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28 02:27陈劲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陈劲松

摘要    新型农民培训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霍山縣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现状;问题;对策;安徽霍山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25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霍山县新型农民培训现状

1.1    农业基本情况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县域面积2 043 km2,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县人口36.3万人。应坚持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抓手,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截至目前,全县成立主导产业行业协会10个,培育农民合作社785家、家庭农场53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9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家。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到8.13万hm2,其中毛竹3万hm2、茶叶1.08万hm2、蚕桑0.33万hm2、油茶1.2万hm2、中药材0.33万hm2、蔬菜0.35万hm2、百合666.67 hm2以及水产养殖0.57万hm2,畜禽的养殖规模达到23.69万头、303万只。2019年霍山县农业总产值达30.34亿元,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14 630元。

1.2    农民培训现状

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升,新型农民培训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近年来,霍山县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提高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工作,加快推进各类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增加农民收入,每年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 000人次以上,面上培训每年达数万人次。2014年以来,共争取省级以上农民培训资金530.5万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2个班、逾2 520人次,一大批学员已成为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能手、农村经营能人、农村基层干部和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为霍山县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参训主动性不高

霍山县是山区农业县,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较少,规模不大,家庭收入来自多产业,不单纯以农业为主,加上农业从业者普遍年龄偏大,农民培训意识不强,多数农民比较务实,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学习动力不足,获取新知识的愿望不强,学习能力也较弱,有很多本应参加培训的农民不愿意参加。

2.2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2.2.1    培训机构人才不足。2019年霍山县承担新型农民培训机构主要是霍山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和霍山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等单位,3家培训机构直接从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技术人员少,培训教师大多从安徽省、六安市及霍山县内其他事业单位中聘任。

2.2.2    培训师资素质有待提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缓慢、参与培训机会少,不能满足农民对现代农业知识的需求。此外,部分农业技术人员虽然拥有较高的职称、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参与生产实践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民培训需求。

2.3    培训对象后期服务不到位

培育新型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和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2016年11月,霍山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霍政办〔2016〕49号),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开展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在每期培训结束后,虽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做好一对一服务指导,但给予培训对象的后期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因而不能进一步提高培育效果。

3    对策

3.1    强化宣传,提高农民意识

目前,霍山县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新历史条件下“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重大战略问题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宣传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时公布参与培训的机构、培训的任务以及政府的补贴标准等相关信息内容,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引入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发展区域特色经济[1-2]。

3.2    多措并举,创新培训方式

3.2.1    与主导产业相结合。围绕毛竹、茶叶、中藥材、油茶、茧丝绸和水产等主导产业原料基地建设,把农业大户培养成家庭农场主,把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把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培养成农业企业主。

3.2.2    与新媒体应用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农民群体,选择微信公众号、田头宣传栏、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建立微信群、QQ群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新型农民间互相交流经验[3]。

3.2.3    与实际田间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农户可以根据田间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随时提问,现场就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提高农户参与培训的热情,有利于提升培训效果。

3.3    加强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3.3.1    科学制定培训方案。针对农民的不同需求、不同区域的特色作物等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参训人员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避免盲目办班、供需错位与学用脱节等问题发生。

3.3.2    提升培训教师素质。根据不同产业的要求,选聘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建县级讲师团。鼓励讲师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多与农民沟通互动,了解和掌握农民的需求,参与田间生产试验示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与涉农高校合作,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团队,提升培训的实用性。

3.3.3    建设田间示范基地。针对主要生产作物,在田间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块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通过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农民观摩,让农民看到农业科技给生产带来的实际优势,鼓励农民主动应用[4]。

3.4    建章立制,加大政策扶持

3.4.1    建立培训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制度、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台帐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第一堂课制度、阶段报告制度、培训监管制度、随机抽查制度等8项制度,对新型农民培训进行全程监管。

3.4.2    完善跟踪联系服务机制。培训班结束后,要建立农技人员、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受训农民开展“双联系”跟踪服务体制,加强与受训农民的联系,及时宣传各种惠农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3.4.3    落实政策扶持。教育培训仅仅是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始,要进一步完善《霍山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有关土地、金融和人才引进等产业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做好服务。

4    参考文献

[1] 朱秀峰.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以休宁县培训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20):292.

[2] 柴一梅.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9,7(11):69-71.

[3] 刘彦利.华池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0):89-90.

[4] 李胜之,张梦梦,李骁峰,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19):26.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