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熙茹,张 亭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教育部2015年针对中小学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又与13个省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2019年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1]。正如《人民日报》所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美育是刚需[2]。新时代大力推进大中小学的美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具备康健的体魄、良好的感知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是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研究采用科学文献分析软件整理我国体育艺术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使用可视化的方法将发展脉络以图谱的形式呈现,从而清晰的体现体育艺术领域发展的热点和方向,从而为未来体育艺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指引。
本研究采用美国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 Ⅲ(版号为Cite Space3.8.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文献中的作者、研究机构进行词频分析、共现分析,客观探查我国体育艺术领域中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以及他们的合作情况;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并采用可视化技术,揭示我国体育艺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二次检索和重点文本发掘阅读,把握体育艺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关键词采用膨胀词探测技术,并采用可视化技术,揭示我国体育艺术领域演化特征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今后相关主题研究提供参考。
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数据库收集体育艺术有关文献,以主题“体育艺术”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23篇,检索日期为2019年5月10日。剔除书评、征稿启事、会议通知、无作者及不符合本研究主题等文献,最后共得到1779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3.1 体育艺术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特征
某一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在时间线上的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揭示其研究进程和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动向[3-4]。如图 1 所示,国内体育艺术研究起步较晚,1981-2018年三十多年来,我国体育艺术研究论文数量分布大致分为以下 3 个阶段:(1)低潮徘徊期(1981-1998年)该时期刊发相关论文共计138篇,占总发文量的7.8%。尽管该时期体育艺术研究论文发行较少,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但该时期的研究对我国体育艺术的发展依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2)快速发展期(1999-2009 年)发文量共计626篇,占总发文量的35.2%。该时期体育艺术研究发文量呈快速上升态势,自2001年天津体育学院首次开办体育艺术类专业以来,我国开展体育艺术类相关本科专业招生的院校迅速发展,截止到 2009 年,全国有 11所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艺术类相关专业,让更多学者参与了相关研究;(3)相对稳定期(2010-2018年)发文量共计999篇,占总发文量的56.2%,该时期论文发文量跌宕起伏。这种稳中有升的现象,可理解为复杂系统中的规模变化在没有明显引发事件时表现出的自组织临界性[5]。
图1 1981-2018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年度发文量分布
3.2 体育艺术研究的高产作者分析
高产作者是某一研究领域的骨干,其数量可以代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力量。依据普赖斯定律来确定高产作者的选取标准,高产作者计算公式为M=0.794(Nmax)1/2,其中M为高产作者最低发文数量,Nmax为发文量最高作者的论文数量。体育艺术研究领域Nmax=6,计算M=1.835≈2。即发表2篇文章及以上科研论文的作者为高产作者,共计123人,说明该研究领域已经初具一定规模的科研力量。
表1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论文部分高产作者一览(前24位)
囿于篇幅本文仅列出发文4篇及以上的作者共24位(表1),从发文量来看,“李敏、李萍、方奇”3位作者并列位居第一,发文量均为6篇,“李敏”是对体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育教学语言艺术及体育艺术概念等方面的研究;“李萍”是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体系构建和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及艺术健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征;“方奇”是对体育艺术演进、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体育艺术项目审美特征及教育功能的研究。上述作者分别从概念、体育教学、专业发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价值功能、“体育、艺术2+1项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不难得出,这些体育艺术领域的热点前沿基本与核心作者关注的焦点相同,进而说明,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内在动力是学术共同体内的核心作者。
通过Cite Space Ⅲ可视化软件,进行参数设置:将单个时间片段(Year Per Slice)设置为1年,取时区片段(Time Slicing为1982-2015年。节点类型(Note Types)选择为作者(Author), 阈值设置为Top N=30,即前30个高频、高被引节点,其他选项保持不变。运行程序,得到该研究主题相关作者共现图谱。其中,作者间的合作表示节点间的连线,节点越大表明作者发文数目越多,连线越粗表示合作频次越高。观察图2得知:我国现有体育艺术领域方面作者合作网络密度较低,体现作者尚无较大规模的合作团队,写作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该研究领域拥有四个主要高产作者合作群:一是由“王晓春、张薇、曹师成、仓江、符谦”组成的5人合作群。二是由“潘兰芳、徐标、杨礼坚、凌颖”和“李月、刘聪、张臣、刘阳”组成的2组4人合作群。三是由“梁青、张新吾、冯晓辉”和“刘伟、董丽、李恩琦”组成的2组3人合作群。四是由“方奇-周建社”、“代坤-丁红娜”、“郭希-屈红林”、“刘春-陈恒兴”、“田林-吴光远”等组成的14组2人合作群。以上团体都是基于硕博士生导师或同事之间的合作,均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的有关研究,合作的时间较短,因而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急需提高。
