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防雷检测探析

2020-06-01 08:34麦金婵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5期
关键词:布线智能建筑电位

何 亮 麦金婵 庞 军

(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随着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在进行建筑项目的建设期间,广泛应用到各类的电子设备与装置,它们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随着智能化建筑规模与高度的不断增加,做好建筑防雷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针对广东地区特有的雷雨气候条件加强防雷方面的设计,并切实做好防雷装置的全面检测,有效消除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的要点分析

对于广东地区而言,在夏秋季节由于受到印度洋西南风向的影响,使得夏秋时节的雷雨天气频发,同时伴随着大量的降雨现象(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左右),这就对当地的防雷设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进行智能建筑的施工建设期间,综合应用到楼宇自动化技术、通讯自动化技术等,并且采用综合布线的方式,使得建筑防雷难度大大增加。另外,由于智能化建筑建设期间需要对内部不同种类的电路、设备进行综合设计,因而线路的密度大、组织相对复杂。一旦受到雷电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就容易发生运行紊乱或设备受损的问题[1]。这样一来,将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改善智能建筑的防雷效果,就要切实做好做防雷设计工作。

1.1 加强内、外部防雷组合设计

以往在开展防雷设计工作时,主要采用外部防雷措施,比如通过在建筑外部安装避雷针、避雷网,并通过引下线、均压环等装置,提高建筑的防雷效果。同时,设计期间通过将建筑的钢筋、窗框等相关金属构件进行连接,可以形成法拉第笼,以此改善建筑的防雷效果。但是,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在开展防雷设计时不仅要对外部防雷措施进行合理的优化,同时还要加强内外部防雷组合设计的水平。比如,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屏蔽、等电位连接等措施,并采用综合布线、接地等相关措施,提高建筑的内外部防雷效果。

1.2 做好电力系统的防雷设计

建筑项目施工期间,需要在建筑内部进行电力与综合布线系统的集成。如果设计环节出现问题,不仅将导致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并且使得建筑使用过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而,要提高智能建筑电力系统的综合设计质量,提高建筑的防雷效果。一方面,在进行线缆的布设时,应尽可能选择建筑的平面中心区域开展布线工作,与建筑的外立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还要与防雷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m以上,防止与防雷引下线出现长距离的平行现象。另一方面,如果线路的性质不同,要确保线路间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线路之间可能发生的干扰问题。此外,为避免雷电波沿着线缆侵入到建筑内部,设计期间要对室外引入的线缆进行埋地敷设,同时还要将避雷器进行接地处理,将建筑接地网和末端金属外护套进行有效的连接[2]。其中,图1为防雷连接设计示意图。

1.3 注重避雷针带网设计

图1 防雷连接设计

广东地处华南地区,夏季雷雨天气较多,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类物质,再加之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年均风速要比内陆高。因此,在进行避雷针带网的设计时,要考虑到防腐蚀、抗风力等方面的要求,适当增加避雷针带网的尺寸与厚度。

2 智能建筑物防雷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2.1 接闪器检测要点

当前,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进行高层智能建筑的防雷工作时,应根据建筑的实际需要安装相应数量的接闪器,并借助避雷针、混合接闪器等避雷设备,使之在屋面形成一个防雷网络,进而改善智能建筑的整体防雷效果。一般来说,智能建筑在其屋面经常设置一些金属物,通过将这些金属物与避雷网进行电气联结,可以提高建筑的防雷效果。当前,主要采用钢筋绑扎的方式进行联结。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期间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执行。在一些工程中,使用100mm×100mm的钢筋绑扎网格现浇板进行处理,但是这一处理方式已经明显超过了规范标准的范围。因而,施工期间要对屋面结构的特点与形式做出分析,并沿着建筑的四周区域进行避雷带的敷设。对于建筑的重要部位,应按要求做好避雷短针的安装。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便没有避雷网格的设置,也不会影响到建筑的防雷效果。另外,有的建筑屋面存在着突出暖气管道,此类管道属于金属材质,为提高避雷效果,应将管道与防雷装置进行有效的连接,确保防雷功能得以实现[3]。

