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化学分析实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06:56辛银花左常江陈淑敏
山东化工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内容目标

辛银花,左常江,陈淑敏,陈 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化学分析实训》课程是高职化学、化工、环境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将分析化学理论转化为实践以及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化学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对《化学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5]。但因各校的情况不同,人才需求层面的差异,课程的教学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在高职院校《化学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指导过细,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评价方式单一,主观因素较多,影响学生参与实验课的积极性。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逐一进行研究探讨,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并实践。

1 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图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教改体系

根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按照渐进式认知规律设计整合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教学模式;建立教师学生二维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图1)。具体的课程改革思路如下:以化学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指导,设定具体、可量化检验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及具体的实训项目目标; 按渐进式的认知规律,设计整合课程内容;采用自助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实训的参与度。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二维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模式。

2 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

2.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清晰明确可实现的教学目标

《化学分析实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锻炼和养成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目前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是,总体目标基本上清晰、阶段目标也比较清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目标往往过于笼统,导致教师组织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目标不够清晰、准确,教学难点和重点难以把握,成为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例如:“混合碱的分析”项目,原定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2)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其中“练习”、“掌握”等词语均较笼统,教师和学生无法具体检验目标完成情况;研究后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用双指剂法判断并测定混合碱的成分;2)规范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极差小于0.4%;3)查阅混合碱分析的其它方法,并与之对比。

改进后的目标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可检验性强。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有的放矢,同时还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和知识面;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完成项目的具体标准,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可做到有章可循,目标的实现与否也是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及评价学生的依据,学生投入度高,实训效果好。研究表明:明确教学目标,是取得较好实训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目标的正确、科学、恰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关键。

2.2 与岗位职业能力衔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检验岗位是化学化工、环境等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基本操作要扎实过硬;基本分析方法要理解学会;良好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原来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单一,验证性实训项目偏多,缺少或没有综合性实训项目和研究创新性的实训项目,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按渐进式的认知规律,我们将课程内容设计整合为:基本技能操作— 单一项目实训—综合项目实训—研究创新项目实训。首先根据学生情况,设定科学的合理的课时比例安排;根据专业和岗位能力要求选择不同项目。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大赛内容、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创新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中。

图2 教学内容的设计

2.3 采用自助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目前《化学分析实训》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示范操作、学生操作。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承担着保姆的角色,事无巨细,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更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学生仅停留在模仿,验证阶段,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探求创新意识,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达不到实训课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实训的参与度。我们采用自助式教学模式(见图3):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承担辅助、指导的角色。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课堂由学生主讲实验内容,一方面可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表达能力。教师实时作出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强调安全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习惯及创新能力。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探讨,由学生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本人的理解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科学严密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图3 自助式教学模式

2.4 建立二维教学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价学习效果

传统的《化学分析实训》教学的评价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验报告成绩,二是期末考核成绩,有的甚至单纯的以期末成绩为最终的成绩,忽略了实训课的特点,后期尽管增加了过程考核内容,但因没形成量化标准,是过程考核成了教师的印象分,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基于此,我们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细化了过程考核的内容,将成绩分为三部分:实训过程40%,实验报告10%、期末实操考核50%。其中实训过程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考勤、预习报告、实训过程态度、操作规范程度、实验结果、卫生清理等。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穿插阶段考核,采用学生一对一互考的模式,教师总监督,这样更便于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二维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模式。学生在实训过程考核中以考代练,轮转互评,教师监控,更容易发现问题,尤其是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评价更全面、科学、合理。

3 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效果

课改研究成果在我院2016-2018级各专业学生实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训课上表现出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实训成绩较前几届学生明显提高,操作规范性好,结果准确度提高。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7-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二等奖,在2017-2018年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中连续两届获“工业分析与检验”项目一等奖、二等奖。“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取证率达到99.5%。学生在顶岗实习及就业单位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 结语

化学分析方法在分析技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用人单位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分析实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最直接的平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不断走向深入。教学内容在目前主要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定性分析的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同时,对师资,实训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训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学校的实训条件应不断改善,以满足新的实训教学要求,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内容目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