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个体”本身 微信能成为创客的热土吗?

2020-05-30 10:48歪道道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客公众个体

歪道道

微信生态进化论

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说,公众号的第一个版本不是给媒体准备的,定位是要替代短信。而如今微信却成长为国内最为开放、最尊重原创内容的内容创业平台,这多少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不过,时隔七八年,树已成荫的微信内容生态也迎来了挑战。过去几年,公众号的平均打开率缓慢下滑,朋友圈的更新频率也开始走低。这其中有外力因素也有内在原因。

微信崇尚克制,张小龙不仅鼓励我们关闭朋友圈、不给别人看朋友圈,还大力打击诱导式朋友圈、微商朋友圈。甚至小程序都不能直接转发到朋友圈,只可以通过广告投放,可朋友圈的广告门槛太高,又是众所周知。当用户发朋友圈的意愿渐趋降低,这其实更让《微信》丧失了不少流量。

至于公众平台打开率降低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成熟产品发展的必然阶段,而外界之所以借此频频唱衰微信,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兴内容形式重新瓜分流量给媒体所带来的焦虑。

《微信》诞生之初,人人皆是用户,每个人可以随意发布自己喜欢的内容。2012年公众平台上线,原来还依赖门户获取资讯、在微博讨论话题的部分用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涌入平台,微信内容生态的繁荣既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际遇,也让《微信》成为以文章作为核心内容的载体。

用户群体也由此分化,一小部分人逐渐媒体化,以专业内容的持续输出,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而其他大多数的用户则畏于过高的创作门槛,成为被媒体引导的受众群体,这些个体的声量进而也被弱化了。

在这种状态下,更凸显个人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短视频风口飞起,用户注意力很自然地被转移过去。因为大多人通常对鲜活的个体拥有天然的窥探欲,而对于一篇吸引自己的文章,很少有人非要去了解创造这篇文章的人究竟是谁。

不过如今,张小龙表示,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这或许是微信内容生态回归初衷的一个信号。

事实上,从近些年微信的重大变革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方面,自微信小程序诞生、爆款小游戏出现到前不久推出的视频号,微信内容生态已经演变为一张由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支付、搜索与企业微信等工具连接而成的价值网。这些工具能力的提升为数以千计的微信生态内创造者群体,也就是微信创客们提供了越来越低的加入门槛。

另一方面,抛开即时通讯连接人与人的基本工具属性,原本微信整个内容生态其实并没有针对人“为”主体的部分,而视频号的主体大多都指向一个稳定的个体。视频号的推出将为微信带来众多以个人形象面对用户的新创作者。

除了产品功能的改变,对外微信也在通过各种活动鼓励有创作意愿的用户。2019年12月,微信展开了“微信创客自荐计划”,主要是收集和筛选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和表情包的优秀作品,让创造为生态更好地支持创造,让创造体现价值,进而感染和鼓舞更多的未来创作者。

个体从“幕后”走向“台前”

根据微信所做出的变动可以看出,未来一年,回归个体价值将是核心趋势。

如发力短内容的视频号,视频号将继续降低微信内容创作的门槛,引导更多的个体进入。以前,除非是专业的内容创作者,且有足够多的摄入,否则很难持续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如今对于不擅长在电脑后面咬文嚼字却富有表现欲望的人,视频号相比公众号是更轻便、更容易获得传播的方式。

所以说,微信押注短内容,图文和短视频的组合,既有可能抢回用户注意力和时间,又能弥补微信内容生态中“个体”色彩的缺失,丰富创作群体。这是创作者和非创作者的共同机遇。

其实,微信内容的每一次重大变动大多都裹挟着个体的因缘际会。2012年,还在运营自己腾讯微博的沙小皮,年底注册了公众号“视觉志”,抱着顺带运营的心态,发出了第一张图片。同一时间段,机械专业毕业、崇尚着自由职业的林少,从微博转移到微信,创办了“十点读书”。

众多赶上微信内容生态构建浪潮的创作者们从写文章到成名、变现,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而这种改变仍在继续。

2017年初,张小龙选在iPhone诞生十周年的这一天,推出了小程序。小程序开发者徐佳义趁热打铁开发了“小打卡”,他想打造一款不同于市面上公开打卡的产品。通过微信的好友关系,和朋友甚至是线下身边的小伙伴相互陪伴和监督,而不单单是线上的打卡记录。微信内容生态让他看到了小程序背后的想象力。当年8月,小打卡就创造了20万用户量、1.2万日活跃用户量的“奇迹”。

相比从蛰伏到爆发的小程序,2019年,公众号用户活跃度的趋缓,已经引起了媒体人的普遍焦虑。在风控行业工作多年的“90后”小伙,很早之前就申请了一个“半佛仙人”的公众号,可直到2018年底才決定动笔。说实话,公众号这个战场的蛋糕基本被运营多年的头部媒体瓜分,这时候,从0到1难上加难。

不过“深度剖析”的内容模式,让“半佛仙人”在一年内粉丝从零增长到60万。他坚信,微信生态下的,只要文章好,传播起来必然是快的。

这样的个体案例在微信生态中并不少见。从2011年以来,微信平台共有超过2 000万公众号创作者、230万小程序创作者及20万表情包创作者,而“微信创客自荐计划”汇集了其中最优秀的创客,包括跳海大院、什么值得吃、大象公社等公众号,疫况、小打卡等小程序和头脑王者小游戏,以及“是小鸽鸽鸭”“咕咕崽和鸭鸭”等表情包创作者。

这些优秀创客的故事被推向“台前”,塑造出一个个鲜活且真实的个体。

猜你喜欢
创客公众个体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