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青 李春平
摘要: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作文试题稳中有变,力求创新,突出了对写作核心素养的考查,表现出四个明确导向。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要顺应这些变化,要进行有效复习,力求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强化素材、体裁、质量、读者、主体等五个意识。
关键词:高考作文;四个导向;五个意识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紧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命制要求,以核心素养考查为出发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重视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了写作的应用导向,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基于此,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要顺应这些变化,要进行有效复习,力求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强化素材、体裁、质量、读者、主体等五个意识。
一、突出四个导向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命制时既做到了平稳过渡,又做到了改革创新,表现为以下四个导向。
(一)育人导向:立德树人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试题在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的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和美好情怀的浸润功能,显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其具体表现是:
第一,弘扬珍视劳动的传统品德。全国卷1“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作文题着眼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关注考生对劳动的表现与态度,启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让考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踏实劳动的美好品德。
第二,养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全国卷2“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作文题通过讲述中华民族一步步崛起的奋斗历史,激励考生增强担当意识,勇于拼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接棒跑者。
第三,赞美师生情谊。全国卷3的作文题“画里画外,讲述师生情长”,利用漫画创设的情境以及“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满含不舍之情的话语所传达的浓浓爱意,并引导考生回望自我十几年求学生涯的美好师生情,体悟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让考生进一步养成尊师和感恩的美好品德。
(二)应用导向:学以致用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恢复了应用文写作的考查,精准落实了高考对作文应用性的要求,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限定文体。2019年全国卷1和全国卷2的作文题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书信、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充分说明了关注社会生活的实际文本需求,让写作教学回归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正确道路,这也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发展需求。
第二,立足生活。全国卷3作文题“画里画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材料关注问题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学生、教室、书堆,这些考生熟悉的人与物,无不激发考生的真实感悟,有助于考生表达真情实感。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只有立足现实生活需求,学以致用,才能将“死”的书本知识化为“活”的写作能力。
(三)命题导向:创设情境
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充分体现了情境化导向。其中全国卷1利用问句将考生带入日常生活情境,要求学生紧扣供料并联系实际,以演讲稿的形式谈论自己的劳动观以及对劳动的希望和建议。考生由此可以联想到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类似场景,由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联想到热爱劳动的劳动楷模、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甚至“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政治方向,从而启发思维,联想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而增加了作文的血肉,让考生在写作中不至于满篇空话套话。
情境化的命题导向在2019年全国卷2的作文题中表现更加明显。该试题根据每一个历史事件给考生设定好了写作情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作答要求,即回顾祖国奋斗史。
2019年全国卷3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情境更加形象直观,通过引入与考生高度契合的特定图景(情境),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因自身经验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激发考生产生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感悟。
(四)选材导向:关注热点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行,“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成为时代主旋律。2019年全国卷1的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阐释劳动的概念、劳动的意义和自己的建议,自然是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
2019年又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与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又有关联。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也敢于直面社会的焦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多角度考察考生的核心素养,将语言能力、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应用结合,凸显了新课改对考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强化五个意识
基于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作文试题表现出的四个明确导向,下面对2020年高考作文的备考提一点参考意见,关键是要强化五个意识。
(一)素材意识:注重作文素材的收集
多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传达正能量、凸显人性美的事件,例如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一直受高考命题青睐;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一年,高考作文势必会有所倾向;有意识的收集身边的真人真事,考生亲生经历的真实事件往往驾驭起来得心应手;提升阅读量,积累更多的名家名言以及行文技巧,这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
这里特别提醒:2019年的作文试题释放了明显的讯号:传统美德、民族使命、人性品格、语文本质。2020年的高考作文复习,应当抓住这个讯号,全面准备。
(二)体裁意识:强化热点体裁的训练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是近几年第一次明确规定写作体裁的一次,演讲稿、书信等使一部分考生措手不及。这说明高考作文已经不是不限体裁、议论为主的时代了,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必须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导向,熟悉多种文体的写作格式,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确保在考场上得心应手,从容应答。
(三)质量意识:提升应试作文的质量
每年高考过后,总会有大批假大空的作文面世,甚至有些还被评为满分作文。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设计表现了明显的情境化导向,就意在一步一步启发考生,引导考生挖掘内心的真情实感,写作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考生在日常复习时,应当尽量避免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的语言堆砌,避免千篇一律的引用名言名句名人,而是放弃浮华回到写作本身,记录生活中真实美好的存在,追求有内涵有特色的文章。
(四)读者意识:突出考场作文的读者
过去学生一般都不考虑读者。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出现了接近真实写作的趋势,有时候要求考生以特定的某种读者(或某一读者)为对象来写文章。因此,需要提醒考生写文章时做到“眼里有人”,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这种写作的自觉性就叫做“读者意识”。因此,需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①文体方面,选用书信体(含邮件体)、对话体、日记体、回忆录等形式;②人称方面,每一自然段增加数次第二人称;③内容方面,每句话都要考虑是与对方说的,所以在话题、语气、措辞、文化背景等方面要有所考虑;④情境方面,模拟真实情境,完成真实的写作任务。
(五)主体意识:突出文章的写作主体
每一篇文章都是有不同的作者写出的,其内容、语言、技巧、布局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尤其在观点和材料等方面都應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考生在完成考场作文时需要有这种自觉性,这就是“主体意识”,也叫作“写作主体在场”。强化“主体意识”,要运用这样的教学策略:①文体方面,根据写作要求让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②人称方面,写议论性文章,要求考生通篇要运用第一人称。一定要让考生敢于亮出“我认为……”“我建议……”“我希望……”之类的句子。③素材方面,所有内容都是“我”才拥有的,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独特感悟,让材料打上自己独特的烙印。④意图或情境方面,写作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交流或交际,要让文章起到与别人交流的作用,而不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或写给阅卷老师看的。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夏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