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的福祉。4月2日下午,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召集相关部门及部分市人大代表针对就业环境建设情况座谈,我应邀参加。
从计划经济年代到市场经济年代,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始终千方百计地创造和挖掘就业岗位,实施切实可行的惠企稳岗政策,以充分实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绿色文明就业环境。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从事就业工作至今已是第三十九个年头,对疫情期间及之后的就业促进工作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政策应支持新就业形态。今年市人代会期间,我递交了一份《关于灵活就业创业的若干建议》,对近年来出现的灵活就业创业的新形态作了简要分析并呼吁政策支持。眼下灵活就业已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喜好的就业形态,也不同程度地让一些“不就业” “慢就业”群体加入到就业队伍中,这应该是今后的就业形态之一,建议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解决其后可能会遭遇的工伤认定和失业保障等问题。
审慎处罚初创业者。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外,更需要对企业运营的引导和帮扶,并给予一定时期的非企业恶意操作引发的劳动争议的处罚豁免,或审慎处置此类纷争,避免因“类职业碰瓷”而造成初创企业不应该有的经济损失,甚至关门歇业的恶果。
重视培养就业服务队伍。稳就业服务须先稳就业服务队伍。就业服务任务繁重(承载政府失业控制、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帮扶及创业带动就业三大指标任务),涉及巨大政府扶持资金,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指导人员往往需要三到五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以及同理心、责任心。而目前這支队伍因体制机制等原因,面临人员流动大,队伍老化、职场新人难留下等问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