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陈莉 曾丽
【摘 要】目的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100例本院在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常规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年龄>30岁、家族病史情况、文化程度、不良情绪以及妊娠次数和系统性检查等因素人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中可以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对妊娠期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硝苯地平;拉贝洛尔;中度;妊娠期高血压;常规指标;安全性
妊娠期高血压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疾病类型,其主要是指孕妇在妊娠期20周以后、预产期前2周之内发生的疾病[1];在孕妇的妊娠期间,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疾病,比如: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水肿、呕吐等,所以怀孕的女性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接受一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2],同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否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极有可能危害到母婴的生命健康[3]。本文将通过对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资料为回顾性选取100例本院在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最小年龄为23岁,患者最大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37.5±1.5)岁;患者最短孕周为20周,患者最长孕周为38周;平均孕周(28.5±1.6)周;其中初产妇56例,经产妇44例;另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常规组,患者最小年龄为22岁,患者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35.2±3.8)岁;患者最短孕周为21周,患者最长孕周为37周;平均孕周(28.8±1.5)周;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两组患者的分组情况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且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本院妇科辅助检查以及“《妇产科》(第七版)诊断标准”确诊为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2)无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的患者;(3)病史资料齐全且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4)对于此次研究分析已经同意并进行签字确认的患者;(5)排除患有精神类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具有语言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1.2 方法
由本院权威妇产科专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以往病历,统计可以引发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之后对两组孕妇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询问相关因素的准确情况。
1.3 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孕妇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询问相关因素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不良、年龄>30岁、家族病史情况、文化程度、不良情绪以及妊娠次数和系统性检查等,并进行有效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处理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p=0.05,如果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值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年齡>30岁、家族病史情况、文化程度、不良情绪以及妊娠次数和系统性检查等因素人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疾病的并发率也在逐渐增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以及蛋白尿阳性和水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给予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血压控制,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母婴安全[4]。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尽早的预防是保障预后的关键,经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年龄>30岁、家族病史情况、文化程度、不良情绪以及妊娠次数和系统性检查等。
对于妊娠期患者来说,各年龄阶段均会有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可能,但是相关医学研究资料表明,患者的年龄越大,病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机率就越高,其可能与孕妇体内的脂质代谢相关;同时,与经产产妇相比,初产产妇的相关妊娠知识与妊娠影响较为显著,精神状态和个人情绪也会更加复杂,因此均会使孕妇合并高血压;另外,孕妇的文化水平较低,其接受的受教育影响越浅,相对来说对于妊娠期的相关疾病知识和孕检次数就会不足,甚至缺乏;从而也会导致在孕期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孕妇一旦营养不足就会增加其肾素分泌,使前列环素减少,降低对血管扩张的作用,最终造成血压上升;受多基因遗传因素相关,如果患者有家族遗传高血压病史,也会使其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等等,以上影像因素均为基本危险因素,需要患者在临床中及时加以预防和控制,整体保障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营养不良、年龄>30岁、家族病史情况、文化程度、不良情绪以及妊娠次数和系统性检查等,需要进行尽早预防和有效治疗,整体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袁妙兰, 李意, 冯慧芳,等.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10):1538-1541.
岳晓静, 李卫. 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17):76-78.
丁岚, 刘影, 白传明,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期患者左心室功能水平变化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1):68-72.
郭丽焱, 马瑜, 曹静.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18):226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