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传彬
静脉曲张不但会引起下肢疼痛,形成不雅外观,而且不会自行痊愈。最可怕的是,一旦病情失控发展,可能会危及性命。所以,只要确认患有静脉曲张,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期。
静脉曲张患者多是长期站立或坐着的人,女性患者(25%~33%)多于男性(10%~20%);多次妊娠、肥胖、遗传基因会增加患病概率。人体的血管分为静脉、动脉、毛细血管。其中静脉负责将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带回心脏,因而静脉里的血液是向上流的。为防止静脉血液倒流,下肢静脉有瓣膜。腿部肌肉负责收缩促使血液向往上回流,瓣膜则协助防止血液逆流。可是,当腿部静脉中的瓣膜无法正常操作或是损坏,就无法防止血液逆流。此时,血液向下流往小腿,称为静脉逆流,因此造成血液存积在静脉,下肢静脉受到扩张的压力而撑大。
静脉曲张是一个恶性循环,当静脉中一个瓣膜坏掉,静脉就会受压扩张。这会牵连到下一个瓣膜;如此,逐渐影响更多的瓣膜。最后,越来越高的压力造成静脉曲张变形。此时在表皮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从单一静脉所分支出的微细血管,如蜘蛛网般呈放射状浮现,并且扩张隆起。进一步引发所谓的慢性静脉机能不全。
患者开始感到脚步疼痛、步伐沉重、酸痛、灼热感、刺痛、抽筋、皮肤痒和麻痹。静脉曲张越严重,疼痛就越明显。脚踝亦开始产生肿胀,皮肤出现湿疹样发炎或是郁积性溃疡。长期静脉曲张病人静脉壁薄弱,静脉承受压力较高,加上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皮下纤维化、色素沉着、脂肪组织萎缩,曲张静脉凸现于皮下,轻度损伤即会引发溃疡,而且易损伤静脉壁。
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向上流往心脏,这些积血会引起组织的水肿加重,进而发生皮肤湿疹性变化。病人会感到皮肤瘙痒,忍不住抓痒。这样会加重湿疹,出现糜烂以及溃疡。溃疡组织周围变薄,皮肤发黑变硬。溃疡长久不愈,愈后易再复发,小腿可能因此坏死。这些症状多发生在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侧下1/3处。
静脉曲张治疗一般按照病患症状的严重程度、临床检验以及彩色超声波诊断来决定治疗方式。治疗方式可分为饮食及生活方式控制、药物、压迫治疗、注射硬化剂和手术。
如果症状轻微,医生可能只让病人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比如说,病人必须长时间坐着工作时,应不时让脚步或腿部动一动,或站立,或定时稍微走动。洗澡时,请用冷水冲洗脚部;睡觉时,双脚应微微抬高。日常应该避免洗热水澡、泡三温暖、使用热蜡除毛剂、穿着过紧的衣物。这些措施也被用于避免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
若医生觉得情况必要,或会给病人服用舒缓症状的处方药物,或是让病人穿上弹力袜。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部向上逐渐递减,在小腿肚减到最大压力值的70%~90%,在大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的25%~45%。弹力袜的压力由下向上循序减压,符合人体静脉血液回流压力需要,可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有效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改善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缓解和消除腿涨脚肿,减轻疲劳感。
静脉曲张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大隐静脉剥脱术、静脉腔内消融术(分为激光和射頻)。
传统的大隐静脉剥脱术是在患肢腹股沟做切口,切断结扎或抽出大隐静脉。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住院卧床2~3天。患者术后疼痛并且遗留大片疤痕。有些患者出现痛、痒等后遗症状,需卧床住院7~10天。此外,对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施行静脉抽剥,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静脉腔内消融术分为激光和射频两种,后者曾经消声匿迹一段为数不短的日子,如今重见天日。两者的唯一区别仅在用于治疗的仪器不一样。两者治疗后都无明显伤口或疤痕,手术时和术后也只有微微疼痛,留院日减少,术后立即可见症状舒缓(大多数隔天即可下床走动)。两者风险都比较低,所治疗的静脉曲张种类也一样。
静脉腔内消融术在病人的膝盖注射麻醉药物,然后以幼儿注射用针大小的导管经由膝盖把光纤导入静脉分支曲张之处。光纤发放热能,以烧灼的方式毁坏静脉分支;或射频发放能量,缝密静脉分支令其萎缩,最终令整条静脉被消融,彻底解决静脉曲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