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院药学部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策略与效果分析探讨

2020-05-28 11:16:24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3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0年2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药品

王 颖,于 倩,朱 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 长春 1300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抗击COVID-19工作中,医院是担负医疗救治的主要机构,药学部作为药品保障及药学服务的重要部门,如何高效快速的联合社会各界保障药品及时供应、提供药学服务是药学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我院作为吉林省首批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和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为适应疫情期间药学工作需求的巨大变化,药学部制定了药学服务与药品保障的应对策略,以帮助疫情下相关人员正确评价形势和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人力资源保障策略

1.1 人力配置

以往的抗疫经验证明,建立应急药学人力资源使用机制有助于保障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率[2]。为优先保障药品调剂岗位人员配置,药学部建立了药学人员梯队制度,即一线梯队由具有参加抗击“非典”疫情和抗灾、防汛等突发应急事件救援工作经验的药师组成,后备梯队由既往承担过药品供应调剂等工作的临床药师、实验室药师组成。为保障工作质量,由一线梯队承担5个重点分区的工作,后备梯队经过培训考核,达到相关要求后,在一线梯队药师带领下轮值分担重点分区工作。此外,药学部第一时间遴选综合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药师组建后备援鄂药师梯队,以随时响应国家和医院号召参加援鄂医疗队,做到“召必应,战必胜”。

1.2 弹性工作制

疫情来势凶猛,药学部重点工作任务向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品调剂倾斜,因此药学部将工作分为5个重点分区,包括药品供应组、住院药房、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定点收治院区药房。药学部评估工作量情况,制定弹性工作排班表。既保证重点部门人员配备和药师休息,也节约人力和防护物资。除药品调剂工作外,药学部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居家办公,保障常规工作有序开展,如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利用信息系统线上开展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指导及药学监护等工作。

1.3 加强培训

培训方式以线上学习为主,培训内容包括:(1)医院隔离制度和标识培训:及时传达医院疫情防护隔离要求,并介绍医院转运路线路标与箭头指示地标、专用转运车与专用电梯隔离标识、医疗废物处理专用标识等。遵循医院标识正确流动,了解医院制定的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诊治与转运工作,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3]和确保药品供应保障至关重要。(2)防护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感染科制定新冠病毒防控流程,加强帽子、口罩、防护服等使用和弃置培训。(3)COVID-19诊疗方案培训:诊疗方案和指南不断更新,药学部及时线上组织学习相关药物知识、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1.4 健康监测和情绪疏导

春节假期,部分药学人员有外出、旅行和返乡经历,药学部加强对药师动向和健康的监测。各岗位负责人须每天报告本组人员返乡动向、乘坐交通工具和体温等情况。排查是否有重点地区人员的接触史,并要求自外省返回的人员居家隔离观察。疫情期间,药学部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文件和公告,正向引导科室人员舆论。科室关注药师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情绪疏导。

疫情期间,通过实施人力资源保障策略,药学部各级药师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成功完成医院及科室安排的各项任务,未发生药师感染或用药差错事件;通过参加院内或科室组织的相关培训,药师均熟悉掌握隔离制度及个人安全防护管理。实践证明,良好的隔离制度、充分的个人防护和及时的业务培训对于稳定人员情绪、提升抗击疫情的信心具有促进作用。

2 药品保障供应策略

2.1 建立制度,完善药品配备

根据COVID-19诊疗规范,药学部第一时间发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药品配备通知》,制定疫情防控药品配备制度,同时将药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各岗位负责人电话号码第一时间在院内网公布,并要求相关人员随时电话待命,解决临床问题。

借鉴“非典”时期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经验及COVID-19系列诊疗方案,药学部制定疫情防控药品配备目录,目录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药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微生态制剂、抗菌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以及普通抢救药品等。并适当增加目录收载药品的库存量。此外,疫情爆发时值冬季,我省地处北方地区,心脑血管及呼吸道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药学部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药品供应保障,以确保疫情期间患者的及时救治。

2.2 利用物联网保障药品供应

疫情期间须减少人员接触和物品传递,以降低感染风险。为此药学部充分利用“药品物联网协同服务平台”,提高药品采购供应和票据管理效率[4],具体流程见图1。药学部根据疫情救治的药品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上传平台,医药公司通过平台接收计划并配送药品。平台数据库也可存储药品票据,实现全程无纸化的“两票”核验。

图1 药品物联网协同服务平台工作流程图Fig 1 Workflow diagram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llaborative service platform for drugs

高效的药品保障供应措施是应对疫情的先决条件。我院为省内大型三甲医院,在既往抗击疫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疫情来临,我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均为重症病例,药学部根据诊疗规范及既往工作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借助物联网优势,确保了药品供应,同时降低人员感染风险,保障了患者的有效救治,效果较为满意。

