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办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创新实践研究

2020-05-28 09:35耿丽娜梁婧侯雨忻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红色文化

耿丽娜 梁婧 侯雨忻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要深入推进红色文化研究阐发、始终坚持红色文化融入学校课堂,结合党支部现在正在进行的“学思创做”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扎实开展红色文化文化育人实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育心、铸魂固本的功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党建引领;红色文化;育人;四位一体

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研究,要始终坚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达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自信的目标,就必须结合历史和当今的实际。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政治导向、文化熏陶、理论教育的多重价值恰恰切中这一实际。博达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以四平地区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党建活动,即“身在英雄城 弘扬英雄魂”红色文化育人品牌,通过“学思做創”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充分利用身处英雄城的“地缘”的优势,扎实开展红色文化文化育人实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育心、铸魂固本的功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我国、我党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永不忘本、牢记使命、永葆青春,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努力做到在更进一步的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分析,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相融合的方式始终不变,切切实实的落实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实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功能,努力培育红色文化灵魂,塑造能够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坚实的灵魂,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8年12月,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管理系学生党支部被确定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党建工作模式,即“身在英雄城 弘扬英雄魂”红色文化育人。

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历史资源丰厚,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着无数的神圣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因“四战四平”战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马德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第26条线路的第1站。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梨树县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都是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四平战役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充分利用身处英雄城的“地缘”的优势,创设“学思创做”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利用“党建+红色教育”的鲜活载体,开展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发挥四平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文化熏陶和理论教育等功能,实现党建工作“四轮驱动”、协同发力。通过研究、阐述和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使青年一代能够从革命英雄和红色故事中汲取信仰、真理和智慧的力量,从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推动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发展。

二、开展“学思创做”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将“学”放在首位

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支部始终把“学”放在首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四战四平红色文化作为学习主要内容,通过线上平台、翻转课堂、专题讨论、知识竞赛,变以往的“照本宣读”学为现在的“随时随地”学,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成立应知应会宣讲团,持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章党规引向深入;二是设立了红色讲堂,邀请专家讲解党史尤其是四战四平的辉煌历史,将英雄城的红色精神深植党员的思想中,把英雄主义作为城市精神传承下去,红色讲堂的设立把“学”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开展“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活动,每天利用课前十分钟举办“今天你学习强国了吗”“一心向党追梦青春”活动,党员带动群众一起学,展示新时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解读,并将优秀讲稿集结成册。

(二)在“思”上求拓展

“思”这个环节是一个由预设到生成的环节,也是一个大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由自我理解到自我升华的过程。一是开设研讨沙龙,每两周组织应知应会宣讲团成员,共同交流学习,分享成果;二是通过“忆党史颂党情”宣传板,每日更新党史国史日历,引领党员和同学们学习党史国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三是设立榜样的力量,分为改革先锋、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等专栏,弘扬先进人物事迹的同时,也让每名党员对照楷模,思考自己所担当的使命和奋斗方向,在活动中思角色、思担当、思作为,强化党的引领,不断提升党员的责任感。

(三)在“创”上强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党支部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实践锻炼。一是创新活动品牌,2014年支部组织成立“青春梦之队”志愿服务团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并成功注册加入四平市志愿者协会,将“我们都是追梦人”融入思想深处,不断奋进新时代。经过六年的建设,目前共开展实践活动36次,建立两个红色育人基地,与平东路第二小学建立红色文化育人合作基地,与梨树县蔡家镇睿鹏红色文化主题博物馆建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并定期在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支部利用寒暑假,以祖国华诞七十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七十年,这里”学习宣讲活动,青年党员回到家乡,深入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新思想的践行者和家乡70年繁荣富强的传播者。青春梦支队曾荣获吉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吉林省百基千队服务万村先进团队、四平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二是育人载体上的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运营微信公众号、建设新时代e支部、完善新时代党建成果展示平台、刷新学习强国 APP,用大学生的“拇指”形式,确保“两学一做”全覆盖、全参与;三是编排了“碧血忠魂马仁兴”话剧,弘扬传承英雄楷模的革命精神、无畏精神、奉献精神。活动多次被省、市等媒体报道。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支部活力。

(四)在“做”上重实效

在“做”的方面,支部严格按照“两学一做”的标准严格要求,提高标准,争做模范党员。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一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话谈心等基本组织制度;每月固定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这些活动有在校内开展的,也有在校外基地进行的。二是实行党员和积极分子“一生一册”管理制度,建立成长档案,将思想动态、党内成长情况等内容记录在册,时时掌握思想动向;利用寒暑假开展“带爱回家”专题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将家的“情孝”升华为国的“忠孝”。

三、红色文化传承,从我做起

目前,我省各级學校纷纷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红色文化教科书的使用,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学生心中的一颗种子,把这些朴素的情感融入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哲学之中。坚持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红色故事将以一种简单而深刻的方式来表达,少讲多讲;少僵化,多情感转移,从而让同学们更能够深入体会和理解。我们坚持红色文化资源进思想政治课堂,实现教学全覆盖。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分析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让红色精神默默地滋养和滋养人,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绽放、生根发芽。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和力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把师生融入知识、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红点追溯历史,反映现实,将红色文化传承,焕发它的力量,发挥它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心灵。与身份共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管理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管理系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支部成员多次获得十佳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四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支部坚持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学院考研和就业工作稳步提升,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专业素养明显提高,专业资格证通过人数逐年攀升,其中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133人,考取人力资源师三级证书85人。

面向新时代,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将以“红色育人”为契机,将红色文化育人的模式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我国、我党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永不忘本、牢记使命、永葆青春,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努力做到在更进一步的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分析,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相融合的方式始终不变,切切实实的落实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实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功能,努力培育红色文化灵魂,塑造能够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坚实的灵魂,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并且努力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培养。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艰苦奋斗和英雄事迹。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因密码”,它储存着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信息。今天我们以“红色文化”育人,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来体会当今生活的不易,能够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谁会主义事业做贡献,这是意见极具意义的事情:同时,让同学们学习革命先烈的事迹,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能够不必气馁,遇到事情敢于挑战,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像我们的革命先烈那般,即使前方的道路多么的曲折,他们仍然努力拼搏,他们盼着黎明、盼着曙光,期待着光明的到来,而事实上,光明也如期而至。

管理系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与当地红色精神相结合的活动来开展党建工作,一方面,将红色文化与四平精神乡结合,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家国主义情怀,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同学们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萌生更为浓厚的情感,这是身为教育者的职责,更是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义务;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搬到课堂中,通过教育者系统的讲述和传授,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深刻,让这一精神得以更长久的延绵,让中国精神腾飞,让中国梦腾飞!

参考文献

[1] 毋张明,陆帅,沈惠雯.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室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54.

[2] 赵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2.

[3] 韦芬.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8):95.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度吉林省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PSK201949。

作者简介:耿丽娜(1982- ),女,硕士,讲师,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红色文化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