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德
【摘 要】目的 分析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近两年内在我院中治疗的肺肿瘤病患120例,以诊断时间为节点,前60例采用CT诊断为甲组,后60例采用X线胸片放射诊断为乙组,对比两组病患的影像学表现情况等。结果 相比于乙组病患,甲组病患的存在毛刺或锯齿状、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表现更明显,可以进行统计研究P<0.05。与乙组病患相比,甲组病患肺癌与良性肿瘤的确诊率更高,可以进行统计研究P<0.05。与乙组病患相比,甲组病患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更甚,可以进行统计研究P<0.05。结论 CT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癌;良性肿瘤;CT扫描;X线放射诊断
在临床上,肺癌为常见的肿瘤疾病,经研究发现,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影像表现和发病程度上存在些许差异,尽管及早诊断也很难辨别。有文献显示, CT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显著,为了验证此结论,本文 选择近两年内在我院中治疗的肺肿瘤病患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进一步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近两年内在我院中治疗的良性肿瘤与肺癌病患120例,纳入病患均符合临床肺肿瘤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病、精神疾患的病患。以诊断时间为节点,前60例为甲组,后60例为乙组,2组病患年龄、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可比。本研实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病患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乙组病患X线胸片放射诊断,应用KM-300 mAX线及R-500DR摄片系统,对病患展开胸片检查,电压与电流分别设置为28~32 mA、60~70 kV。
给予甲组病患CT诊断,应用八排螺旋CT机扫描检查,让病患保持平卧姿势,在静止状态下憋气,从肺尖到肺底逐层扫描,在此过程中如若发现可疑病灶,需要注射100ml百分之六十的泛影葡胺。层距与螺距设置为10 mm、2 mm,电流设置为90~95 mA,之后对病变位置进行薄层扫描,把螺距和层厚调至到2 mm、3 mm。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病患的影像学表现情况、确诊率、敏感度与特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患影像学表现情况
相比于乙组病患,甲组病患的存在毛刺或锯齿状、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表现更明显,可以进行统计研究P<0.05。详见下表。
2.2 对比两组病患的确诊率
与乙组病患相比,甲组病患肺癌与良性肿瘤的确诊率更高,可以进行统计研究P<0.05。详見下表。
2.3 对比两组病患的敏感度与特异性
与乙组病患相比,甲组病患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更甚,可以进行统计研究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肺癌为恶性肿瘤,威胁病患生命。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治疗效果息息相关,以往应用X线胸片检查,通过研究发现,它的误诊率偏高,相比较CT来讲,成像清晰度较低。CT检查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的优势,通过逐层对病患肺部扫面,能够将情况清晰的展示出来,观察到病灶情况,提升确诊率。 CT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较突出,可以扫描分析病灶边缘、轮廓等,还能扫描可疑病灶,进而提升确诊率。此实验结果为:相比于乙组病患,甲组病患的存在毛刺或锯齿状、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表现更明显,可以进行统计研究。与乙组病患相比,甲组病患肺癌与良性肿瘤的确诊率更高,可以进行统计研究。与乙组病患相比,甲组病患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更甚,可以进行统计研究。和韦世举等人研究结果比较接近,具有代表性。
综上所述,CT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提升病患确诊率、敏感度与特异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韦世举.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比较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153-154.
王刚,张晓梅.对比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7):108-109.
赵长成,陶宜新.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