图2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方向论文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3.3 体育艺术研究的机构分析
该领域研究力量的分布、结构和影响力通过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所反映。选定路径搜索为最小生成树( Minimum Spanning Tree) 算法,时间划分以2年为单位,将1981-2019年共划分为18个时间段。节点类型选择机构,阈值设置为默认状态,运行程序,得到机构合作共现图谱3。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机构,节点的大小与出现次数多少成正比,即节点越大,次数越多,节点间连线代表节点间的共现次数,连线粗则其数次越多。
表2列出了发文量前10位的18所机构(发文机构以机构主名称计算,如武汉体育学院的各院系及研究所统一合并为武汉体育学院),经统计,武汉体育学院以42篇的发文量位列第一,明显比其他研究机构高,一定程度上说明武汉体育学院是当前国内体育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机构。北京体育大学以33篇排名第二,可见我国知名体育院校在育艺术研究领域亦承担着重要使命。此外,在发表论文数前10位的18所研究机构里,体育类院校达10所之多,占比55.6%;师范类院校有3所,占比16.7%,艺术类院校有2所,占比11.1%;综合类院校2所,占比11.1%;理工类院校1所,占比0.05%。这说明体育类院校在体育艺术领域研究的重要地位,可能正是由于这些院校有比较成型的专业研究团队,并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引领该研究领域的进步。
表2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论文部分研究机构一览表(前10位)
观察图谱3得知,研究机构节点(Notes)498个,研究机构间连线(Links)有48条。采用上述奥特和卢索网络密度计算方法,网络密度为0.0004,表明国内体育艺术相关研究机构之间合作非常疏散,基本处于一种单兵作战的研究现状。仅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核心,与吉林体育学院、河南大学和包头师范学院形成合作网络。
3.4 体育艺术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通常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和 概括[6]。因此,如果某一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重复率很高,则关键词所针对的研究主题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研究将检索到的1779篇文献的题录录入CiteSpace Ⅲ,时区规定(Time Slicing)为1981-2019年,单个时区长度(Year Per Slice)设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阈值设置为( 2,2,20) ( 3,3,20) 和( 3,3,20),选定路径搜索为最小生成树( Minimum Spanning Tree) 算法,运行软件生成 103个节点(Notes)、95条连线(Links)的体育艺术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4,选择出高频关键词 。图4中,每个节点代指关键词,节点大小与其出现次数成正比关系,即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节点间连线则代表节点间的共现次数,两者共现频次越高则连线越粗。
图3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论文研究机构合作关系知识图谱
图4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论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如图4所示,根据研究共现网络产生的聚类连线,将体育艺术研究领域分成5个不同聚类群,分别指代了我国体育艺术领域研究的相关热点方向。
聚类群1以“体育”为核心,与艺术体操、对策及体育、高校体育、教学、艺术2+1项目等形成子网络。这表明,在学校体育变革的内在主导下,涉及体育艺术研究的方面更加广阔,同时艺术体操和教学对体育艺术的发展发挥着很大作用,这些均属于体育艺术研究的热点内容;聚类群2以“艺术”为核心,与体育艺术类课程、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高校等形成子网络。说明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改革中如何充分发挥艺术价值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如何发挥和培养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艺术表现力成为该主题研究的焦点;聚类群3以“体育教学”为核心,与体育教育、语言艺术、体育教师、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艺术、分科教学法等之间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这说明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语言艺术性的作用,如何艺术化地运用语言进行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当前学者们该方面关注的主要话题。聚类群4以“体育艺术”为核心,由体育院校、艺术教育、表演专业等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子网络。这说明体育院校在我国体育艺术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作用,体育院校不仅肩负着对广大学子进行艺术教育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体育艺术专业人才的使命,表演专业作为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样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聚类群5以“艺术院校”为核心,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等形成子网络,表明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问题已成为艺术院校研究的焦点。
表3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相关论文部分关键词一览表(前20位)
通过表3分析看出,关键词排第一的是体育教学,频次高达464次,中心性为0.46;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艺术(405,0.80)和体育(403,0.52);第四至十位的是语言艺术(191)、体育舞蹈(178)、体育艺术(145)、艺术体操(102)、教学艺术(99)、分科教学法(98)和艺术院校(82);第十一至二十位的是体育运动(79)、体育教师(78)、教学(76)、体育院校 (68)、高校(59)、艺术表现力(57)、艺术体育(50)、体育课(48)、大学生(46)和体育教育(45)。不难看出,体育和艺术是我国体育艺术的研究展开方向,研究的核心方向为体育教学、体育舞蹈、艺术体操、体育教师、体育运动、体育课;研究对象主要是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大学生等;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教学艺术、语言艺术、艺术表现力、分科教学法、艺术体育和体育教育等领域。
