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耿东
摘 要 美术课程开展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融合的教学,是对当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提高心理素质的美 术创作导向为载体,从开展心理美术创作教学意义、教学维度和结构、教学实践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为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完善学生品格提供借鉴与思路。
关 键 词 学科素养;心理品质;美术创作;心理健康;融合;教学途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美术 教学应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 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身 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 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心 理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品格素 质培养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开展心 理健康与美术创作的结合,能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 以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可以丰富美术教 学的形式,转变美术创作教学偏向单纯的技能和技巧 学习的局面,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构建有利 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美术教学体系。
一、心理创作理念实施的内涵维度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美术创作,其内涵是基 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象识读、美术表现、审美 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核心要素下,注重对学 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 必备品格的培养,通过对美术综合创作学习活动,采 用多种创造方式、结合文字、图形、色彩来传达信息的 视觉表现,[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以及综合 解决心理问题的美术创作综合学习领域。提升心理 素质的美术创作主要以美术学科素养理念为指导,整 堂课的教学方式,侧重于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和美术创 作的整合,把反映学生心理资源整合于美术教学之 中,改变美术创作教学单调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 艺术综合和心理素养。
二、塑造心理品质美术创作的类型
学生表现心理健康主题的美术创作,主要描绘的 内容包括自我成长、人际情感关系、学习心态、心理现 象、心灵感悟、家庭问题、社会见闻、习惯养成、幸福人 生、理想抱负、青春活力、乐观自信、爱与友谊等,让学 生从这几个方面,用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创作形式讲述 自己对“心理健康“这个主题的多角度的认识。主题 心理美术创作要求健康积极,能体现出当代学生的精 神风貌。其教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心理成长型
所谓自我心理成长,就是指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 一个变化过程。自我成长型美术创作指的是借助美 术视觉语言表现一种自我的觉醒,其目的即是反思成 长过程和学习心理,看清学习的优势与不足,认知自 我,知晓自己真正的使命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 人,并把心灵成长作为人生的追求和目标。通过这类 美术创作表现,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焦点转向更广阔的 画面,就会变得既有创造力和活力,又充满热情;就会 从新的旅程出发,确立新的目标,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2.人际心理关系型
学生的人际心理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合作关系、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和友爱关系等,这类的 美术创作主要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在与他人的 互动交流的反映,借助美术创作的表达,明确告诉学 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性格因素、心理因素对 于人发展的重要性;反之,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陷于矛 盾与痛苦之中是不可避免的,人与人在关系中如果未 能善于用智慧去消除由此引发的自己内心的冲突,就 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甚至会产生人际交往的心 理障碍,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数下降。
理想情感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期望,也是对某事 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这类的美术创作主要包 括学生的理想状态、未来理想、坚强意志、升学与择 业、青春心理、远大志向、美好希望、前进动力等情感 表现。当前,部分中学生贪玩不成熟,很多学生对于 学业不关心,经常沉溺于游戏机里,没有明确的学习 目标,因此,他们急切需要树立起人生观,确立远大志 向。通过形象直观的美术创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模 仿,理想畅谈,树立人生的志向、理想,从而激励同学 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终身发展打下坚实 根基。
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出现各种情绪,如高兴、 忧伤、生气、紧张、炫耀、恐怖、害怕、自卑等,这类美术 创作主要有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内容主要有画出 有表情的面孔、画出个人情绪、让画中人说话、对事件 的思考与感受,负面情绪调节与疗伤等。通过运用多 种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的创作,帮助学生把握表达情 绪的方法要领,让学生懂得情绪对于学习、生活、工作 的重要性,感悟恰当地表达出自己情绪带来的愉悦, 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竞争剧烈,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的 等原因,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再加上学校忽视这 方面的教育,感恩之心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已经疏远和 淡漠。而在美术课实施培育感恩品格的美术创作,既 让学生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一定程度上重视美 术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激、感谢,理解父母,领会“受人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品质,真诚地去体贴关心 别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又能感受学校家庭、教师、 同学对他们的温暖,懂得只有具有感恩的精神品格, 才能获得社会和其他人的回报,才能正确地建立与學 校、父母、教师、社会更加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自身 的进步。
三、学生心理教育与美术创作整合的实践
