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教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5-28 02:26徐国凤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对策

徐国凤

[摘 要] 随着《江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办好特殊教育的建议》的颁布,江西省特殊教育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省内各地特殊教育发展中仍存在问题:部分残疾儿童家族由于家庭贫困或父母自身残疾,加之他们的父母认知和行动无法满足接送残疾儿童,省内教育管理部门决策者并不十分了解特殊教育实际现状。针对江西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解决特教发展对策:夯实基础,完善行政及专业支撑,多部门联动,开展专项督导特殊教育工作,合理安置,配合加大监督力度,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关键词] 共性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近年来,江西省特教特办,先后出台诸多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全省的特殊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其落后在全省普遍表现在以下两个共性问题上:一是量不足,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实际入学率低;二是质不高,发展水平整体相对滞后。

一、共性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持证残疾儿童实际入学率低

全省在特殊教育一期提升计划完成之后,各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年报数据入学率均超过90%。为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完成“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保障,教育部、中残联、公安部启动了大数据比对,核查已办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有部分县市摸底清查做得比较扎实,但实际义务教育入学率均低于年报水平,学前与高中入学率更低。

残疾儿童入学率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因个体原因无法入学:部分残疾儿童长期处于就医状态,部分极重度残疾儿童处于无意识状态。

2.因家庭支持不足而失(辍)学:家长期望值低,法律意识不强,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接送残疾儿童上下学;家长自身也是残疾人,认知和行动力不够无法送残疾儿童上下学;孤残儿童无监护人送其上下学。

3.因特殊教育资源缺失而失(辍)学:全省只有一所盲校,无法满足视障儿童入学需要;部分县市人口不足30万,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或设立特教班,部分已建设的特校容量不够;全省特殊教育师资紧张,缺编严重。

4.未纳入学籍管理或信息缺失而造成失(辍)学:教育部门与残联部门数据未共享,私人康复机构中适龄残疾儿童未纳入学籍管理;部分在外省就读的残疾儿童未向户籍所在地填报入学信息。

(二)发展水平整体滞后

学段不完整;各学段办学效果不明显;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尚无系统资源;教科研水平较低,国家、省级重点鲜有江西特殊教育身影。究其滞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起步晚。1946年九江市聋哑学校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南昌启音、南昌盲校等少数几所特校,全省大多数特校建校不足20年;山东烟台是中国特殊教育发源地,邻省湖南长沙特校已过百年,北上广、东北、江浙等许多省地办学历史都要早于江西。

2.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特殊教育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无产出的事业,它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支撑,这种支撑除了财力支持外,还需要从法律执行、行政推动、专业支持方面着力。

(1)法律层面支持不足。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部分绝对是最后的堡垒,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要依靠法律去推动特殊教育良序发展。可惜,目前国内无针对特殊教育的法律,只有《残疾人教育条例》,其执行力是远远低于法律的。

(2)行政推动力度不够。近阶段对特殊教育发展最有影响力的政策文件是两期提升计划与《残疾人教育条例》:《江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落实情况不是很理想,绝大多数地市是一纸实施方案上交,基本上没了下文;2017年《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后,国家层面举行了培训,不少应参训的领导以工作忙为由找人代训;《江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办好特殊教育的建议》滞后发布。江西多地特殊教育发展靠辖区领导个人情怀推动,这样的领导难能可贵,但难以持续长远。

(3)专业支持力量不够。特殊教育专业支持包括两大类。

一是专业的人,即专业人才对特殊教育的支持,要依靠他们去完成以下工作:管理、安置、培养特教教师。

拥有特殊教育背景的随班就读教师不多,未建立教师资源队伍,省内尚未有为需要辅助的随班学生提供专业支持人员。

二是專业的物,即用专门环境、专门辅具支持特殊教育对象进行有效学习。

在特殊教育学校内,需要的功能教室非常多,盲、聋教育开展较早,功能教室较为齐全,辅具也较齐全。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多重残障儿童进入特校时间不长,相应的功能室建设与辅具配备不够完善。

随班就读学生超过5人的普校须建设资源教室,已完成建设的县市暂时没有。

二、解决问题对策

(一)夯实基础

1.完善支撑体系

(1)完善行政支撑。各县(市、区)政府每年应有不少于两次就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专题联席会议,布署与总结辖区内特殊教育工作。

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在基教、教研、督导等部门设立专人负责特殊教育方面工作,并提供培训机会,保持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2)完善专业支撑。建设特殊教育动态管理数据平台。

省级层面依托豫章师范学院建立江西省特殊教育融合资源中心,成立江西省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为省各高校、地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提供业务上的指导与服务,处理地市未能解决的入学争议问题。各县(市、区)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安置好辖区内残疾人,处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争议问题,培训辖区内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教师,服务指导随班就读与送教上门工作,为辖区内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省财政设立省级专项资金,为每位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相应辅具。省人事部门按特殊教育教师编制配足配齐特教教师。省发改委全面规划与启动随班就读资源教育教室建设,在随班就读学生人数(以中心小学为单位)达20人的学校建立重点资源教室,人数超过5人不足20人的建设普通资源教室,普通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1名,重点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2名。

2.出台详尽政策。尽快出台《江西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就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办学、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籍管理,特殊教育激励制度等拿出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制定江西省残疾儿童入学鉴定与安置办法,将特殊教育质量监测纳入各级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二)部门联动,合理安置,确保达量

由残联牵头,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彻底的全面摸底筛查,彻底摸清人数,做到一人一案,并实现卫生、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由教育部门牵头,通过大力宣传、动员教育帮助家长、纳入学籍管理、改进送教上门工作方式等措施将其纳入受教育范围,做出妥善的教育安置意见。规划全省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教育安置情况。

由民政、卫生部门联合负责,对因个体身体原因失学儿童进行救助及医疗上的救治。

统一安置工作步伐。每年助残日前夕,各县市政府部门必须就特殊教育工作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在5月底,残联将本年度秋季适龄残疾儿童名单上传至平台,各校将需要认定的疑似随班就读学生名单上传至平台;6月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完成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和随班就读学生认定工作,将无法入学名单上传至平台;7、8月民政、卫生部门对需救治的残疾儿童进行救助与治疗安置;8月底民政、卫生部门,将救助与治疗成功的对象名单上传至平台由教育部门进行安置。开学前,由专家委员会统一发放入学通知书。开学后,教育、残联两部门均须向上级报告具体安置情况。

在此要防范特殊教育工作走向这样的误区:有的地方为了工作便利,不尊重家长的意愿,将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送教上门范围,出现送教上门学生人数远远多于特校学生人数的倒挂现象。建议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5%~80%、15%~20%、5%~10%。加大督导力度,专项督导特殊教育工作,掌控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情况,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