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2020-05-29 01:35:44刘益民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群众

刘益民

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基层干部群众闻令而动,积极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经受了一次大考,检验了平时的管理基础、城市运行体系和干部的能力素质。同时也暴露了应急机制不完善、战略物资储备不充足、管控处置依据不充分、社会救助力量不聚合、数据支撑不切实等短板和弱项。疫情过后如何更好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与个人思考,谈几点想法。

一、做实党建引领,解决基层治理“谁来抓”的问题

抗疫期间,基层党支部发挥了较好的主心骨作用。做实党建,要优化党支部的设置和功能,根据治理的需求,设置岗位和人员,做到上下呼应,指挥顺畅。深化“三网融合”,真正使党建与治理融为一体,切忌自娱自乐。做实党建,要注重提升领导力。“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对“两委”成员要建立培养和关心制度,要走院校培养、轮岗培养、实践培养路子,要有突破“天花板”的提拔任用通道。做实党建,要提供充分服务保障。压担子、交责任、给任务也要给条件。抗疫之初,各种保障物资相对不足,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都是冒着风险,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二、强化四治融通,解决基层治理“怎么抓”的问题

城市也好,社区也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基层治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村居进行设计、培育、引导、配置等,避免“应激式” “突击式” “运动式”的工作方法。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居用5、6年的时间,坚持四治齐抓,把一个矛盾较多、怨气较大的陌生人社区变成正气充盈、健康和谐的社区,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样本。一是统领共治。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政府、社会和个人各类基层治理主体结合到一起,把不同主体的治理活动整合到一起,把各种治理资源、治理功能聚集到一起,形成基層治理的执行能力、回应能力、整合能力、协同能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治理。二是联动法治。统合区域内各支执法力量,建立民警、城管、市场、综治和调解员等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开展机动联合执法。三是文化德治。坚持不懈培育社区文化。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口号、文化精神、文化品牌,用显著的文化标志增强凝聚力。四是协商自治。疫情期间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形成一核多元的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三、共享数据信息,解决基层治理“精细抓”的问题

此次抗疫工作,就基层治理来说收获最大的是真正摸清了人口、房屋、人力、物资储备以及能力等的底数。数字来之不易,应当充分利用,建好基础数据库。最近,青浦区政府在新城一站大居试行最小单元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试点,基本目标是在城市(社区)运管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下,运用数据智能生成发现系统,统筹运用网格资源快速处置,实现科学高效智能城市(社区)管理。一是要处理好管和治的关系。管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远。要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思维转变。抗疫期间所有管用的做法,都是来自于群众的首创,来自于群众的广泛参与,基层治理要充分激活多元社会力量,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高度融合。二是要处理好人和技的关系。基层治理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公共产品,为不同的社区设计不同的治理模式。三是处理好权和事的关系。疫情防控期间,各级下放了不少事权、财权,为高效应对疫情提供了积极支持,但是就基层治理来说,还需更多的制度保障。“赋权、增效、强能、减负”是基层治理的抓手,要设立事权相匹配的基本制度,要明晰权责的基本界线,要建立呼应顺畅的支撑机制,要明确基层一线的工作内容。

(作者系青浦区赵巷镇人大主席)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群众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02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团结抗疫
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 19:22:16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