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龙 斌
(陕西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其目的是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也是难点。从某种程度上讲,乡村振兴能否成功取决于农村产业是否能得以发展与兴旺,产业不兴,农村发展就缺乏经济基础与根本动力。然而,由于相对于城市地区,受生产要素流动性影响,农村产业发展向来是一个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有新的认识与思路。对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1]这一段话高度概括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实现路线和目标要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明确了方向。基于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兴旺的要义入手、探讨评价标准与实施路径。
1.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
农村产业兴旺不是孤立的,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现的,它与战略中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四个系统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图1所示[2]。显然,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核心位置,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与经济保障。产业发展带来农民收入增加,使农民生活富裕成为可能,产业兴旺为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奠定了经济基础。而生活富裕又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生态宜居进一步推动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乡风文明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它有利于推动产业(企业)提升管理效率。治理有效则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受益于此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提高。
图1 乡村振兴战略中五个子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兴旺的要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彻底解决了解放后部分农村地区吃不饱饭的问题,而且总体上目前农业生产力处于历史上最高水平。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各种原因,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发展综合水平还不够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仅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一种出路,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更谈不上产业兴旺,而且在这些地区的农村收入中农业加工与相关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很小,产业融合、产业延伸无从谈起。究其原因在于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产业发展的动能严重不足。譬如,农业生产设施比较落后、农业技术相对传统、农村产业发展体制僵化保守、农产品流通困难附加值低等。因此,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必须打破制约因素,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相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党中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中,用“产业兴旺”取代了“生产发展”,过去强调增产增收,现在强调提质增效,过去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强调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3]。显然,乡村振兴必须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必须用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改造传统农村产业,其要义是农村产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农村经济发展安装新引擎、切换新动力,其目标是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3.农村产业兴旺的具体表现
(1)农业基础设施由落后转向先进。彻底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完善农业产品流通条件,建设农业加工园区,从硬件上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2)产业经营主体由个体转向组织。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组织引领农业发展,取代传统的农业经营以家庭个体为主分散经营的状态,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4]。
(3)农业生产技术由传统转向现代。通过研究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农业技术升级换代。
(4)农村产业结构由单一转向融合。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以农业为核心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农业生产产量规模、产品质量、生产效益、产出效率均得到质的飞跃,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最终表现为农业高效发展、农业高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开放发展、农业集约发展,这六大特征既是农村产业兴旺实现的总目标,也是最终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图2示意了产业兴旺的实现逻辑。
图2 产业兴旺的实现逻辑
1.农业高效发展
人均耕地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长期以来传统生产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高一直是困扰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村产业发展必须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将农业高效发展作为衡量产业兴旺的重要指标。农业高效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林牧渔业总生产能力以及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等大幅提升;二是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增加,特色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升,特色经济林规模扩大等;三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如高标准农田规模扩大,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等。
2.农业高质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业生产领域,我国农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农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深化。农业高质发展可以推动产业兴旺,农业产业兴旺必须依赖农业高质发展[5]。农业高质发展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升。二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方面,如创建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基地和知名农业企业等。
3.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程度低、层次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产业兴旺提供新的动力支撑[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产业集群,出现一定数量的农业产业园区、农村产业融合集群地等;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定规模,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提升;三是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如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田园生态游、民俗村寨游等乡村旅游消费(产值)大幅提升,此外,还包括通过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大幅提升。
4.农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要条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药化肥使用的明显减少,可表现为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大幅提升以及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规模明显扩大等;二是大量利用农业废弃物等资源,例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均得到大幅提升;三是生态保护效果明显,如湿地保护率、农村绿化率、水源优质率大幅提升。
5.农业开放发展
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突破,开放型农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开放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获取全球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准。农业开放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出口额大幅提升,出现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出口产业聚集区、出口农产品示范企业等。
6.农业集约发展
农业集约发展就是在土地自愿流转的基础上建立起专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进行农业生产,其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农业集约发展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业经营的组织化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农民合作社等数量大幅增加。二是农业集约发展带来产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明显提升[6]。
综上,可将以上六大评价标准根据其不同类别和构成要素,进一步分级细化构建出农村产业兴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农村产业兴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1.大力改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和决策成本在内的总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总量仍然不足,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一直偏低[7]。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一些落后地区还需看天吃饭,耕地中中低产田占比大,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低,农业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前提。一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应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兴建、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二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应统一规划,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采取综合措施,破解制约产量的土壤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三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应把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增长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设施种养业等,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四是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应促进传统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推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鼓励供销、邮政和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经营布局,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流通重要节点城市和城市消费终端,率先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2.积极培育多种农村产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融合的“火车头”和“推进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可有效缓解农业“小规模与大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难对接的矛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加速构建,推动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多种农村产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已建立家庭农场超过97万家,农民合作社140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2万家[8]。但对比农业发达国家,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部分地区数量不足,产业带动效应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因此,积极培育新型农村产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产业兴旺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础主体。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积极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指导其规范发展,发挥其基础作用、纽带作用。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等示范主体。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农业企业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培育供销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服务主体。供销合作社主要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经营性服务,行业协会主要提供农产品标准的制定、信用评估、质量检测等公益性服务。
3.注重农业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的农业科技水平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农业的竞争力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现代农业影响巨大的前沿技术的成熟,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动农业及相关产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9]。一是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尽快打破影响农业科技发展的各种界限,积极建立由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组成的统一协调机构,构建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不同区域之间联合协作的综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农业科技力量,形成农业科技协同发展、互动发展的合作机制,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现实技术需求,以增产增效、提升品质、绿色发展为重点,破解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和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通过园区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有机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园区内企业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新技术应用与示范,提升园区的科技辐射能力。三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深入实施精准农业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气象、农业遥感技术等应用示范,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智慧升级。
4.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对农村三次产业间结构比例进行调整优化,通过植入新兴要素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合理的过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对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应通过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大力培育“名优特稀新”经济作物,推进“一高三新”(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业发展等,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林牧渔循环发展。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延伸农业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加工做文章,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融合,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康养产业等新兴业态。四稳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应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完善电子商务生态链条,发展互联网“新零售”等多种业态,通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店、示范区,建设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前提与关键,实现产业兴旺必须从它的要义入手,抓住产业振兴的本质,就能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与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有很大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兴旺的要义是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它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先进化、产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四个维度,用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为农村产业发展引入新的动力。其衡量标准既要体现农村产业“量”的扩大,更要体现“质”的提升,既要强调经济效益,也要强调社会责任。只有认识产业兴旺的上述要义与评价标准,按照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培育产业经营主体,注重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等路径推进实施,才能确保这一国家重大任务的如期保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