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秋后,走进恭城,一路可见成熟的柿子如同红灯笼挂满枝头,采摘后的果实被晒在房前屋后,宛如丰收的油画。
新鲜的柿子保质期有限,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这份美味留存下来,柿农几乎家家都会选择制作柿饼,从而让月柿的甜美延续到冬天,甚至是来年开春。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每家每户的院场里、空地上,还有自家屋顶……都晒着柿子,以传统的方式加工柿子。在嘉会镇一月柿加工点,当地果农忙着加工今年采收的月柿。今年该加工点引入烤房对月柿进行深加工,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月柿加工方法,在传统月柿加工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工艺进行技术改良,扩大月柿加工生产。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中国月柿之乡”,柿树栽培历史悠久。相传乃明代万历年间自福建邵安引进栽培,并开始加工柿饼,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1937年《恭城县志》中记载:“恭城土产最盛者莫如黄糖、生油、茶油、木油、月柿、黄豆、红瓜子七种行销境外”“月柿三千担,值银四万元以上”。
经过数百年的自然进化和精心栽培,恭城开发出柿饼、甜柿、脆柿、果脯、柿馅饼、柿叶茶、柿果酒等系列产品。“恭城月柿有着久远的栽培、种植、加工历史,恭城月柿果形美观、色泽鲜艳,其营养极为丰富,脆柿脆甜可口,冻柿清香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恭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月柿产业已成为农村的重要经济产业,也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2015年以来,全县有2164户贫困户发展月柿种植9011亩。2020年全县月柿种植面积19.5935万亩,预计全年月柿产量57.4423万吨。
桂林恭城运丰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实行标准化恭城月柿种植,直接带动农户160多户,并辐射到本县各个乡镇,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促进恭城县月柿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到,恭城月柿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产品畅销全国,远达海外,成为瑶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2月26日,恭城月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