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促进师生共同生长

2020-05-28 09:36王洁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单质二中案例

王洁

问题是课堂展开的重要线索和教学资源.问题既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的,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师生合作时共同创设出来的.本文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一课为例进行对比,旨在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依据学情,创设出激“趣”、诱“思”、促“能”的问题,促进师生共同生长.

一、案例对比

“镁的提取及应用”是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2的一节新授课,以下是两种典型的课例.

案例一

师:根据我们刚学习过的钠,大家推测一下镁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观察桌面上的镁条并根据金属的通性得出镁的物理性质.

师:回忆钠的化学性质推测镁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回忆并进行回答.

师:镁能与氧气反应吗?假设镁能与水反应,产物应是什么?教师推测并演示实验.

师:镁还有哪些性质?教师演示了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之后,介绍了镁的用途和存在.学生阅读书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案例二

教师首先介绍镁的用途和存在:镁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于海水中.

师:拟在海边建造制镁厂,请同学们参照金属钠的制备并结合已有的知识,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学生独立设计,并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设计的流程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提出如下问题:(1)选择何种沉淀剂?(2)为什么不直接电解氯化镁溶液获得单质镁?(3)为什么不可以电解熔融的氧化镁或氢氧化镁获得单质镁?(4)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另一产物如何处理?

学生逐步探究并解决以上问题.其中为了解决问题(2),师生一起探究了镁单质的性质.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镁不存放在煤油中?之后创设教育情境:播放一段制镁厂火灾现场,提出问题:如何来灭火?提出几种方案:水、二氧化碳、沙子,一一进行活动探究,得出镁还可以与氮气、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二、案例思考

以上案例都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并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案例一课堂教学比较传统,学习气氛比较沉闷;案例二整堂课学生积极又主动,充分体验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挖掘了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1.激“趣”问题,师生共同生长的起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上述案例中都提出:参照钠的性质推测镁可能具有的性质?案例一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回忆并推测,问题层次比较低.案列二中却是让学生动手设计流程,在设计流程中产生新问题,为了解决新问题,需要学習镁的性质,促使师生进一步探究镁的性质.这样设计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探究镁的性质是一种学习需要,从而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

2.诱“思”问题,师生共同生长的中点.

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设计问题,诱使学生深入思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来解决问题.案例二中一开始提出问题: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学生设计时需要动用很多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并经过思考、比较、分析、选择来完成任务.例如沉淀剂的选择,得到单质镁的途径等.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思维中模糊的地方与原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促“能”问题,师生共同生长的终点.

通过问题导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如在案例二中选择沉淀剂,除了使沉淀过程发生,还应综合考虑经济和环保等实际因素.另外,提出的问题要能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它是化学学科的核心,通过化学思想来引领化学教学,使化学知识转化为化学能力,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如案列二中第四个问题“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另一产物如何处理”就渗透了循环处理的绿色化学思想.

总之,问题是课堂中师生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堂展开的重要线索.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设计问题,引发学生产生富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单质二中案例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庐江二中简介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