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势与短板

2020-05-29 08:15杨戟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麻药间隙麻醉

杨戟

在临床上,胸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故急性疼痛是患者术后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不一,若疼痛控制不当有可能继发肺炎、肺不张、肺栓塞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因此,术后镇痛是胸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胸段硬膜外镇痛是胸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常用手段,但近年由于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以及可视化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成为了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主要手段。

什么是椎旁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主要是指在出椎间孔的脊神经椎旁间隙注射局麻药,以阻滞注射侧感觉、运动、交感神经功能,发挥同侧躯体麻醉作用。与此同时,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可对脊髓背根神经节产生抑制作用,迅速阻止局部水肿或炎症反应,进而阻断神经传导通路,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适用于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胸部外伤疼痛或开胸术后镇痛等。然而,对于治疗不合作、局部或全身感染、有凝血倾向、局麻药过敏的患者禁止应用此麻醉技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哪些优势

近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神经阻滞成为胸科手术镇痛的首选方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可让临床医师清楚识别穿刺针、导管的位置、穿刺处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局麻药注入后扩散状况等,有助于保障麻醉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还能够有效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神经阻滞麻醉质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可减少气胸、肋间神经血管受损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故该技术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于患者有哪些好处

胸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导致术后疼痛成为常见的并发症,疼痛较为剧烈、持续时间长,且咳嗽深呼吸均会使痛感加剧,显著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术后康复。而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少,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胸部手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确切,对患者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无不良影响,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而且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神经阻滞能够保证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良好的镇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胸科手术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有哪些短板

胸段椎旁神经阻滞是经脊神经椎旁间隙注射相关局麻药发挥麻醉作用,但人体的椎旁间隙类似于楔形形状,结构相对较小,且边界不清,故在進行该操作时往往会出现置管困难、不能持续阻滞等问题,影响麻醉效果。此外,胸段椎旁神经阻滞若操作不当,穿刺针误刺入胸腔可能导致气胸,或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间隙也有可能引起广泛阻滞,致使患者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当然此麻醉技术对超声设备性能要求也较高,临床操作者需具有一定的超声学知识和技能。

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神经阻滞的操作过程

①患者取侧卧位,在患者背部寻找胸椎T5棘突,标记C1、T5、T7。

②将线性4~10MHz超声探头垂直放在背部正交后正中线,超声探头mark点向外。

③往外侧适度移动超声探头,范围约5厘米,将探头mark点向足侧旋转调整,旨在寻找“山水征”,具体地说胸膜类似“水”,横突类似“山”。

④从超声探头的mark点处穿刺,进针角度呈45°,缓慢前进,待针尖在距离“山水征”交界0.5厘米处停止。

⑤将带空气的注射器接于针尾,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在超声图像上确定穿刺是否正确,无误后注入相应的局麻药,在超声图像上见胸膜被局麻药往深面压,类似于“退潮”现象,提示神经阻滞成功。

总而言之,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神经阻滞是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最新方式,其操作简单、镇痛效果理想,并发症少,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  编辑:陌漓  yangsheng_moli@sina.com

猜你喜欢
麻药间隙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间隙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打麻药
脱单
给你
苦难的间隙
好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