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挑战及重塑

2020-05-29 09:01范超云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层面大学生

李 辉,范超云,王 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38)

一、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竭力奋斗者,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未来走向。在青年群体中,有一支特殊群体尤为值得关注,即公安院校大学生。

与其他院校相比,公安院校大学生兼具大学生和预备警官的双重身份,更加凸显了他们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尚不够丰富,普遍自制力不强,容易受物质诱惑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偏离主流价值观,公安院校学生大学生亦要面临这些问题。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高校,公安院校是培养和塑造公安人才的主要来源地,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标准和要求[1]。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可见,在培养未来警务人才的目标导向下,要努力塑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警察队伍预备军。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亦要符合党和国家对公安队伍的建设要求,确保培养出一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安后备力量。

然而,在物质不断充裕的时期,精神层面的培养和引导可能会随时与之脱节,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留存空间被大幅挤压和削弱,甚至可能被边缘化。在一项关于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中,在社会责任和切身利益之间抉择时,只有39%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责任”,在被问及有关人生目标是什么的问题时,也只有38%的学生选择了“奉献社会”[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现状,凸显了深化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性。

因此,锻造和引导大学生,尤其是深入开展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但在已有研究中,有关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构成要件、面临挑战和重塑对策等的研究相对稀缺。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充分厘清公安院校大学生独有意识形态及其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炼出完善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深层次提升和推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一)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

与普通院校相比,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意涵着更加具体和鲜明的职业内涵指向和专业特色要求。一方面,与普通院校不同,公安院校更具行业办学特色。在服务公安实战的理念牵引下,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重在强调职业教育[3],这是由公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同样,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建设也要符合警察职业要求,凸显公安工作的人才培育要求,以塑造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专业精通的警察队伍。另一方面,公安院校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与普通院校大学生不同,公安院校大学生具有预备警官的身份特殊性,警察职业所需的专业精神和政治品质对其意识形态功能提出了综合规定[4],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和建设质量关系到公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深入挖掘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内涵对于明确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定位、指导开展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首先,在个体层面,意识形态影响到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贯穿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价值引领和行为指导作用。其次,在社会层面,意识形态具有主次划分。在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为主流意识形态。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为公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成为了塑造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基调。在内容上,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意涵着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要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意愿,要与国家所推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路径相符,要与公安事业发展相适切。由此可推断,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在警校就读期间形成的以公安事业为导向,对其行为起主导作用的,由党、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形成的主流指导思想。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现状

回顾已有研究,可以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归纳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塑造途径研究这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研究。张雷声的研究认为,主流意识形态是通过构建一种认知体系来确立的,这种体系得以形成的原因是阶级自身利益与集团切身利益二者对其所处时代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自觉反映[6]。郑来春的研究认为,主流意识形态,一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致同步,即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反映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反映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水平;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要体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三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统一需要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7]。

第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修宏方、冯德军的研究认为,大学生意识形态,一是受到社会观念变化的影响,二是受到经济全球化及国外文化渗透的影响,三是受到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思想交流方式改变的影响[8]。其中,经济全球化既是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新机遇,也构成了其存在的外部环境,而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则属于内部社会环境范畴。内外环境因素共变所带来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文化的兴起、信仰迷茫和缺失,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三个主要挑战和难题。

第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途径。陈文亮、杜丽娟的研究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传统的纸质内容相比,更多地受到了互联网、手机软件等新媒体的影响。这种趋势不仅重构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对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还会衍生出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问题[9]。因此,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要适应社会存在——新媒体的变化,网络生态环境成为了塑造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土壤。此外,郜付见认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亦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作用,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之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10]。卢灿丽进一步指出大学校园应该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桥头堡,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来,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高校各个层面的文化载体相结合,如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网络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等,构建起意识形态领域的校园文化主阵地,形成以校园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重塑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11]。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为解构当前有关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成果,但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和聚焦度还不够,仍存在着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之处。首先,专注于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偏少,不能系统反映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要点和现状。其次,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构成要件的解构不足,难以深刻反映特色行业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最后,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和塑造途径研究不足,难以发掘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有建设性影响的意见。基于此,本文分别以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要件、现存挑战及可行对策为研究的主要切入点,旨在构建关于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论述,弥补相关研究不足。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构成要件及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要件

