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
摘 要:随着产业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快,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对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人才要求更高。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中持续进步,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应努力推进相关的教育体制改革。机械制造专业集应用性、专业性及操作性于一体,教学任务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实用而高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53-02
机械制造业为社会其他各业供给机器设备,是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强盛之本。机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其他行业的进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目前的机械制造人才来源主要是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长足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就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国家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合理有效向其靠拢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們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已作明确要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之后,不但要掌握有关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应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理解机械加工质量,其中包含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含义、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方法与措施。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能够熟悉机床夹的工作原理及常用典型夹具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制造设备和工装的设计制造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在解决较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的创新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逐步解决机械制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牢记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提出适应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合理要求与目标,并且努力实践,向目标靠拢。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出发的原则,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获益良多。在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有效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或是有机结合多种方法,以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坚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从而适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多变复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互补,作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还应遵循创造性原则,即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造和组合,使教学方法能够随机应变,从而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创造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发挥其长处,利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技巧,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的创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对一个人来说何其重要,对学生特别是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身就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只有多方面的练习与动手实践操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课程中,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制作车床床头、刀架和尾座的静刚度曲线,并计算车床系统的综合静刚度。
三、深入且多层次、多角度讲解教学内容,做到触类旁通
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教师应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为系统性原则,即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灵活、开放,不要仅仅局限于所谓专业知识的层面上,只教一些毫无逻辑思维、价值的字词义的理解或一些干巴巴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仅不能做到知识的掌握与正确运用,还可能日积月累地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能力的下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基础知识,尽可能地营造一些需探讨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多动手多思考。
其二是适用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是不同性格的学生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考能力都不同,对机械制造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应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四、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争取教学有保障、学习有保证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体与主要部分,是为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的多重任务,高职院校在有关教学的安排与要求中,应充分注意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与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完善,加大加强教学管理力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提升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努力做到教师教学有保障、学生学习有保证,这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义务。
五、学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机械制造”这种偏理科性的专业中,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学的压力与负担,而且能够使教学方式科学化,使教学内容情境化。
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及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和学生的思维定式,将难以直观表现与理解的抽象道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具象化为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车间生产活动,了解机械设备及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方法,熟悉数控车工的工作内容,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学习安全文明生产规范。学生归来并进行归纳总结,达到对机械制造专业数控车床的基本认识,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六、积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做到学生积极评价,教师适时改进
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专业相关的教学安排中,应积极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实时实地地反映教师的上课情况及对教师提出相关的建议,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与解决,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在相关地点安装信箱,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地投放匿名信件,学院和教师定期查阅,然后做出相应的解决。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开拓与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积极评价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反思与改进。
总而言之,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目标,因地制宜,从具体教学情况出发,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云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加工制造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19,(16).
[2]赵国勇,李志永,程祥,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
[3]冯天涛,许令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机械制图的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22).
[4]蒋洪奎,宣仲义.融“人文”于“理工”的课程教学方法——以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11).
[5]王绍宏.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