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作者寫??,显然不仅仅是在写??,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4.文章依次写了??不同的精彩,请赏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1.对比(衬托):突出 (人物、形象、文章主旨)。
2.象征:具体形象。
3.详略得当:突出文章中心。
4.欲扬先抑:情节有波澜,为后文做铺垫。
5.伏笔:(1)突出 ,使情节更精致严密;(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3)使行文不突兀。
总体解读: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写法,指写作方法。表现手法与写法是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严格意义上讲属于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具体解读一: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此两种手法是表现手法中考查概率最大的两种技巧。对比,强调的是二者的比较;衬托,强调的是突出主要事物。在中考试题中,无论是对比还是衬托,本质上都是一种艺术表达技巧。既然是技巧,就一定是为中心内容服务的。
具体解读二: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由于象征需要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因此,就会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具体解读三:详略得当是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详略得当是一种谋篇布局的能力,与文章的中心或主题相关的就详写,反之就略写。
具体解读四: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为了表现一个人物或事物,在前面的文字中表现对人物的不满,而后由于某个节点转变态度,这种转变自然就会让情节有波澜。“抑”的目的是为了“扬”,前文铺垫的内容也是为了后文的情节,因此就有了“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
具体解读五:伏笔是前段文字为后段文章埋下线索。伏笔作为一种技巧,也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突出”的效果肯定是有的。由于伏笔有“前伏后应”的效果,从情节的角度讲会让情节更精致严密,而在行文的过程中,前“伏”的部分是未解惑的内容,就会有设置悬念的效果,从而吸引读者兴趣。当然,后“应”的文章内容由于有前“伏”的缘故,自然也就使行文不突兀了。
除此之外,还有照应、悬念、褒词贬用、卒章显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这些技巧都是中考常考技巧。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托物言志”,此技巧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物”和“志”这两个方面,务必答出“物”和“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