1. 用感性、形象的学科内涵陶冶品性
美术创作对美的感受离不开形象,学生创作与自 身心理素质发展相关的美术作品,其显著特征是形象 性,美术创作通过丰富的形象性素材,引导学生去感 受自己的心理特征、心理追求,心理障碍,心理矛盾, 心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和创 造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的心灵与品性获得陶冶。
如《用色彩表现有情绪的脸孔》这一课的教学,本 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用色彩充分表现脸孔情绪获得 心理体验,进而领会到色彩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作 用,理解艺术创作需要触动人的基本道理。课上,笔 者说明,色彩也是有情绪的,它具有高兴、忧伤和愤怒 的心理效应。你有没有尝试过用色彩表现人的脸孔 呢?接着,让学生欣赏用不同的颜色表现脸孔的作 品,思考作者是如何选择颜色表现脸部情绪。练习 中,笔者让学生用感性的形象去表达自己或别人的真 实面孔。学会用鲜亮颜色表现正向情绪,以暗灰颜色 表现负向情绪,灵活地塑造动人的头部形象,再现生 动有趣的面孔,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教师通过这些多 样的情绪脸孔,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就能使学生在 创作欣赏中获得愉悦感,开阔学生的心理视域,积淀 学生的人文情绪底蕴。
2.用立足实际问题丰富心理发展需求
在学校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美术创作,教师要 把创作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生活的热点、难点与焦点,[2]来充实组织心理美术创作的素材,探索学生的心理 需求,找到塑造学生心理素质品格的切入点,真正解 决学生心理中面临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刻领悟与 体验。
如《我的心态》美术创作课,其目的是通过美术创 作,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心态对人学习、生活和工作 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 学习心态,自觉克服不良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 品德。
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比较好心态与坏心态对人们 的学习生活有何不同影响,好心态在生活学习中有何 作用?它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心态,发 现身上的问题。接着,教师着重讲解如何用艺术形 象、色彩、构图、手法进行创作构思表现。在尝试练习 阶段,教师让学生以该主题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写 实或抽象的绘画形式进行表现,并帮助学生构思完成 创作草图作品。接着,要求学生以不同的色彩表现不 同的心理行为,说出作品表现自己或别人何种心态、 有何意义。之后,师生对心理创作构思进行互相评 价。通过这节课的美术创作教学,能够直接深入学生 心灵,揭示学生的内心世界,表现学生丰富而复杂的 思想感情,彰显了学生生命向上的姿态,表达了一种 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正能量。
用与心理对话中发展良好心理人格 美术创作表现人的心理活动,从审美的观点看,它实际上也是一种与心灵的对话,是学生、教师和美 术作品之间的对话,是在创作体验中丰富学生对话的 过程。这一心理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 现、创意、鉴别美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 学会鉴赏、使理解美的心理过程能够在美术创作体验 中实现。
例如,《困难与挑战》这一创作课题,学生以心理 表现的形式创作这幅绘画作品,作品展现了每个人在 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如何去应对。但面对困难,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这 个时候,笔者利用学生的作品,引导他们与自己或别 人的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 切,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利用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 寻求帮助,调动一切力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经过 与美术作品的审美对话,丰富学生对困难与挫折的不 同感知与理解,在活动、讨论和感悟中提升心理人格。
人的内在涵养是其心理素质的一种外在体现。 它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态度、理想意志、知识水平、耐 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一个心理素质强大的人,往往 对自我有着深入的了解,善于克服学习和工作生活中 的一切困难和障碍。学校美术教育应发挥其独特的 教育功能,即潜移默化的功能,挖掘有利于学生心理 内在涵养教育的素材,运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和表现 手段,将丰富多样的心理生活教育素材作为美术课程 的资源,加强培养学生心理素养与美术创作教学的有 机联系,改变美术教学单一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心 理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
如克服自卑这一美术创作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 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教师通过美术作品说明:自卑情 结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包括世界上伟大人物也存在 着自卑情结。如何对待自卑情结对于人的身心健康 影响极大,也是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成熟与否、人生 是否完整的表现。然后要求学生讨论人为何会产生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危害性是什么?如何把自卑 心理转化为巨大动力?然后,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 创作演绎,表达如何把消除自卑心理的消极因素而转 化为积极因素。教师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将学生创 作体验的感受融化于心,让学生在情感与心理的互动 中,发现美,创造美、涵养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这才能真正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
总之,在美术创作教学中融入学生心理品质的教 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这是美术创作教 学范式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 心理需求着手,通过多种多样的美术创作实践活动, 密切学生与社会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多创造美术创 作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提升自身心理素养的创 作过程,逐渐形成以“心理為导向”的美术创作范式, 从而让核心素养在美术创作教学中悄然生长,让学生 的心理品质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茹.高中美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提升图像识读素养 的探究与实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017.
[2]吴际,罗伟.基于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J].现代中小学教育,016(1):95.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