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川,李龙龙,龚美睿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早在2004年,为了解决高等学校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正确合理对口就业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并且规范高等学校中就业创业服务系统[1]。2007年,教育部通过下发文件提倡所有高等学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还下发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对该课程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以及情感层面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2]。近些年来,随着全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和就业市场规模化程度的凸显,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问题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求全社会要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3]。在这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工作再次受到关注。
根据职业发展大师Super的观点,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职业需求和生活追求[4],大学期间正值探索阶段(14-25岁),属于基础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学校活动、业余活动和兼职来探索他们的技能、角色和职业定位,逐步使职业偏好更加具体,以实现未来就业的职业偏好。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急需知晓职业技巧,而大学职业服务是可以帮助学生的重要资源[5]。但在学校,能来到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完整职业咨询的学生并不多,只有一半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想法[6]。影响人们寻求咨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职业咨询的态度被确定为促使学生决定寻求帮助的最重要因素[7]。
对某事的态度和信仰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8],大学生对职业咨询专业帮助的结果期望约占寻求职业咨询原因的62%[9],职业咨询态度可以预测学生寻求职业咨询的行为[10]。国外对影响职业咨询态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对家庭和文化价值观是影响职业咨询态度的因素之一[11][12]。国内对职业咨询态度的研究多数为定性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职业咨询本土化的意义和方法等,并对关于“职业咨询”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职业咨询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加强建设,应该建设一些职业咨询机构,规范基本的流程,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职业咨询的技术等[13][14][15]。也有学者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学生对职业咨询的了解程度和建议[16][17]。可见,国内对职业咨询态度的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与西方发达的国家比较而言,存在很大的差距。
职业咨询态度量表(Attitude towards Career CounselingScale,ATCCS)作为最直观评价个体对职业咨询的态度的量表,由Rochlen等人编制而成[18],包含16个项目。该量表为职业咨询态度的测量建立了一套客观标准,确保测量更为客观和可靠,为了解和解决职业咨询态度和职业指导领域内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性很高的解决方案和启示。
因此,本文拟以职业咨询态度量表为工具,对我国大学生的职业咨询态度现状进行调查,探究我国大学生对职业咨询的确切态度,丰富职业咨询态度的内涵和外延,引起国内学者对职业咨询态度的重视,促进职业咨询领域的发展,为完善职业咨询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推动我国职业咨询工作的发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某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回收600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保留有效问卷580份,有效率96.67%。其中,男生120(20.7%)人,女生460(79.3%)人,平均年龄21.07±2.56岁。
引进Rochlen等人编制的职业咨询态度量表,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将量表翻译、修订,形成大学生职业咨询态度量表。该量表经过修订,对大学生的职业咨询态度的测量具有良好效果。量表共16个项目,使用“1”到“4”的4级计分方式,数字程度依次递增,1代表非常不同意,4代表非常同意。主要指标为总分,总分越高代表被试对职业咨询的态度越积极。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63。
采用当场施测的方式,每次测量人数为30-50人,问卷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后,数据通过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
本研究根据性别将被试进行了分组,男生120(20.7%)人、女生 460(79.3%)人;根据年级分为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别是 152(26.2%)人、282(48.6%)人、146(25.2%)人。研究样本的一般资料结果如附表1所示。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被试在职业咨询态度上的得分如附表2、附表3所示。
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三年级男女得分差异显著(p<0.01),一年级(p=0.65)和二年级(p=0.71)男女得分差异呈边缘显著。三个年级的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性别方面,男生二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一年级得分,得分最低是三年级,差异显著(p<0.05);女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得分逐渐升高,差异显著(p<0.01)。男生和女生总体得分差异显著(p<0.05)。
以职业咨询态度量表为工具对高校580名在校生施测,被试构成通过分析结果可知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进一步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呈现出不同的信息。
首先,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对职业咨询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各年级中,女生的得分都高于男生,与前人研究相符[19],表明女生在各个阶段对职业咨询的态度普遍比男生积极,女生更愿意在就业遇到困惑和困难时寻求专业的职业咨询以解决当下的困境。在对我国历史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儒家文化里,对女性的社会角色上存在着错误定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仍然存在,成为女性的职业生涯中一种无形的阻碍。这种思想也影响着女性的认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较强的危机感,导致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更加焦虑,寻求帮助更加积极,对专业人士的依赖性更强。职业咨询可以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即时将自身当前的心理状态问题外化,从认知上有效缓解就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状态,改善女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心理问题的缓解强化了她们的主动咨询行为,进一步促进她们寻求职业咨询。
其次,女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职业咨询态度得分逐渐升高,表示女生在越接近就业的时候就越关注职业咨询,而男生则不同。男生虽然对于职业咨询的态度不如女生积极,但在不同年级都存在差异——二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一年级得分,得分最低是三年级,男生在最需要职业咨询的三年级对职业咨询产生了消极感受。这个有趣的现象可能与文化有关[10][11]。男性因为拥有良好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在中国的文化中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最典型的思想就是“男儿当自强”,他们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遇到困难要坚强面对,不轻易认输。在这类文化要求的影响下,男性在遭遇就业困难时不愿意寻求职业咨询,向陌生人表露出自己正在职业问题上遭受困难会给男性带来耻辱感。这种自我约束、不甘示弱的价值观在国内很常见,这可能是职业咨询无法有效普及的原因之一。但职业咨询并不是为“弱者”准备的服务,是为了让强者更强。良好的职业咨询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愿望并转化为现实行动力,促进大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唤起个人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因此,要让多数人享受到职业咨询服务,在完善服务体系之外,还应该在宣传上把握好角度——寻求职业咨询不是软弱,而是对未来负责的表现。只有消除了人们对职业咨询的误解和内心潜在的顾虑,才能更好地开展职业咨询工作。
附表1 研究样本的一般资料
附表2 职业咨询态度的得分情况(不同年级)
附表3 职业咨询态度的得分情况(不同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