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珂 宁静
“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更是区域产品特征和信誉的典型标志。为了保护“地理标志”在全国的良好运行,本刊推出“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以不断加深人们对“地理标志”的认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一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特别是在深秋,秦岭上的树叶五彩缤纷,黄的雀跃、红的明艳,仿佛画境。然而,也正因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多年缺乏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让商洛一度成为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何在既保持绿水青山的情况下又能够获得金山银山?商洛市愈发鲜明的“地理标志促经济”路线让二者关系从相互矛盾转变为了相互促进。
寄托家乡味道的云盖寺挂面、实现野生变家种的商洛丹参、渐成产业规模的柞水木耳等地理标志产品,在当地人的悉心培育下,持续为经济发展产出绿色动能,趟出一条秦岭山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新路子。
形成扶贫产业
镇安县云盖寺古镇是秦楚古道的一部分,那时,该古镇繁华堪比“小上海”。褪去喧嚣,云盖寺古镇作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也深显古朴自然。古镇内,一些铺子门口挂着一帘帘挂面,阳光照在上面,把古镇衬得愈发明亮。
56岁的马照友就是古镇上云盖寺挂面的制作者之一,几年前,因妻子生病、孩子上学等原因,他家被列入了贫困户行列。在当地扶贫政策以及他祖传的云盖寺挂面手艺的帮助下,他家成功脱贫。
“只要天气好,一天我可以卖50来斤面。”马照友的语气中充满对自家手艺的自豪。云盖寺挂面制作程序复杂,晚上和的面需要凌晨3点起来“上筷子”,再经过多道工序,等到第二天上午9点阳光充足时,再拿出来晾晒。“他家做云盖寺挂面有些年头了,以前我父亲就在他父亲那买面。”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语气里满怀对家乡产品的喜爱。
色泽洁白、细长匀称、茎直中空、口感绵滑的特点,让云盖寺挂面久负盛名。2017年,云盖寺挂面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镇安县山区众多,因为居住山区交通不便而致贫的人不在少数。近几年,当地政府组织山上居民向山下搬迁,改善了当地医疗服务、孩子上学等问题。然而,山下居民的就业,成为了他们新的难题。
“云盖寺挂面是手工挂面,制作时需要的人手较多。我们的工厂就在贫困户安置房旁边,是当地政府帮忙兴建的,主要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秦绿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秦绿公司)董事长余之超介绍,公司先从当地找到熟悉云盖寺挂面工艺的手艺人,再通过“一老带一新”的方式,吸收当地贫困户进入工厂工作。
“我们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特意从山上搬下来的,在公司跟着师傅学会了云盖寺挂面的制作技艺,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心里很踏实。”秦绿公司现场,一位工人在结束一轮挂面制作工序后告诉记者。
午后,三要镇永坪村迎来一场农忙。田里并不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地里的作物有些衰败,小紫花所剩无几,但这正是商洛丹参丰收的时候。村民李爱云把自己的孙子阳阳带到了丹参种植田,她在地里挖掘丹参,孙子在一旁玩耍。“平时孙子在县里上学,周末才回村子。正好赶上村主任召集大家挖丹参,我就带着他过来了。”李爱云说。很多村民的情况与李爱云相似,村里一号召就赶了过来,田间地头十分热闹。
“今年雨水多,因为土壤太黏,本应该在10月下旬收割的丹参到现在也没有采挖。今天是人工挖掘看看土壤的干湿度,要是土壤达到要求,就可以机器采挖了。”村主任杨乐告诉记者,该村属于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陕西天士力)的丹参基地之一。今年种植的丹参覆盖200多亩土地,等有了收成后,会给大家分红。陕西天士力技术员赵建平介绍,栽种之前,公司就与村子签订协议,保证最低12元1公斤的收购价格。同时他们会对村民种植丹参提供技术指导,只要按照规定的方法种,就不愁没收成。
商洛丹参已经成为当地的扶贫特色产业。目前,陕西天士力在商洛6县1区建立丹参基地3050亩。“公司将基地发展与各区域的扶贫政策有机结合,形成了以种植丹参致富的‘造血式脱贫。”陕西天士力质量总监杨文怡表示。
柞水县则运用“两借两还”的模式,村集体免费为农户提供木耳菌袋或木耳大棚,每季农户将采摘的木耳上交村集体统一销售,村集体将销售资金扣除借贷成本后返还贫困户,村民再不会因为没有种植本金而犯愁了。
“目前,木耳产业示范基地已遍布全县8镇1办14个村。县里正在建设年产2000万袋的木耳菌包厂。如果全部投产后,将扩大到全县70%以上的村,带动5000户以上的贫困户利用1万亩土地栽植1亿棒木耳,年平均销售收入将达3亿元,利润3000万元。”柞水县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协会发起人李源对未来的柞水木耳扶贫产业发展十分憧憬。
提升产品质量
在地标经济开展得红红火火的今天,保证地标产品品质、打造地标品牌是商洛各地的主要探索方向。
在镇安县有一句话“吃挂面不调盐,有盐在先。”说的是挂面本身含有盐分。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需求,更多人倾向于吃少盐的食品。秦绿公司制作出小麦胚芽挂面,可以减少挂面含盐量,口感也更佳。“老手艺人对制作云盖寺挂面有自己的见解,这也是公司不断进行工艺提升的关键。”余之超告诉记者,公司还就室内制作挂面的环境进行了改进,提高挂面产量,并探索长寿挂面等多个挂面新品,提升产品吸引力。