3 药品管理策略

3.1 急救车、急救药品管理

疫情期间,药学部与护理部合力加强相关科室急救车、急救药品管理:(1)与护理部共同修订急救药品管理制度;(2)在COVID-19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相对较大[5],药学部协助临床科室适当调整基数;(3)组织药学人员开展急救药品效期管理和储存管理的检查。

3.2 其他药物管理

目前对于COVID-19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现阶段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在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内外尚无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和法律责任的相关文献或法律依据。针对这一问题,药学部制定疫情用药超说明书使用申请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并密切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此外,药学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定专人管理疫情防控期间的捐赠、划拨药品以及临床试验用药品。

目前,COVID-19诊疗方案已经更新至第七版,通过不断总结治疗经验,抗病毒药物的地位也在不断改变,而由此导致的潜在用药风险也随之增加。临床药师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治疗期间,COVID-19患者未发生新的严重不良反应。

4 药品调剂环境管理策略

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药学部在医院既定物流人流转运路线基础上,细化药品转运路线,调整转运时间,避开患者流动高峰。药品运送做到专梯、专车、专用、专管,隔离区同非隔离区的药品运送设备不混用,用后严格消毒。疫情期间为最大限度减少纸质处方传递,药学部与门诊办公室、医务部门、信息科沟通协调,在发热药房、感染患者收治院区全面执行电子处方,对于不可避免的纸质处方(如患者要求使用纸质处方),药师对纸质处方定期汇总,消毒后密封储存于专用区域[6]。此外,药师根据发药窗口尺寸设计药品传输箱,通过传输箱将药品发给候药患者,减少人员间接触。

根据相关防控文件[7-8]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9]等要求,医院对医疗废物执行严格分类管理,药学部主要涉及药物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为避免二次污染,药学部对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物品执行严格管控,将其同生活垃圾分开,放入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鹅颈式封扎交由医院后勤部门统一处理。

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保证诊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疫情期间,降低调剂环境中的感染风险,成为新的工作重心,药学部结合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工作经验,对药房窗口、处方及药品调配环节进行改进,截止目前,未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5 用药安全管理策略

5.1 常规用药安全工作

在疫情期间,药师对于常规用药安全工作,如处方点评、用药咨询、不良反应上报等管理工作以网络/电话/视频等形式开展;为自我隔离和居家隔离人群提供线上用药指导。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药师予以用药指导,强调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避免突然停药所致急性反应,减少疫情期间就医风险。

5.2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用药安全工作

我院收治COVID-19患者多为危重症,治疗方案以抗病毒、抗细菌感染以及相关慢病治疗为主,药师从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特殊人群用药监护、出院随访等方面开展用药安全管理工作,如药师根据诊疗规范及我院药品配备情况,制定COVID-19常用治疗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提示,开展治疗药物警戒工作,鉴别药品不良反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进行评价[10],将评价结果及时向临床反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疫情期间,临床药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监护和用药安全管理,不仅为COVID-19患者的治疗提供个体化药学监护方案和用药技术支持,也为其他患者提供用药安全监护与药学服务保障,帮助他们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科学就医、合理用药。

6 讨论

6.1 措施的回顾分析

在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该类药物对患者产生的获益及可能的风险缺少临床研究和经验。研究报道,超说明书用药中严重AD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用药,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损害、诱发癫痫等较严重的ADE易发生于超说明书用药的病例[11]。此外,在COVID-19的治疗中,往往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随着疫情的发展,用药安全问题受到更多关注。因此药学部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和方法,使用“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加强对COVID-19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师使用“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查阅文献筛选风险信号并按照规范流程[12],进行抗病毒药物风险信号预警和线上收集、审核、评价和分析不良反应,以期开展相关真实世界研究为该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提供数据。

疫情爆发期间为冬季,该季节北方地区居民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药师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最新研究以及我院的风险信号筛查结果,如研究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等药物与神经系统ADR的发生有较高的关联性[13],药师将此类信息及时反馈临床提示他们在使用药物时密切关注其ADR的症状和特征,从而保障疫情期间患者的用药安全。

6.2 工作展望

在应对COVID-19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药学部门应从制度、人员、药事管理、药学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起一整套药学服务与药品保障模式,确保医疗救治任务顺利进行。此外,药师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全面参与COVID-19患者的治疗中,加强用药指导。药师也应在审方、调配、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监测方面发挥药学专业特长,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为首批定点收治医院,我们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认为,医院建立健全突发应急事件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体系十分必要[14]。例如可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制定突发应急事件备用药品清单,药学部负责采购、储存、管理和配发,根据诊疗方案、临床治疗需求、药品储备情况及时调整库存以保证临床治疗,突发应急事件备用药品应有专册登记、专人保管及专区存放,药师定期检查并补充库存等,具体工作和管理事项可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药学部作为主导部门开展。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药品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3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