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十个可能 影响深远的改变

2020-06-01 07:18韩梦霖
党员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邻里关系餐桌上回家

韩梦霖

改变一

出门回家后终于记得洗手

出门回家后要洗手,这个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教育的习惯,在我们成年之后很多人仿佛已经忘记。但在这次疫情中,伴随专家的告诫和提醒,回家先洗手,终于成为我们生活中恪守的习惯。也许疫情过后,回家后赶快去洗手,一定会成为很多人一个下意识的行为。

改变二

更多人接受餐桌上“多摆一双筷子”

共吃一盘菜,这或许是生活中最毫不起眼的日常。但疫情让我们警醒,这样的零距离接触,可能带来传染性疾病的聚集性传播。对于传统上倾向于合餐的国人而言,分餐不习惯、显生分、太麻烦,配备公筷公勺或许相对更简单易行。相信疫情过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少聚餐的餐桌上都会多摆一双筷子。

改变三

无接触支付将更加普及和流行

疫情发生以来,网络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急寻某某车次、航班、出租车患者同行人员……”这样的信息。如果没有移动支付,疫情防控下的信息追溯将会更加困难。相信疫情过后,更加安全、可溯源的无接触支付方式将更加普及和流行。

改变四

意识到在公共场所保持距离的重要性

疫情过后,相信有更多人会意识到在公共场所主动与他人保持距离的重要性。这个距离,不仅是文明的距离,更是安全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不是疏远和冷漠,它体现的是一种尊重、一种分寸、一种友好,是一种对自己也对他人负责的行动自觉。

改变五

储蓄观念或将再被重视

在意外來临的时候,手头有点存款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在这个提倡提前消费的年代,这次疫情对借贷型消费也是一次警示,未来的生活里别透支、别“月光”,钱一定要攒一点,养成储蓄的好习惯。遇到危难才明白,存款标志着一个人抗风险的能力。

改变六

新式的守望相助有望重塑邻里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邻里关系被重塑,而我们也重新认识了“邻居”。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栋楼或一个小区,一般都会建个“邻里群”,拼单购买消毒液,一起团购蔬菜日用品等等。这种新式的守望相助,或许可以在疫情结束后持续下去。

改变七

线上生活方式将继续深化

因为网络的便捷,使我们每个生活在家中的人,隔离但却并未与世隔绝。线上买菜、线上办公、线上教学、在线门诊、在线车保……各种线上生活的场景和方式,经过此次疫情被推广开来。这样的生活方式未必会成为主流,但一定会继续深化。

改变八

个体公共责任意识有望得到强化

作为一名社会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尊重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利益,每个人需要的只是基本的责任感。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社会文明底色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们公德意识的一次唤醒,通过这次大考,也让每个人意识到公共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下一次,当你想打喷嚏的时候,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抬起手肘挡住鼻和嘴。

改变九

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

疫情过后,很多人意识到,规律作息、膳食平衡、营养全面、戒烟限酒、加强运动……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当下一个秋冬季节来临时,相信将有更多的中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戴上口罩。

改变十

餐桌上再也不能乱吃东西了

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革除一些餐桌上的陋习,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所以,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摆上餐桌,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个体的自觉将形成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前进的动力。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网)

猜你喜欢
邻里关系餐桌上回家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餐桌上的宇宙
餐桌上的爱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餐桌上的忧与愁
温州卷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基于邻里关系传播与模式合并的谱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