“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提升产品质量,打出云盖寺挂面的品牌,从而进一步带动推动产业发展。让当地老百姓可以依靠地标产业致富。”镇安县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天士力控股集团(下称天士力)靠研制成功复方丹参滴丸起家,并以此布局百余件專利。近年来,该集团每年以超30亿元的业绩成为国内中成药单品销量最大的品牌。这一中成药的源头就来自陕西商洛。
“公司扎根商洛20年,依托秦巴山脉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优势,与广大药农一起打造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杨文怡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针对丹参设计了丹参饮片等多种产品,同时进一步对优化丹参古法炮制技术、智能化烘干设备的建设和使用、多功能中药切药机等进行研发并获得专利。商洛丹参已经成为天士力丹参原料供给主要组成部分。
柞水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野生木耳生长。据考证,三国时,秦岭一带柞木遮天蔽日,秋风乍起,柞木叶飘落,浩浩江河之上,只见柞叶奔涌,不见江水流淌。柞水因柞木多而得名,又因柞木喜生木耳、盛产木耳而名盛。近年来,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柞水广大农民自觉停止了砍伐森林,用农作物秸秆、枯草和树枝等有机质制作的培养棒取代了天然的柞木,让木耳生产更有效率。地栽木耳每亩产值可达6万元,实现利润6000元,效益可观。
柞水县对柞水木耳这一地标产业建设有着明晰的规划。“柞水县制定了柞水木耳发展‘1153工程,即年产1亿袋木耳菌包;种植一万亩地栽木耳;实现年产5000吨木耳;实现产值3000万元。从木耳产业入手,推动木耳种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让木耳成为柞水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李源告诉记者。
为保证柞水木耳的科学化生产,柞水县成立了李玉院士工作站,并与吉林农业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前一段时间,李玉院士工作站团队来我们这儿就木耳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指导,他们为我们推荐的木耳菌种很适合在柞水种植。”在工作站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柞水县还将柞水木耳与特色旅游相结合,打造总占地面积约175亩的“柞水木耳小镇”,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农民生活与旅游相结合,游人在小镇里不仅能近距离参观木耳种植、采摘,还能进入当地的木耳博物馆了解更多菌类知识,成为打造当地地标文化的新途径。
在销售层面,陕西供销柞水木耳综合服务中心与柞水秦岭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实现柞水木耳的网络化运营。在西安的野森林超市,顾客可以买到超市所属集团公司在柞水县种植的柞水木耳,通过公司直营的方式为产品品质提供保障。
维护合法权益
地理标志的意义不仅在于家乡特色产品的推广,更在于对只属于一定区域可以生产产品的保护。
“我们要求地标使用者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或种植规范,并且统一包装,规范名称、符号、标识等,使消费者形成‘地标产品意味着高品质、有特色的认知。同时,建立区域联动、部门协作的执法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已获保护的地标产品的示范引导,进一步完善地标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严查侵犯地标专用权案件,切实保护地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商洛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江长海表示。
多年发展中,地标的使用为更多相关人士所重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云盖寺挂面的传统制作技艺和发展镇安县的特色产业,镇安县于2015年制定并发布了镇安县地方标准《云盖寺手工空心挂面技术规范》作为云盖寺挂面的执行标准。目前,云盖寺挂面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镇安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的云盖寺挂面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报告》中划定的云盖寺镇、月河镇、木王镇、回龙镇、庙沟镇、永乐街道办共6个镇办。
同时,镇安县政府牵头成立了挂面协会,组织引导从事挂面制作的手工艺人发扬传承和发展好手工空心挂面的技艺。镇安县就业局组织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挂面经营户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经营户挂面制作水平,并由县政府牵头,县人社局、就业局、市场监管局等组织协办了镇安县首届传统手工挂面技能大赛,邀请市县领导及手工挂面制作老艺人现场指导,学习交流,推动这一传统手工工艺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的源头品质保障十分重要,我们要持续重视商洛丹参地理标志保护,为集团的产品把好第一道关。”陕西天士力副总经理李双奚表示。
“‘柞水木耳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假冒的企业一下子就少了。”李源告诉记者,以前,柞水木耳小有名气,很多不是柞水县的企业也在自己生产的木耳包装上写上柞水木耳。这些木耳质量难以保证,对柞水木耳的声誉造成了影响。在2012年柞水木耳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
地标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伴著商洛人对地标培育与保护的热忱,商洛的地标产业正像冉冉升起的太阳,充满生机、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