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主流媒体提振信心激发拼劲的有效尝试

2020-05-28 09:47肖遥
记者摇篮 2020年4期
关键词:报道主流媒体

肖遥

[摘要]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主流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振公众信心、激发各行各业的干劲、拼劲与活力,营造起共克时艰、奋发有为的舆论环境,这是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主流媒体;提振信心;报道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主流媒体在这个时间节点,必须强业务、敢担当、抓责任,推出一批凝神聚力、提神鼓劲的新闻报道,以振奋士气、提振信心,凝聚起强大合力,共克时艰。1月上旬起,河南日报在一版持续开设“万众一心加油干”专栏,生动展现各地在中央和省委的勉励下,河南各界干部群众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干劲,在全社会进一步提振以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决心、精气神。

一、亮点与影响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强调,要不断创新报道理念和表现方式,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更有感染力、亲和力。特别是近年来,河南日报在多项重大策划、时政报道中,强化全媒体互动,推进立体化传播。在人民日报主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上,前方记者在河南日报官方微博上,以专栏发布的形式,图文并茂直播论坛盛况,并与次日见报的纸媒稿件互为补充,在受众当中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还特地在合作论坛特刊上进行了报道。最早尝试报网互动的“焦点网谈”版及时捕捉网络热点,勇于叫响正面声音,已坚持10年之久,并荣获“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成为河南日报的“王牌”之一。

本次策划推出的“万众一心加油干”报道,以系列专题报道的形式在新闻纸呈现,定期刊发,表达多样,推广渠道多元。有的是专版鸿篇巨制,有的是小切口娓娓道来,有的配合移动端视频推送,有的以H5等形式灵活展现。目前,共刊发25篇相关报道,各终端总阅读量超过3000万次。

1.报道的主要亮点。①锚定方向,有“一心”的作为。1月1日的河南日报,以“万众一心加油干”为主题,推出两个整版的特别报道。其中《郑煤机人的执着坚守》一文,讲述了郑煤机总装厂厂长苑少冲眼中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那就是“对制造业的那份执着和坚守”。文中写道:“苑少冲指着一台郑煤机的‘王牌产品——‘世界第一高8.8米电液控制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一个接一个环节陈述相关标准。‘液压系统相当于液压支架的心脏和血管,浇灌乳化液的过程中,要保持绝对的清洁度,不允许任何颗粒状杂物。”生动的比喻揭示出总装车间严苛的选择标准,专心致志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企业形象跃然纸上。1月19日,刊发《我省水利工作今年要有新作为根治水问题做好水文章》一文,报道河南省多措并举,在确保黄河安澜、根治水问题方面绘制作战图,发出总动员。《濮阳瞄准“硬核”产业发力》讲述了濮阳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在转型升级关键期打出“产业强市牌”、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作为。

②勇担重担,有“加油”的干劲。冲锋号已经吹响,河南日报的这组系列报道致力于加油鼓劲,强调实干和顽强作战,推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1月16日,刊发图片新闻,拍摄了2020年春运初始,郑州局集团公司南阳工务段开展线路隐患整治的工作场景,铁路工人伏在山体一侧,专注的神态传递出“加油干、保平安”的信息。同一天的报纸上,还刊发了《“五个一”支持返乡创业》等报道,关注河南省人社系统抓住春节期间的返乡潮,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印发一封“慰问信”、组织一次“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一次“家访”、开展一次“返乡人士看家乡”考察、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等,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的措施和打算。光山花鼓戏演员巡回演出上百场,把中央对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送到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油鼓劲;右臂截肢的南阳桐柏县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钻研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从昔日的贫困户发展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报道讲述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都是河南人民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征程中,干劲满满、拼劲十足的折射和反映。

③迎难而上,出“攻坚”的成绩。面对挑战,攻坚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河南日报在报道中强調,要锚定任务、奋勇前进,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不负韶华、不辱使命。1月17日,转发了新华社河南分社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袂采写的专题报道,从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文化繁荣、干部作风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讲述新时代河南出彩故事,展现河南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形象风采。

2.报道的主要影响。这组系列报道不仅提升了河南日报本身的品牌关注度,还加大了和地方媒体的合作力度,畅通了与中央媒体的联动渠道,努力建链、延链、强链,有效把河南省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态势、气势传播出去。相关内容产品屡屡被中央媒体的客户端及其官方微信转发,使河南好声音得以放大、更加响亮。

二、加强主流媒体主题宣传的一些思考

1.加强主题宣传是凝聚正能量的题中之义。在移动媒体不断崛起、网络舆论环境众声喧哗的环境中,以往的传播轨迹,即由报纸、广电为主导的传统传播格局,已经完全让位于众媒时代。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9年热点事件统计表明,93.2%的热点事件由网络平台首先披露、持续扩散并直至引发受众关注。

因此,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传统媒体想要积极抢占舆论阵地,继续引领主流舆论,达到凝神聚力、提振信心的功效,必须创新表达方式,用受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新闻宣传。

2.做好主题宣传的几点经验。河南日报“万众一心加油干”系列报道刊出以来,由于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权威、正能量的话题,将用户以地域IP、家乡IP凝聚起来,共同助力家乡发展、描绘发展蓝图,因此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形成了阅读期待。这组报道的经验梳理如下:

①守正创新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央提出要求建设一批新兴主流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让党的声音在移动互联网上“飞入寻常百姓家”。“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前提。守正,坚守正道,主流媒体必须能够充分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把准吃透,充分领会。创新,就是要充分运用媒体融合的手段,运用新兴技术,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探索过程中生成灵活多样的新闻报道,让用户愿意关注,让用户主动阅览,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才有用户基础。

②锤炼业务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中宣部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认为,“融媒先融人”,不论是开展“惊蛰计划”融媒体技能培训,还是通过“短视频集训营”“融媒特训营”等方式点对点培养技能,都始终把人才队伍的融合发展水平建设作为媒体融合的重中之重。

③践行“四力”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素养。移动互联网技术瞬息万变,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不断丰富,但这些均为“术”,不为“道”。内容策划、呈现、推送,归根结底要靠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本领与思维能力。可见,在移动互联时代,扎实的新闻业务基本功仍旧是核心竞争力。而新时代里,对于扎实的业务功底,有着多样的评判标准,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需要提升“四力”。

增强脚力,要贯彻“走转改”的工作要求;增强眼力,要有天生的“新闻眼”,善观感、能挖掘;增强脑力,就是要善于正本清源,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会思考、能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正道表达出来;增强笔力,就是要全面运用融合平台,提升表达技巧。

三、以报道塑机制、以机制促报道的体会

通过策划并实施“万众一心加油干”系列报道,河南日报进一步明确了立足主线、立足深度、立足融合拼报道的思路,并以之为核心,探索采编流程机制的改良。

1.机制与报道间的相辅相成。移动时代,产出一次具有影响力的主题宣传报道,能够有效改良原有采编机制流程。而更加高效的机制,可以反作用于报道的产出,助力更多优秀主题宣传报道产出。河南日报注重打造立体多样的传播体系,最大可能地延长用户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将之定为“守正创新”融合宣传的重要目标。

2.由静而动的全新采编机制。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是封闭和静态的,不考虑拉长稿件价值链的问题,记者采写的稿件只服务于所属的某一家媒体。因此,要对信息实现多平台发布、多渠道传播,达到新时期主题宣传的高效传播,就必须对现有的采编流程进行重构与再造,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提高新闻时效、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适应全媒体内容生产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报道主流媒体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