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萍
“老代表”沈群慧,是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市人大代表,现任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长宁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沈群慧履职时常从一个小切入口发现问题,开展调研,找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并持续跟踪直到问题解决。许多人都耳闻过这位“爱较真”的代表,“经常有人说,‘提问题的沈代表又来了”,沈群慧这样自嘲。而事实上,正是这股认真劲,让大家对她心生敬佩,也让她的履职有了累累硕果。
发现问题就跟踪到底
近年来,沈群慧连续提交了有关老旧公房加装电梯的建议。这建议源于沈群慧在长宁区建交委多年的工作经历,她见证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在长宁区的发展过程。“2018年,长宁区加装电梯竣工和立项37台,占全市80台完成量的46.25%,但加装电梯工作和老百姓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有差距?还存在哪些问题?沈群慧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做法不科学,审批障碍多;任务落实不实,各区的推进力度不一;审批程序多,耗时长。
于是,2019年初的市人代会上,沈群慧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全市加大统筹和推进力度,在每个区落实考核指标,把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作为年度实事工程,结合成套改造、城市更新、美丽家园建设等工作,做到成片规划、成片推广,对有条件的区实现应装尽装。同时,先行先试,转变审批方式。
沈群慧的建议还提及“一票否决”制。沈群慧说:“加装电梯是利国利民的工程,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既然是为百姓办的实事,那就不该存在‘一票否决的政策规定。建议将沪建房修联〔2016〕833号文件中‘其他业主无明确反对意见一条予以删除,突破审批上的障碍。不要让‘一票否决的审批规定,变成‘懒政的借口。”
为此,相关部门举办了一场座谈会,沈群慧应邀参加,会上,沈群慧又强调要取消“一票否决制”。座谈会结束后不久,沈群慧欣喜地得知“一票否决制”被取消了,“‘一票否决制真得被‘否决了”!
今年年初,沈群慧继续提交了《加大现有建筑加装电梯推进力度的建议》。
沈群慧提出,应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若干意见》(沪建房管联〔2019〕749号)中的加梯“需本楼栋内居民达到2/3同意率”的规定删除,因为“需本楼栋内居民达到2/3同意率”与“小区1/2同意率”重复。“目前在加装电梯过程中,有两个征询意见过程,一是征询小区内1/2居民的同意,二是征询‘本楼栋内居民达到2/3同意率,满足以上两条加装电梯工作方可实施,否则无法进行。小区1/2的同意率已经代表了居民加梯的意愿,没有必要再征询本楼栋居民的意见”,沈群慧详细谈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需本楼栋内居民达到2/3同意率无法律依据,在实践中也不合理。只要房屋加梯满足安全等客观要求,老百姓有加梯需求,且愿意承担加装电梯建安、营运成本、后期保养保洁成本的,且同意本幢其他居民后期‘协议加入的就应视为该楼栋满足加梯条件,政府就应该支持”,沈群慧补充说。
今年提交的这条建议,沈群慧还在持续跟踪,“只要惠及民生,我就年年提”。一年年追踪,一点点推进问题解决,类似的还有生活垃圾分类,沈群慧“跟踪”了10年,直到2019年相关条例出台,她又开始关注其实施,“履职无止境”,沈群慧很执着。
建议来源渠道多 且有理有据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沈群慧提交的建议“高产”且高质,以今年初的市人代会为例,她提交了8份建议,涉及民生各个领域,如交通、教育、乡村振兴等。沈群慧的建议从何而来呢?
本职工作岗位是沈群慧建议的来源之一,例如前述有关老旧公房加装电梯的建议。而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对国家政策以及本市发展的关心、对代表履职的责任感,让沈群慧平时很注意思考,“同时,也找相关人士进行头脑风暴”,《关于建立电子〈就业创业证〉以更好地公开人才信息用于人才甄别的建议》就是这样“出炉”的。
沈群慧在建议中指出,要开辟“不见面办理”通道,启用电子《就业创业证》,劳动者只需准备好材料电子版,网上填写信息并上传,等待在线审核通过即可生成电子版《就业创业证》;要实现失业登记与失业保险待遇申领“一体化办理”……。“这是为了精简材料,为企业减少办事环节”,沈群慧总结道。
沈群慧不仅自己积极调研,还发动身边人积极调研。她说:“有些事情自己一开始也是不懂的,那就学习、调研、思考,去现场实地看——提交的建议要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沈群慧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鼓励身边的年轻人积极參与到为民做实事中,“我所在的九三学社社员们很积极,每年都有调研成果,我也把他们的成果加以思考整理,提交到人代会上。我追踪这些建议的落实,一方面也是保护社员的调研积极性”,沈群慧朴实的语言鼓励了很多年轻人。
例如《关于积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教育的若干建议》《 关于增加机场机坪区充电桩的建议》《关于调整机场区域车辆尾气排放检测标准的建议》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沈群慧每年都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视察等活动,这些活动给了沈群慧不少启发,“比如农村污水治理只是一个小的切入口,但它是整个农村发展的问题之一,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乡村振兴建设的进程,而农村发展得好不好,会影响到整个上海大都市的发展——因为生态发展,也是大都市发展的目标之一”,沈群慧说。
沈群慧去了枫泾镇等地,一路看,一路听,回来查资料,找相关部门了解情况,有了详细的数据后,才形成了建议。她在建议中提出,要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治理技术要有引导、创新和突破;要推进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要对标江浙,在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要先行先试,率先启动实施;要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对水环境的正面效益,建议优先实施中大型规模(设计规模≥20吨/日)的提标改造”,沈群慧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沈群慧很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例如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问题,沈群慧积极与市水务局联系。有理有据的建议得到了市水务局的肯定,市水务局表示,这是很好的建议。“他们准备将其纳入市河长办的相关工作中”,沈群慧表示“对这样的答复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