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李张琴 张仲明
摘 要:OTTF方案是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立足于学校层面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方案。OTTF方案主要为选择一天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或师生沟通交流活动;开展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两个有关校园欺凌的讲座;运用家长校园欺凌预防手册、教师校园欺凌预防手册、学生校园欺凌预防手册等三个手册进行整合教育;并进行校园欺凌的认识、危害、预防和应对策略、即时处理策略等四课时系统课程训练。OTTF方案的有效性还需要大数据、更多的实验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OTTF方案;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欺凌也称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认为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或上下学途中与学校有关的青少年暴力,包括导致心理伤害重于躯体伤害的欺负、拍、打等或引起严重躯体伤害与死亡的动武或帮派暴力(CDC)[1]。基于中国文化背景,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中明确界定了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教督〔2017〕10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有必要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进行区分,并认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种失范行为,但不是犯罪,而校园暴力是犯罪,是违法行为。二者有时会有一些交集,校园欺凌可能有时带有轻微违法性质。这种区分对东方文化背景的校园欺凌进行了更精准的区分,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更好的指南。教育部[2]认为校园欺凌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其中力量的非平衡性是其显著特点。
目前,一些国家从顶层设计开展了对校园欺凌的研究并形成了全国性政策与平台。如美国已经把每年的10月5日作为“反校园暴力日”,英国政府从2005年起在每年的11月举办全国性的反欺凌周活动,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反暴力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暴力计划”组织和网站以帮助学校应对校园暴力,挪威实施的是“政府支持、学校干预、全民行动”的顶层设计,其国会2002年通过了“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的宣言。从学校社区层面来看,最早最著名的是“Olweus欺负预防方案”,自20世纪80年代该方案第一次被世界研究者关注以来,在多个国家开展的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内在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研究上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进展。如在全国建立了“5.25心理健康周”、法制副校长制度。特别是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在学校层面,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研究也得到积极推进。如,付姣认为防治校园暴力作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求政府积极履行职能,司法机关必要介入,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有力措施,共同关注,齐抓共管[3]。如汤亮年提出了校园暴力的家庭预防、学生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等四级机制[4]。陈振江提出了从学校宏观管理层面,班级微观管理层面,教师的行为层面,学生的行为层面等四个层面分析影响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学校因素以及学校预防对策[5]。庄翎年认为从两个层次来对学生建立被害防控和援助体系:一是“保护潜在的被害人”,二是“援助现实的被害人”[6]。丁瑞虎年认为根除校园暴力必须联合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预防体系[7]。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来看,国内也提出了不少创新的研究。例如,王志祥年提出了减少校园暴力的对策:事前预防、事后处理。其它的一些研究提出了如“生命安全教育”、“同伴关系辅导项目”“心理委员制度”等预防和干预校园暴力的方案[8]。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等团队还进一步深入校园暴力者的脑和神经机制的研究[9]。
尽管国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是已有干预方案不足依然明显:一是缺乏具有中国特色、普适性的方案;二是方案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开展本土化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研究是“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中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具体措施之一。
二、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的OTTF方案
教育部长陈宝生认为,解决校园欺凌要建立包括校园内的安全防范机制和校园外的综合治理机制,用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力量进行综合防范。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立足于学校层面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方案—OTTF方案。
(一) OTTF方案的内涵
OTTF方案是Orientation和One day的首字母,T是“Two lectures”首字母,第二个T是“Three manuals”首字母,F是“Four classes”首字母。简称为OTTF方案。具体内容是:O代表选择一天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或师生沟通交流活动。T代表“Two lectures”,是指两个讲座。主要是一个面向教师的有关校园欺凌的讲座,另一个是面向学生的有关校园欺凌的讲座。T代表“Three manuals”,是指三个自编手册。主要是家长校园欺凌预防手册、教师校园欺凌预防手册、学生校园欺凌预防手册。F代表“Four classes”,是指四个有关校园欺凌的课时,包括校园欺凌的认识课时、校园欺凌的危害课时、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策略课时、校园欺凌发生的即时处理策略课时等四个课时。