在长期的警务实践中,在人民警察对宪法和法律的守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民警察思想体系。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人民警察的预备军,对继承人民警察的意识形态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把握不仅要从范围的广度上进行广泛探索,还要从思维的深度上进行深入研究。整体来讲,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要件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信仰层面、专业层面以及职业层面。

1.信仰层面

信仰层面主要包含忠诚与为民两个方面。公安院校大学生入学时对警察职业最基本的认知大都停留在“公安情怀”层面,“忠诚”与“为民”往往代表着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初心”。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繁重的公安实战工作来临时,将要成长为人民警察的警校生还能否“不忘初心”,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理念,便成为了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第一,“忠诚”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固本之源。忠诚是道德主体通过对道德客体的理性选择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12]。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的本质要求。当前警察群体内部的制度作用与政治使命的切实要求,决定了忠诚是人民警察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标准与职业素养,也是公安机关的灵魂所在。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便把“忠诚育警工程”列入了学校“五大工程”之一。但是,从实践层面看,随着外来思想的冲击和极个别媒体的不当引导,部分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侵蚀。如一些“哈韩”“哈日”现象的存在,甚至一些高知分子利用大学这个比较自由的学术平台,散布一些有悖于忠诚信念的不当言论。还有一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提高点击量,任由这种违背忠诚理念的不健康意识形态流布于社会。这些现象不仅会给普通院校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同样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公安院校有必要将忠诚教育理念贯穿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将育警忠诚理念根植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根基之内。

第二,“为民”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永恒主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须遵循的根本性服务宗旨,也是公安院校一直以来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13]。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使命和责任的根本目的,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公安事业是由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们用鲜血浇筑起来的丰碑,但公安院校大学生毕竟还未进入公安工作岗位,对公安队伍的好感可能还停留在“制服有型”“工作稳定”等表象层面,在深入理解和践行为民理念上尚不深刻。因此,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应当始终把培养人才的重心放在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与维护上,树立一种“为民”的主流理念与信念,以人民满意为衡量公安院校大学生培养的根本标准,不断满足民众对新时代警察的新期望和新要求,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提升。

2.专业层面

一般而言,当公安院校大学生经历了第一次安保任务或者实习工作之后,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便会上升到专业层面,而“公正”是其主流意识形态在专业层面的重要表征。从狭义上来讲,学生应理解的公正即为其对人民警察在执法中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时能否保持清醒的价值判断,并做出一个公正的决定。但从广义上讲,对公正的理解若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层面,则应表现为在法律、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或者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甚至对自身造成危险时是否还能做出公正的抉择。这一层面体现了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专业态度。简而言之,若公安机关是国家的一部机器,公安院校大学生就是等待装配于机器的崭新零件,能否在这一专业层面培养其优良的公正的意识形态,将决定国家机器运行的流畅程度。

此外,公正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精髓奥义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党和人民的要求,也是实施公安部党委提出的“执法标准化”的基本要求。相应地,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共和国的预备警官,所要从事的职业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很大一部分责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这也将成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仅要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还要确保未来的执法工作者——公安院校大学生有一颗公正之心,始终心存公正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种良好法治环境,为实现公安执法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奠定基础。

3.职业层面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信仰层面和专业层面外,职业层面的建设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1983年,全国公安改革会议提出了公安正规化建设。此后,公安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步入正轨。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总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在职业层面表现为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与同质感,即是否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职业荣誉感和高尚觉悟。具体而言,职业层面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廉明和奉献两个方面。