3.5 体育艺术演化分析与前沿研究
突现词指监测发现频率快速增长的关键词,通过突现词可以判断某一领域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由此某一领域关键词频率激增可比为该领域的新兴研究前沿,以此来简洁方便的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7]。运用 Cite Space III 可视化软件分析计算出 1981-2019年间体育艺术研究领域共有 13个突现词(图5) ,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该研究领域发展的热点动态及持续时间,从而确立目前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
观察图 5 得知,“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和“艺术表现力”这三个关键词突现至 2019年仍未结束,且突现起始持续时间平均超过 4 年。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发现,通过艺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体育艺术表现力等方式来提升我国体育艺术发展水平是现阶段相关科研工作者关心的主要话题。并且分析近几年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可以得知,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等方面。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这一研究前沿问题,研究者主要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材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项考核体系等方面研究发现,我国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8],提出增设“体育艺术学”学科构想、制定《全国体育艺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体育艺术学专业委员会”[9-10]、设置“全国体育艺术学类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等可操作性的建议。
图5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论文部分突现词知识图谱
通过时区视图6揭示了我国体育艺术研究热点方向在 1981-2019年间随时间的转变过程。虽然关键词大都聚积,但我们仍可以看出从1981年至今该领域学者主要关注的内容为: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艺术表现力、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体育教学艺术等。若用每个时段出现的次数最高的关键词代表该阶段研究的核心内容,则这一研究领域核心研究内容的进程可以描述成:体育教学-艺术-体育舞蹈-教学艺术-教学-体育艺术-体育院校-艺术院校-艺术表现力-人才培养-艺术教育。以上进程与图5 关键词展示的知识图谱表现的内容相吻合,由此得出当前在体育艺术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体育艺术的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模式方面科学化研究,力图提高体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该时期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教育部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关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将成为下一个关注点。
图6 1981-2019年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论文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4.1 国内体育艺术研究历程可分为低潮徘徊期(1981-1998年)、快速发展期(1999-2009 年)以及相对稳定期(2010-)三个时期,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国内相关体育艺术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展趋势良好。
4.2 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主要有李敏、李萍、方奇、田林、陈芳等,是我国体育艺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尽管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数量,可高产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并不多见,且有相当一部分高产作者还未组成自己的科研团队。因此,需提高体育艺术研究领域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并建立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团队。
4.3 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是体育院校,其主要二级机构是体育艺术专业部门,主要集中在高校。尽管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机构已有北京体育大学、吉林体育学院、河南大学和包头师范学院的合作网络,但整体上研究机构之间合作非常疏散。建议形成高等专业院校、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高校、科研机构交叉的协作网络,构建体育艺术资源优整合共享的联动机制,以推动体育艺术方向研究的网络化。
4.4 国内体育艺术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研究分析展现,体育艺术研究领域的涉及方面广泛,艺术体操与“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舞蹈与艺术表现力、体育教学与教学艺术、体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与艺术教育、艺术院校与体育课程改革等研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同时,随着教育部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关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将成为下一个关注点。
4.5 国内体育艺术领域研究的突现词检测和时区视图分析表明,围绕“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和“艺术表现力”三个关键词来展开的有关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研究是当前的研究前沿;体育教学-艺术-体育舞蹈-教学艺术-教学-体育艺术- 体育院校-艺术院校-艺术表现力-人才培养-艺术教育这一主线则是国内体育艺术领域研究的演进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