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霞 周婷婷 戚士芹 方继红
息肉是儿童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结直肠最多见,是儿童慢性血便的主要原因。结肠镜作为该疾病的主要检查和治疗方法,已被患儿及家长普遍接受,成为诊断和筛查儿童结肠黏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其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质量[1]。高质量的肠道准备可提高结肠镜下观察质量,提高早期肠道疾病诊断率及内镜治疗率[2]。对于行结肠镜检查的儿童,需根据年龄、一般情况、检查的意愿和依从性选择肠道准备措施,目前尚无针对儿童患者的标准化肠道准备方案[3]。临床上用于儿童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案较多,但肠道清洁度仅有70%左右[4]。科室原有的常规肠道准备方案为番泻叶原叶口服冲饮、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的方法,但肠道清洁效果欠佳,改进方案后,明显提高了儿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因便血待查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患儿实施的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岁2个月~10岁,平均(5.18±2.01)岁;出院诊断肠息肉31例,肠炎9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2例;年龄2岁1个月~11岁1个月,平均(5.23±2.46)岁;出院诊断肠息肉35例,肠炎8例,无异常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麻下行结肠镜检查者;②年龄≥2周岁者;③取得患儿及家长配合者。排除标准:①多发性息肉病者;②合并精神或认知障碍者;③慢性腹泻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肠道准备方案,即术前1日下午,予番泻叶原叶10 g冲饮,术前晚,使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晨,予每支110 mL的甘油灌肠剂灌肠。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肠道准备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开塞露保留灌肠的方法:患儿自入院当日起,每日加用开塞露40 mL保留灌肠1次,操作前告知家长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将开塞露药液用注洗器抽吸到管内,连接肛门管,插入肠道内10~15 cm,告知家长尽量让患儿处于右侧卧位,使得药液能在肠腔内较完全地保留较长时间。
1.4 肠道准备期间的护理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少渣饮食指导。护士向家长详细介绍肠道准备的方法、目的及在肠道准备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并告知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肠道准备期间,需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反应及排便情况,仔细观察排便性状,最终标准为患儿排出无渣清水便[5]。在肠道准备期间,患儿排便次数增加,尤其是检查前24 h,短时间内大量的排便,加之全麻对禁食、水时间的要求,容易导致患儿低血糖的发生,为此,检查前,常规静脉补充葡糖糖电解质溶液,以增加患儿的耐受性。
1.5 评价指标
1.5.1 肠道清洁度 采用波士顿肠道评分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6]对肠道清洁度进行评价。肠道清洁度评分采用单盲法,由2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于内镜中心调取所有患儿肠镜检查过程中操作者截取的肠段图片,使用BBPS分别对左段(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中段(横结肠)、右段(升结肠、盲肠、回肠末端)结肠进行评分。BBPS总分为9 分,Ⅰ级(优) 8~9 分,Ⅱ级(良)6~7 分,Ⅲ级(一般)4~5 分,Ⅳ级(不达标)≤3分,Ⅰ、Ⅱ级属于肠道准备合格,Ⅲ、Ⅳ级属于肠道准备不合格。
1.5.2 肠镜检查时间 根据麻醉记录单,统计患儿肠镜检查时间。
1.5.3 住院天数 通过观察患儿住院时间的长短,推断观察组的肠道准备方法是否会增加患儿的住院时间。
2.1 两组患儿BBP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段结肠、右段结肠BBPS评分及BBP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BBP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肠道清洁度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肠道准备合格41例,合格率为93.18%,对照组患儿肠道准备合格31例,合格率为77.50%,两组患儿肠道准备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0)。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肠道清洁度分级情况(例)
2.3 两组患儿肠镜检查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儿肠镜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肠镜检查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儿童肠道准备方法有多种,能满足结肠镜检查的基本要求,但很难达到理想的肠道准备标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证据,目前尚无针对儿童患者的标准化的肠道准备方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3]。国内相关指南[1,3]及研究[4,7]多推荐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作为肠道准备的首选,但要短时间内口服大量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成人尚且不能耐受[8],儿童耐受性和依从性差,更是难以做到。因此,儿童的肠道准备通常存在较多困难,较难通过常规方案使肠道准备质量达到要求,常需多方面的共同配合[9]。本研究在常规肠道准备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早期加用开塞露保留灌肠的方法,可使儿童肠道准备的合格率提升至93.18%,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使用的常规肠道准备方案,符合国内最新指南[3]及国外指南[10]中关于儿童肠道准备的相关推荐,指南指出,<2岁的幼童,内镜检查前24 h口服清流质,并进行生理盐水灌肠(5 mL/kg)可获得满意的肠道准备效果,>2岁的患儿除饮食控制外,可加用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进行肠道准备。但常规的肠道准备方案,仍很难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早期加用开塞露保留灌肠的方法,可使患儿在结肠镜检查前24 h将积存在肠腔内的大便大部分排出,为实施常规肠道准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减少了夜班护士肠道准备的压力,且相较于直接开塞露纳肛,保留灌肠的灌肠方法可使药液在肠腔内较完全地保留较长时间,吸收效果好,可以达到更好的排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BBPS总分高于对照组,肠镜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方案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开塞露保留灌肠的方法,能提高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质量,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减少结肠镜检查医师的工作量。
开塞露的成分相对较安全,但开塞露头端是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端口粗糙、硬,直接使用容易损伤肛周黏膜,而保留灌肠所用的肛门管柔软,可以顺应肠道,从而减轻了对肠黏膜的损伤。临床使用开塞露灌肠,患儿更能耐受,安全,且不会增加患儿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开塞露保留灌肠能提高儿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质量,缩短肠镜检查时间,提高肠镜检查医师的满意度,且不会增加患儿住院天数,同时也达到了优质护理的目标。本研究发现,开塞露保留灌肠较甘油灌肠剂灌肠,患儿腹痛程度更轻、更能耐受,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将使用开塞露代替甘油灌肠剂进行术晨的肠道准备,并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