第一,廉明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廉明是指公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工作中保持廉洁作风,廉以做人、廉以用权,不侵犯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对于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而言,廉明是最低道德要求,也是学生从警入警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警一刻都不能放松。”应该认识到,培养廉明意识是公安院校教育的根基,它象征着新时代公安队伍对信念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作风的保持。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廉明教育,不仅要将其视为一项铸造警魂、培育根基的长期性工程任务,更要将其视作一项从一点一滴的事务做起的日常性任务。通过对“老虎”和“苍蝇”的打击,以及对“保护伞”和“微腐败”的零容忍,为公安院校大学生划出一道廉明的底线,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抵抗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第二,奉献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奉献”理念下,要求警务工作者能够以集体利益为先,积极为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做贡献。学生在就学期间受到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与其他大学相比有着更加严格的内务制度以及纪律制度,在此过程中逐渐形塑警校生的过硬作风、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理念,推动其在行动上落实“四个意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奉献理念的核心是对公共利益优先性的强调,要求学生从警校开始就要养成奉献精神,保持公心,方能在从警之后将忠于职守、热爱工作、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不畏牺牲等高尚品质继续融入贯彻到职业行为和日常生活中。但是,在物质不断充裕的时代,当非主流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也会波及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走向,使其过度关注个人得失而忽视公共利益,丧失奉献与担当情怀。因此,有必要把奉献精神和理念深度融入到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图1 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信仰层面、专业层面以及职业层面作为基石(如图1所示)。首先,忠诚和为民是对信仰层面的诠释,指向初心角度,用来形容学生入校之前对警察的态度与情怀。忠诚是一种世界观的产物,而为民则是忠诚世界观下方法论的产物,以上二者关乎系好从警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其次,公正是对专业层面的诠释,指向学习角度。学生在公安院校中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都是为了塑造警察职业品质和职业角色,更好地成为一名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成为这个社会打击犯罪与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公正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对公安队伍的期望,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须养成的职业素养。最后,廉明和奉献是在职业层面上的诠释,指向工作角度。在党章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样的表述是对廉明的具体要求,而对于奉献的要求则在以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的宗旨性问题以及以牺牲个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为根基的价值性问题等方面作出了相应阐释。

综合三者的关系可以看出,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专业以及职业等三个层面的构成要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其一,信仰层面的意识形态是“不忘初心”的立足之本,缺乏信仰,公安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就会缺乏价值航标;其二,专业层面既是对信仰层面的继承,亦是对职业层面的延续;其三,职业层面是对信仰层面的具体践行,也是对专业层面的辅助和补充。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要件——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和奉献,是随着入学到入警这一时间变化、身份变化与内心认同变化这三个变化过程形成的。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共同构成了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优良传统、价值导向和时代趋势的统一体。

(二)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塑造面临的挑战

第一,国内外双重作用下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阵地作用弱化。一方面,从外因层面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依附于经济活动的各国文化正逐步影响着我国大众的意识形态,其中不乏一些诸如国外资本主义流毒、西化势力等负面思潮,这些“干扰”因素的出现会淡化学生对本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甚至破坏忠诚信念[14],导致公安院校大学生对党和国家、警察职业的认同感下降,从而影响公安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在内因层面上,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时,在主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有待优化。当下公安院校在意识形态主题教育上仍多将重点置于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合法性,但却忽视了对其科学性的解释,类似重灌输轻引导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落实意识形态主题教育的实效功能,使之流于形式。且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也未得到有效发挥,不能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各个构成要素常态化、持续性、潜移化地融合到学生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活动中来,进而影响了学生对学校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的认知和支持,影响了他们对意识形态各层面构成要件的深刻理解。

第二,技术发展衍生的新挑战增加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整合的难度。互联网通信和媒介技术扩大和丰富了学生信息接收和意见表达的渠道,使学生在信息的接收和发送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也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一定挑战。其一,多样化的信息携带着多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增强了学生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对抗性,使得信息所传递的多样化价值观在整合时难免存在负面思想渗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相应地也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其二,网络环境中,部分有关党和国家、警察队伍的负面信息的扩散和传播会牵动人们的情绪,会影响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解读。特别是涉警舆情事件的发生,也会干扰甚至消解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坚守,甚至失掉对忠诚与奉献的坚守。其三,高校在发挥新技术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作用方面尚有待深入发力。目前,各公安院校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上多以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为主,种类较为单一,在内容制作、信息防线、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建设布局和推进水平上的表现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第三,非主流社会思潮的蔓延和渗透挤压了公安院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空间。随着社会生活多元化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或交汇交融,或冲击对抗趋势日益增强。一些非主流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导致公安院校大学生“思维混乱”的潜在诱因,挤压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空间,削弱了其话语权。首先,非主流的社会思潮会影响预备警官对道德主体站位的选择,进而影响他们对忠诚的坚持。如目前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以及国内的某些分裂分子所推崇的历史虚无主义,一味否定当前我国所坚持的正确道路,这可能会诱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产生困惑,成为动摇忠诚信念的潜在隐患。其次,公安机关奉行“持正义之利剑,守为民之初心”,但非主流的社会思潮会影响到个体的是非判断标准和对价值选择的看法,扭曲的是非观会影响个体思考和行动的公正性。最后,时下社会中潜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佛系”等主张无为的消极思想,无疑也会带来消弭公安院校大学生奉献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风险,使其角色定位和人生目标偏离主流方向,不能有效践行为民和奉献的意识形态。

