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雯燕
(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妊娠期高血压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之后,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对母儿健康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使得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极大升高,甚至可直接导致母儿死亡[1]。近年来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越来越多,而妊娠期高血压也是临床护理难题。本院对妊娠期高血 压患者实施产科综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94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临床明确诊断。其中最大年龄的患者为37 岁,最小为21岁,均值为(30.5±1.2)岁,最长孕39 周,最短孕27 周,均值为(32.0±0.6)周。随机将94 例患者分成两组,护理组(综合护理)47 例,对照组(常规护理)47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病程、家族史、文化水平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1 对照组
该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具体如下:
(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其在病床上采取左侧卧位,使子宫向左移动,减轻妊娠期因子宫增大对下腔静脉的压迫。这样可以减少对肾脏、胎盘的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缓解血压异常情况,促进孕妇正常排尿。
(2)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当十分注意日常饮食,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的摄入量,并可以结合患者的饮食喜欢,推荐一些适宜食用的食物[2]。
(3)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配置药物应当严格掌握剂量,输注药物的速度应当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进行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
1.2.2 护理组
在以上护理措施基础上,对该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就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让其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另外,对治疗方案、治疗流程、用药情况、安全措施等进行讲解,减轻患者的顾虑,使患者树立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为分娩打好基础。
(2)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理敏感,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尤其是担心自身病情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安全,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担心等不良情绪,并影响血压变化,阻碍顺利治疗[3]。为此,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消极情绪能够得以消除,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若患者提出疑问,护理人员应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解答,使患者消除疑虑,放松情绪。
(3)鼓励患者家属多给患者陪伴和关心,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使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感、孤独感得以消除,让其保持情绪平稳,从而促进疗效的提升[4,5]。
本院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顺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度。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用(%)的形式呈现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护理组中产妇顺产共22 例,占46.8%,对护理过程的满意例数有46 例,满意度为97.9%;对照组中产妇顺产共7 例,占14.9%,对护理过程的满意例数有38 例,满意度为80.9%。对比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治疗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对比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会有全身毛细血管痉挛的情况,明显影响血液循环,并不同程度的破坏患者的组织器官,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可导致母儿发生死亡的严重情况。对此类患者,需要给予专业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使妊高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促进产妇产后更好地恢复[6,7]。
本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尤其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并且通过针对性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争取患者家属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情绪,避免情绪过大波动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儿茶酚分泌增加而使得全身微血管收缩,影响血压的稳定,加重病情[8-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仅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给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有效的护理能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况,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