(二)Orientation和one day的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活动
学习借鉴国外学校开学第一天安排为Orientation,通过第一天的Orientation即迎新交流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在校园中的安全常识。在这一天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有关校园欺凌的认识、预防、应对等交流主题班会,旨在提高全校师生对校园欺凌的关注意识,引导学生行为朝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主题班会中,可以让学生收看有关校园欺凌的专题教育片,领悟校园欺凌行为对同学、他人、自己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并倡导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自查和反省,坚决抵制各种校园欺凌行为。全力以赴打造阳光、平安校园,共同创造一个大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三)Two lectures—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两个校园欺凌讲座
讲座一是面向教师的有关校园欺凌讲座。主要内容包括:(1)向教师介绍校园欺凌的现状、类型、形式。(2)向教师分析和介绍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3)介绍“教师知道做什么”。如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杜绝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造成暴力伤害,尤其注意“冷暴力”给学生带来的心灵创伤,要以尊重的心态来对待犯错的孩子,教育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一些教育不当行为会导致学生产生暴力行为,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杜绝成绩、语言、贫富、地位歧视,歧视会给学生造成更深层次的心理伤害。(4)做一名有意识的老师。主要是有意识地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变化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5)做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机智有效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欺凌事件。(6)编制并熟练掌握教师预防校园欺凌的干预手册。编制的手册内容可根据生情、校情、家长情等灵活调整。
讲座二的内容主要是面向学生的校园欺凌讲座。主要内容包括:(1)坚决不做校园施暴者。(2)学生需要做到什么。如交友慎重、尊重自己和关注他人,学会化解矛盾冲突,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等等。(3)遭受欺凌时的应对。如选择淡然处之还是自我反省,是无畏回应还是肯定自己,是调整心理还是法律维权等。(4)面对校园欺凌的誓言。例如,可进行远离校园欺凌、干净我们的校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宣誓。可以参照如下内容进行:
我承诺:我不做一个校园欺凌的施暴者!
我倡议:谴责校园欺凌,让校园欺凌在学校无处藏身!
我宣誓:以实施校园欺凌为耻,以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和平相处为荣!
我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遵守校规校纪!
我做到:面对校园欺凌一定向老师举报!
我勇敢:要对校园欺凌说“NO”!
我不做:校园欺凌的旁观者,要做校园暴力的谴责者!
通过两个讲座对校园欺凌进行了普及、教育有助于产生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效应。
(四)Three manuals—三个自编校园欺凌预防手册
(1)自编的家长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的主要内容
使用自编的家长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可以让家长快速、方便、简洁地掌握和理解校园欺凌的预防的主要措施和要点,更可让家长们在校园欺凌的预防中发挥显著作用。家长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给学生带来严重伤害:轻者出现心理问题,重者变态或危害生命。因此,请家长们要对校园欺凌保持警惕,勇敢地说“不”!
为了自己的孩子避免遭受校园欺凌,我们提出了“预防校园欺凌家长手册”,请家长牢记并执行:请关心、温暖、平和、耐心地询问孩子!
①孩子是否害怕上学?若是,请询问孩子是否遭受到校园欺凌?
②孩子是否出现不同寻常的情绪?如突然一段时间显得很焦虑或不开心? 若是,请询问孩子是否受到校园欺凌?
③孩子穿着和衣物和随身物品是否出现异常?如身上有伤或衣物撕裂或书本残缺等?如有,请询问孩子是否遭受到校园欺凌?
④孩子的零花钱是否突然变得不正常?如零花钱是否突然增多或者向家里要的零花钱突然增多?如是,请询问孩子是否遭受勒索或者勒索了同学?
⑤孩子的成绩是否出现断崖式下降?如是,请询问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⑥孩子是否出现明显的与平常不同的表现?如是,请询问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作为家长:当知道你的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请立即做这件事:向孩子的班主任举报!
(2)自编的教师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
所编制的预防校园欺凌教师手册,也必须内容简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甚至只需要印制一页的容量,这样便于教师接受和使用。自编的教师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给学生和教职员工带来严重伤害,轻者出现心理问题,重者出现神经症、诱发精神病或危害生命。因此,请教师要对校园欺凌保持警惕,勇敢地说“不”!
为了自己的学生避免遭受校园欺凌,我们提出了“预防校园欺凌教师手册”,请老师们牢记并执行:我承诺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发展的环境!对校园欺凌零容忍!
①你的学生是否害怕上学?若是,请询问学生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②你的学生是否出现不同寻常的情绪?如突然一段时间显得很焦虑或不开心?若是,请询问学生是否受到校园欺凌?
③你的学生穿着和衣物和随身物品是否出现异常?如,身上有伤或衣物撕裂或书本残缺等?如有,询问学生是否遭受到校园欺凌?
