,如果不消费,机器就将停摆。我们常常在一个产品还没有到它的生命周期完结的时候就把它扔掉,形成了一个随用随弃的社会。
但这样的消费机器如果不停运转,就会造成一个很大的悖论:根据全球的观察来看,一个地方通过这种不断地运转使得财富增加之后,该地的出生率就会下降。而出生率下降对消费机器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代表着未来潜在的顾客在减少。因此,富国一定会帮助穷国来进入消费机器。比如中国也是这样进入全球化进程的。西方发现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不卖给中国东西简直太亏了,一定要让它买东西,让它能够尽快进入到整个全球化的消费大机器当中,然而,穷国进入消费机器与效率困境一样,也有极限。
此外,我们也可以得知,为什么所有的商家都那么看重年轻人?因为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就会减少参与维持经济的消费的资源,所以消费主义是天生歧视老年人的。可是放眼全球,有相当多的国家已然进入了老龄社会。还有,虽然经济增长取决于更多的人想要更多的东西,但越来越多的人最想要的东西是集体性的,例如清洁的空气、安全的环境,这些都不能由个人以任何价格买到。而因为没有具体客户,组织也不能生产它们。这些内在矛盾都将导致旧有的全球化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