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顿丘”注释献疑

2020-05-30 01:02卢翮
语文建设·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清丰县故城诗经

卢翮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取该篇。篇中被称为“氓”的男子以贸易为名,与女主人公商议婚事。女子多情,远送该男子涉过淇河,到达“顿丘”这个地方。顿丘位于何处,关系到对诗篇意义的理解。课文注④:“顿丘,在现在河南清丰境内。”这条注释显然是有问题的。

关于“顿丘”,最早的注释出于《毛传》。《毛传》说:“丘一成为顿丘”。孔颖达《正义》引《尔雅》解释说,“顿”乃“敦”的借字。又引孙炎日:“形如覆敦。敦器似盂。”[1]郦道元《水经注·淇水》引《释名》说,“顿丘”是“一顿而成丘,无高下小大之杀也”。[2]綜上可知,“顿丘”的形态是无明显收束的,像一个倒扣着的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则引《尔雅·释丘》的“郭璞注”:“今江东呼地高堆者为敦。”[3]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地貌方面来解释“顿丘”,没有涉及其地理方位。

朱熹《诗集传》说:“顿丘,地名。”[4]朱子最早指出顿丘为地名,而非泛指,这是正确的,但对顿丘具体的地理方位,《诗集传》未作考证。明确指认顿丘位于现在河南清丰县境内者,是清代著名学者马瑞辰。他在《毛诗传笺通释》中指出:“顿丘故城在今直隶大名府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5]此说即课文注④的出处。

《毛诗传笺通释》是清代《诗经》学的经典著作,当代《诗经》注本多引此书,以为论据。课文注释引据此说是可以理解的,且清代大名府清丰县(今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境内的确有一座顿丘故城。此说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无讹误,问题出在古今地理的变迁与地名演变的复杂性上。

历史上的地名演变非常复杂,涉及朝代兴替,建制更迭。研究古代地理还必须注意到山川河流的变化。关于顿丘这一地名,上述因素都有关联,特别是它与淇水的关系。马瑞辰在上引断语中曾经引用《水经注·淇水》的相关内容,说明他也注意到了淇水和顿丘之间的关系。但他没有注意到的是,淇水河道的古今变迁及水系归属的变化,未注意到与之相关的古代建制沿革所造成的地名迁移,没有察觉到清丰县境内的顿丘故城与《氓》这篇诗中的顿丘并非一地的事实。

《氓》这篇诗中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与顿丘的关系乃成为后世讨论顿丘地理方位的基本出发点,后世相关注释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往往忽略了与之相关联的淇水与黄河流向及其变迁的关系。

淇水(今称“淇河”)发源于太行山西麓,现流入卫河,属海河水系,但在汉代及其以前,它是注入黄河的。俗话说,山不转水转,河流改道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古代的黄河不像现在,从郑州向东,经兰考折向东北方向,而是在今郑州市附近折向北面,经现在的河北省南部,向东北流人渤海。据专家研究,淇水的古河道在今河南省鹤壁市的淇门、新镇一带沿大侄山西侧折向东北,其流向大体与现在的卫河河道平行而在其左侧,顿丘在淇水右(东南)岸。[6]淇水既发源于太行山,流向东方,从它与黄河的关系来看,则顿丘位于黄河左岸无疑。

《毛诗传笺通释》所提到的“直隶大名府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的确有一座“顿丘故城”。换句话说,这座顿丘城当时位于黄河右岸。据《汉书·地理志》,东郡(秦置)辖县有顿丘。[7]《汉书·武帝纪》说:“(元光)三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人渤海。”[8]这些告诉我们,战国以后,作为县名的顿丘,在黄河东岸(右岸)。武帝元光三年春,因黄河改道,才又位于黄河西岸(左岸)了。

作为历史地名来说,《诗经》中的“顿丘”与后人所说的“顿丘城”(或称“顿丘县故城”“顿丘故城”)不是一回事。《水经注·淇水》记载:

淇水又东屈而西转,径顿丘北。故阚駰云:“顿丘在淇水南”……《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淇水又北径顿丘县故城西,《古文尚书》以为观地矣。盖太康弟五君之号日五观者也。《竹书纪年》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盖因丘而得名,故日顿丘矣。[9]

依此,我们可以知道,《卫风·氓》中所提到的地名顿丘与春秋时期的顿丘城,皆在淇水之东南岸,城因丘而得名,时在春秋末期(晋定公三十一年当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

《水经注》所记载的与顿丘相邻的“顿丘县故城”,即在淇水之滨,而淇水在西汉以前即注入黄河,则顿丘就不可能位于黄河右岸。所以它和“直隶大名府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的“顿丘故城”并非同一座城,是可以肯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古人另筑新城时,往往沿用旧有地名。这是后世“顿丘”一名多地,造成人们认识混乱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顿丘及春秋时期顿丘城的具体方位,或如史念海先生所推测在河南浚县屯子镇及其稍北的蒋村遗址。也有人说,顿丘当位于浚县西部的火龙岗一带。[10]两说之间小有差别,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无论如何,顿丘不会位于今天的清丰县境内。因为如果它位于古黄河东南岸的今清丰县境内的话,则诗人不会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而是要唱出“送子涉河,至于顿丘”的诗句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以上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考辨了《诗经》中顿丘的方位问题,下面从诗篇内容出发,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从交通状况与古代风俗而言,顿丘亦不当与黄河以东之地域有所关联。清代著名经学家胡承珙在其《诗经》学名著《毛诗后笺》中早已指出了这一问题。他说:

考春秋时,淇水入河当在黎阳以西。其黎阳以东之淇水,乃魏武帝于水口下大木枋以堰,遏而东入白沟以通漕运者也。阚胭日:顿丘在淇水南。自是淇水尚未入河之处。诗言涉淇而至顿丘,是其地相去不远。黎阳,汉魏郡地。顿丘当在其西。若东郡之顿丘,则在黎阳以东,去旧淇口稍远,其非《诗》之“顿丘”,明矣。[11]

我们前面说过,顿丘位于何处,关系到对诗篇意义的理解。《卫风·氓》主人公“涉淇”而至“顿丘”,说明她所居住的地方是现鹤壁市淇县境内,这里原是春秋时期卫国的腹地,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诗古微》中曾指出:

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据天下之中,河山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盛则声色辏。……春秋之郑卫,亦犹后世之吴越,人物美秀而文,文采风流照映诸国。[12]

《卫风·氓》之成篇,足见女主人公所处之文化氛围,可作魏源此说的旁证。春秋时期之郑卫,社会风气包括男女交往虽较其他诸侯国开放,然而总的来说,人们的行为仍须在礼乐文化的规范之下。其地男女之间恋爱固然有相当的自由,婚姻却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篇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之句,就是这方面的反映。诗篇描述的女主人公之行程,必为一天之中,可徒步往返者。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顿丘绝对不可能是远在黄河以东的现清丰县境内。

参考文献

[1]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324.

[2][9]王国维,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319. 319 - 324.

[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292.

[4]朱熹集注,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37.

[5]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211

[6]史念海,河南浚县大1丕山西部古河道考[J].历史研究,1984(2).

[7][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57,163.

[10]周国瑞,《至于顿丘》瑕议[J].殷都学刊,2010(4).

[11]胡承珙,毛诗后笺[M].合肥:黄山书社,1999:297 -298.

[12]魏源,诗古微(续修四库全书·经部·诗类)[M].道光刻本:187.

猜你喜欢
清丰县故城诗经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智慧水务在清丰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清丰县利用南水北调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清丰县
若使梦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