2.2 引下线检测要点

建筑整体防雷效果,与引下线的合理设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因而,在开展防雷体系检测与分析工作时,要加强对引下线的检测。一方面,大部分智能建筑主要借助内柱筋开展引下线的设计,连接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焊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焊接质量,要聘请专业焊接人员进行焊接操作,并且要做好焊接质量的检测。另一方面,还要在气压焊部位使用10mm以上的镀锌圆钢进行跨接焊处理。同时,建筑中每层都要使用绑扎圈焊接,使之成为一个闭合环。此外,要做好智能建筑的电气联结。通过将引下线和均压环、楼层金属等进行联结,以此提高建筑的整体防雷效果。

2.3 均压环检测要点

我国颁布实施的防雷设计规范中明确要求,需要从建筑的45m处开始进行均压环的设置。但由于智能建筑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因而实际工作中在建筑的30m位置处就已经着手进行均压环的设置。通常情况下,主要以建筑圈梁钢筋结构当作均压环。从建筑的30m位置处开始,需要设置镀锌扁钢均压环,均压环的间隔要控制在6m左右,规格宜选为40×4mm。具体设置期间,要对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进行预留。此外,均压环设置过程中,还要与建筑外墙边缘的引下线做好电气联结。

2.4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

与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智能建筑的布线系统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因而,在开展综合布线系统检测工作时,要保证全部的导线都应敷设于屏蔽金属桥架的内部,也可以将其敷设在屏蔽金属管内。此外,还要做好配电柜与金属桥架之间的电气联结工作。在穿线部位,需要对屏蔽金属管进行就近接地。另外,在开展各类信号线的敷设时,应根据信号线的种类选用合理的桥架。这样一来,才能有效降低不同信号线路之间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2.5 等电位联结检测要点

首先,借助于等电位联结的方式,能够减少同一区域内存在的电压降问题,进而保证这一范围内的电位保持相等,防止该区域内的相关电子装置与设备受到损坏。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宜采用40×4mm的镀锌扁钢作为等电位联结工作的材料。等电位联结期间,不仅需要在建筑项目的电缆、金属管道位置进行电位联结点的设置,同时还要在引入线等相关进出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其次,对于建筑内部不带电的金属构件,可以采取就近与防雷系统联结的方式进行防雷处理。比如建筑内部的一些金属管道、构件以及电源、金属外壳等等,均可采用这一方式进行处理。此外,在开展等电位联结检测过程中,要对电位联结预留端子的合理设置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其长度、厚度以及位置、搭接长度等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好处置工作。

2.6 基础地网检测要点

通过做好基础地网的检测,可以有效避免雷电对建筑内部设备与人员造成的影响。智能建筑主要采用联合接地系统进行联结,建筑的内外部防雷系统使用相同的接地系统。对于联合接地电阻而言,它的阻值一般不会超过1Ω。具体检测期间,要做好接地极的处理,基础主筋应当和引下线进行有效的搭接。

3 做好智能建筑防雷检测的保障措施

①在开展防雷检测工作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制定可行、详细的书面检测计划。同时,还要及时向施工方做出通知,对于原始资料要进行详细的记录。②参与防雷检测的技术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检测经验,在开展检测活动时要严格依照行业规范以及防雷标准进行检测。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检测资料的真实性。③防雷检测单位在接到防雷检测任务之后,首先要对待检测的智能建筑做出分析,尤其要做好建筑性质、土壤结构以及雷雨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并且要对建筑的规模、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检测方案与流程的制定。同时,还要根据智能建筑的位置、性质等因素,选取配套的检测仪器设备,以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④具体检测工作中,应要求建筑所属单位提供防雷装置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施工资料,并对建筑所处区域的雷击频率做出了解。这样一来,才能明确建筑的防雷类别、区划等要求。⑤检测时应根据设备的测试特点与原理,寻找合理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桩位。需要注意的是,检测过程中要做好连线布置工作,检测期间应严格遵循从外到内的重要原则做好防雷检测。⑥建筑外部防雷装置检测期间,应重点对暴露在环境中的防雷材料及其布置状况做出检查,确保其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要使用到各种类型的防雷检测设备。检测工作结束之后,要以书面通知书的形式将检测结果向建筑负责人进行汇报[4]。

4 结束语

对于雷雨天气频繁出现的华南地区而言,要重点做好智能建筑的防雷检测工作,并确保防雷装置的设计与安装满足使用要求。此外,要加强对防雷装置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确保防雷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高智能建筑的安全状况。

猜你喜欢
布线智能建筑电位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简析线性电路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基于二维自适应hp有限元的自然电位高精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