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行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06:56韩文婧刘苏亭张成功
山东化工 2020年9期
关键词:化工成员校企

王 萌,韩文婧,刘苏亭,张成功

(潍坊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于2009年由潍坊职业学院牵头组建,是山东省首个化工类职教集团,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发布,特别是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工作的开展,为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填报为职教集团提供了可量化的建设指标。集团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主旋律,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搭建成员间合作的立交桥,聚集成员各方优质资源,推动校企、校校联合,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于2016年立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于2019年被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评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1 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实践进展

1.1 优化集团运行机制,加强集团运行能力

集团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集团成立不断优化组织结构,现有成员单位达82家,其中,企业单位51家、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14所,中职院校10所,行业协会2家、科研院所等3家。集团立足山东,辐射环渤海经济圈,成员单位覆盖潍坊、烟台、东营等10个山东省城市和天津、秦皇岛等环渤海城市,集团内规模以上企业数46家,集团内企业职工数8万多人。集团实行理事会制度,设立“理事会-秘书处-工作委员会”三层机构(图1、2),集团执行1+1+X的运行机制,每年召开1次集团工作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和常态化的工作委员会会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协调委员会在集团统筹下下协同开展工作,各工作委员会年度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集团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章程》,形成《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议事制度》《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加盟和退出制度》《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成员资源共享办法》等7个工作制度,合计评选年度优秀成员单位50余家,完善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动力机制、保障体制[1]。

图1 集团三级联系组织模式

图2 集团组织机构

1.2 资源共建共享,多方协同发展

1.2.1 统筹资源共建共享

集团聚力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海洋化工等产业大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接环渤海及周边化工企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定位,形成化工技术类专业群,助力区域内化工行业发展。集团内共建化工类专业课程70门、共享实训基地38个、打造4个特色品牌专业,共享双师型教师团队1个,教师到企业实践400多人月,兼职教师技任课3800多学时,集团承担技能竞赛12项,累计参与学生和职工2000多人,培养企业职工近5万人日,技能鉴定7000余人次。集团整合成员优质教学、培训资源,成员校企单位互相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搭建“教学资源库”,为学校教学、企业培训提供数字化资源,已建成课程20多门,碎片化资源50000多个,活跃用户5000多人,远程培训和教学教育4000余人次,为社会培训、学历提升提供互动平台。

集团成员间充分发挥自身场地、设备、仪器等优势条件,分别在院校和企业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开放共享共用,将技能提升和教学项目结合,将实训实习和生产岗位结合,构建起校企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的实训教学新模式。集团每年共建实训基地30个以上,培养师生和职工年均20000人次以上,海外设立“泰国鲁班工坊”、“乌干达石油学院”等实习实训基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化工生产技能实训基地、鲁班工坊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实训中心等9个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实习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化工虚拟仿真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集团积极探索校企互派的交流和培训机制,注重教师、员工的双向兼职和培养,提升院校教师技能水平,优化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结构,集团企业技术骨干到院校兼职237人次,教师入企实践411人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等集团成员联合组建化工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培训教师和职工2000余人次,服务区域内院校和企业50余家,其中4个培养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集团内12名教师被2019年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9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1.2.2 搭建技能交流平台服务产业发展

图3 技术中心组织结构

集团以技能提升为目的,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通过校校、校企竞争提升师生和职工技能水平。集团成员潍坊职业学院、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化工技师学院、阳信职业中专等学校分别主办和协办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检验和化工设备维修等多个竞赛项目,开展各层各类技能竞赛20余次,搭建技术技能交流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构建起了校企技能交流的平台。集团遴选优质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集团成员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4家合作,共同组建了“环渤海绿色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攻关关键技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成立了荷电膜技术创新、复合材料技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工素养提升等7个工作平台,拥有核心成员30人,目前,中心已服务省内外30多家企业,主持国家863计划等10多项课题,为企业培养职工2000余人,“环渤海绿色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10个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与秦皇岛博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向马来西亚输出建设智能化化工实训项目,输出国际化教学标准5个,多次选派教师赴马来西亚、刚果金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让中国技术名扬海外。

1.3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1.3.1 实施以现代学徒制培训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模式

集团积极推进校企联合育人,搭建平台促进校企成员开展协同育人,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图4),召开4次专题研讨会探讨现代学徒制育人的途径,校企先进代表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探讨现代学徒制运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商讨解决途径和办法,在招生招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双主体育人等方面互相借鉴[2],将东营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和富海集团、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五协同”、“2333”等先进合作经验在集团内进行推广,2019年集团内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班级20余个,培养学生700余名,合计校企联合培养班级50多个,联合培养学生2000多名,为区域内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其中2个合作专业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专业[3]。

图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3.2 多元合作搭建育人平台

集团积极推动高职、本科、中职、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育人过程,共建应用化工类、海洋化工类、轻化工类和分析技术类4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建国邦学院、福瑞达美业商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共建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合作中高职“三二连读”贯通培养班级15个,中高职对口升学900余人,合作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专业3个。集团内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牵头举办校企共创论坛和院校企业行等活动,强化了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成员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新和成班、京博石化班等多个企业冠名的班级与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育人结合,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行业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集团搭建“创客+科技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创新服务平台,采用“创业社团+创业辅导+创业大赛+商业实战”模式,引入“元素E+创客部落”等创业项目,企校共同发力推行企业项目进课堂,引领学生参加双创比赛,指导和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潍坊职业学院和山东福瑞达合作开创性实施以租代购模式,降低院校资金投入,打造成服务、销售、培训、手工制作一体化的化妆品创业空间1个,明月海藻集团牵头举办山东省首届轻创业大赛,集团建成“MAXING时尚日记”、“化妆品创意制作”等1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成立潍坊新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方信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等9个实体化运营的创业公司,涌现孟智东、许雪娇等10多个创业典型。

2 集团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发布,为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方案指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加深合作,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方案的实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职教集团发展的极好机遇。对照《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提出的遴选标准,集团工作还存在不足,一是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集团联系仍相对松散,成员建的合作约束力不强[4];二是互惠共赢的协调机制不还够完善,部分理事单位合作参与度不强,部分成员间校企合作停留在较浅层次;三是集团内涵建设和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在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融合上力度不够,集团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能力整体偏弱,服务产业升级技术能力欠缺;四是对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服务“一带一路”布局项目数量不足,可输出的国际化特色和标准较少,国际合作能力有待加强。

3 集团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化工行业和化工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集团需主动适应新要求和新形势,下一步集团将持续强化平台作用,促进成员单位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集团将在以下方面重点突破。一是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治理结构,坚持以“常务理事会为中心,各分委员会为指导”的集团运行机制,完善和优化理事会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集团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在集团中的主体地位,破解集团共赢共享机制难题[5]。二是改革合作模式,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常务理事长单位轮值、成员单位动态调整”运行机制改革,建立集团内成员多家参与的校企双向融合的培养运行体系和培训基地,优势专业对接优势企业,针对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依托产业学院,促进产学联动发展[6]。三是进一步加强共建共享,构建集团工作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打造集团共同体,利用国家开发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促进集团成员多方参与,利用集团内线上线下资源,为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和学历教育提供平台。积极开展国家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全国石油与化工一带一路联盟,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国家化教学标准。

猜你喜欢
化工成员校企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