四、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一)筑牢高校阵地,深入推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主题教育工作

第一,发挥公安院校主阵地作用。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发挥着主要作用。作为警校生从警路上的第一站,公安院校所特有的育人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生活环境构成了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背景氛围和潜在基调。在此过程中,政策宣传、制度引领、文化营造等多方面的内容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必须加强主阵地建设,使学生筑牢在信仰、专业、职业等层面的思想基础,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和冲击。

第二,深化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贯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引领方向和政治立场。公安院校要坚持政治建校、忠诚建警标准,坚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绝对领导下的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学生在政治上坚定忠诚信念,在作风上廉洁为民,在工作中公正有序。其次,发挥公安院校特有的教学优势,创新主题教育开展方式。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参观等方式深化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支持。最后,营造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氛围。要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主题教育常态化、持续化和潜移化,具体可藉由舆论宣传、实践养成、制度建设等方式,把主流意识形态的三个构成要件内容贯穿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二)借力技术发展,创新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手段

第一,将新技术发展的手段优势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需将技术进步视为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契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话语传播通道,藉由青年大学生对媒介使用的群体性偏好,努力探索和把握互联网话语体系下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特征和规律,借力技术发展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以推进技术手段和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整合为重点,发挥信息技术的手段优势和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优势,有效推动二者的融合程度。以北京理工大学打造的思政课智慧课堂为例,该课题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形成了VR教辅软件“重走长征路”“我素我行”移动教学APP和严肃游戏“情商加油站”等思政课智慧教育系列产品,被称为“活起来”的思政课。这亦启示我们,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亦要把握时代契机,深化技术手段和内容传播的战略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第二,推进传播手段与内容建设的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建设就是传播能力建设[15]。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不仅创造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也推动了包含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传播样式、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对此,公安院校首先要在手段上筑牢利用信息技术培育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网络防线、信息防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分析研判、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筑牢主导权和制动权。其次,更重要的是要依托信息传播技术主动融入大学生网络社区,并为传播内容注入生动性和启发性,发扬正能量,引导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积极的思考。例如:公大官微所创作和推出的“冰花男孩进校园”“校庆原创MV系列作品”等,藉由技术手段和优质内容充分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宣扬了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

(三)发挥底蕴价值,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一,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有着良好的底蕴。发挥公安院校大学生底蕴价值是有效应对非主流思潮干扰的可行途径。一方面,从入学时以较高分数就读警校便可以看出公安院校大学生本身对警察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认可。另一方面,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入校之后受到军训、警训等磨练,通过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作风意识的锻造活动,深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可以看出,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先进践行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完备的警务化管理下,有着引领社会思潮的底蕴与氛围,具有了全方位、深层次地践行对忠诚的政治追求、对为民的初心追求、对公正的专业追求、对廉明的职业追求以及对奉献的价值追求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机会与环境,对此,要充分发挥这种底蕴价值,筑牢意识形态之基。

第二,主动出击,构建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先进性是对坚定维护“四个自信”的有力回应。作为党和人民最放心的专业院校之一,公安院校以正义之利刃、公正之坚盾践行着对人民的初心与衷心。其次,要构建坚实防线,占领舆论高地。对意图抹黑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非主流社会思潮要坚决地予以反对,揭露其腐朽本质,展示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再次,要坚持开放共存,与时俱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会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改变。需以更加开阔的战略眼界和布局思维审视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发展的现实挑战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永葆生机与活力。最后,要重视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要利用好新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做好防线巩固与战线引领工作,展现我国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层面大学生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大学生之歌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