④你的学生的零花钱是否突然变得不正常?如零花钱是否突然增多或者向家里要的零花钱突然增多?如是,请询问学生是否遭受勒索,或者勒索了同学?
⑤你的学生的成绩是否出现断崖式下降?如是,请询问学生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⑥你的学生是否出现明显的与平常不同的表现?如是,请询问学生是否遭受校园暴欺凌?
⑦我是否一直注意要给学生建立友好、安全的学习发展环境?
作为老师:当知道你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时,请立即做这件事:一定要向学校举报!一定要调查!一定要处理 !
(3)自编的学生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
自编的学生用校园欺凌预防手册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给作为学生的你可能带来严重伤害,轻者出现心理问题,重者出神经症、精神病或危害生命。因此,请你远离校园欺凌,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为了你的健康和安全,避免遭受校园欺凌,我们提出了“预防校园欺凌学生手册”,请你牢记并执行:不做施暴者,也不做受害者!
①我作为学生,不受到校园欺凌的威胁,这是我的重要权利。
②我如果即将遭受或正在遭受校园欺凌,不能沉默,立即向班主任报告。
③如果我与同学发生冲突,冲突没有友好解决,有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我不能迟疑和犹豫,要立即向班主任老师报告。
④如果有校外人员威胁我,如向我要钱、攻击我等,我不能有侥幸心理,应该向班主任报告。
⑤如果我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第一是逃;第二逃不掉时,我要示弱并保护自己的重要部位;第三我要及早向班主任报告。
⑥看到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时,我要立即向班主任报告。
⑦当有人在实施欺凌时,我不做旁观者,更不做参与者。
作为学生:当我知道有任何遭受校园欺凌的威胁时,我立即做这件事:向班主任举报!
所编制的学生用预防校园欺凌手册,必须内容简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甚至只需要印制一页的容量,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使用。
(五)Four classes—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四个课时
为了有效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OTTF方案还需要对学生开展至少4课时的教学训练。第一课时主要为校园暴力的认识。教学目标主要为让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什么是校园欺凌、学会识别校园欺凌,从而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警惕和辨别意识。教学的重点是校园欺凌的识别,可以采用启发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进行。第二课时主要为校园欺凌的危害。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校园欺凌对自己及他人的生活所造成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和修复能力。教学重难点为如何培养学生对欺凌的防范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选用讲授法、视频观看等方式进行。第三课时为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策略。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几种处理、解决、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和方法。教学重难点为学会运用几种方法应对校园欺凌,学会自我保护。教学方法可使用模拟情景体验法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体验性强的方法进行。第四课时主要为校园欺凌发生时的即时处理策略。教学目标为当遭受同学的欺凌威胁时,学生能够理智的面对,及时合理的化解危机。帮助习得正确的即时处理策略。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校园欺凌的即时处理策略,化解校园欺凌。教学方法可选用案例剖析法、小組讨论法等。四个课时构成一个完整课时链,形成一个系统性干预课程,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产生一个综合预防和干预效应。
三、结语
总的来看,国内关于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及对策研究在国家顶层设计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现有的学校欺凌预防和干预机制的教育焦点多数集中在游泳、交通事故等形成的生命安全危险预防和心理健康方面,缺乏像“Olweus欺负预防方案”类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全国普适性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方案。对校园欺凌的处理出现了“教育为主、检讨、调解、少量金钱赔偿、和事老、事故化”等非合理化的处理方式,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专门反欺凌训练和课程及研究就更少,对教师和学生层面的干预研究更加缺乏。目前所提出的学校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方案——OTTF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合理性、有效性和普适性性。OTTF方案尽管在部分学校进行了一些实验,对方案的适合性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并修正,对该方案的有效性等进行了检验,但是还缺乏大规模的实验证据。因此,积极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开展大数据研究,检验OTTF方案的有效性,也许是未来值得重点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振江.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
[2] 教育部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S].2018.
[3] 付姣.政府职能视角下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
[4] 汤亮.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5] 陈振江.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
[6] 庄翎.校园暴力视角下学生被害防控和援助对策[D].浙江大学学报,2012.
[7] 丁瑞虎.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学报,2009.
[8] 王志祥.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9] 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心理学报,34(04):387-394.
基金项目:文章为校园暴力预防干预的OTTF方案及干预效应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GX-087,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徐勇(1981- ),男,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